提升管内颗粒运动分析及稀相输送过程浓度检测
本文关键词:提升管内颗粒运动分析及稀相输送过程浓度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提升管 流动结构 图像法 颗粒浓度 稀相输送
【摘要】:为了研究提升管底部区域内颗粒的运动行为及浓度分布情况,采用电荷耦合(CCD)高速摄像机对提升管底部距离入风口20~30 cm轴向区域内的流动过程进行拍摄,根据流动图像对颗粒分布规律和流动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图像法实现了对稀相气力输送过程颗粒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受送风方式的影响,在快速床阶段,颗粒在整体上呈现环核流动结构,同时在环隙区呈现左疏右密的分布形式;在节涌床和湍动床阶段,颗粒依次呈现柱塞式流动结构以及顺时针内循环流动结构。结合压差法测定的实验结果发现,图像法对稀相输送过程颗粒浓度的检测比较准确,其相对误差小于20%,且相对误差超过5%的情况只出现在表观气速相对较低的阶段。
【作者单位】: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关键词】: 提升管 流动结构 图像法 颗粒浓度 稀相输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6033)
【分类号】:TQ021.1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云龙;宋连壮;周红娟;;基于图像处理的气固流化床中气泡行为的分析[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年01期
2 李红民,周涛,王鹏,赵香龙,郑义忠,董孝义;应用于流化床的电容探针测量系统[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3 朱佳琪,马增益,严建华,岑可法;图像法用于循环流化床颗粒二维速度场可视化的实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5年05期
4 李晓祥,石炎福,黄卫星,余华瑞,祝京旭;快速流化床提升管中气固流动行为的非线性分析[J];化工学报;2004年02期
5 田子平,钟志强,陈永国,陈俊;循环流化床中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可视化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3年02期
6 黄卫星,漆小波,潘永亮,祝京旭,石炎福;气固循环床提升管内的局部颗粒浓度及流动发展[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7 黄卫星,石炎福,祝京旭;16m高气固提升管中的压力梯度与流动行为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8 黄卫星,易彬,杨颖,潘永亮;循环床气固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漆小波;循环流化床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动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颖;气固两相流参数图像法检测及气泡行为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范振儒;基于气固两相流流型图像的多参数检测方法[D];东北电力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龙;朱效宇;杨宁;;提升管内颗粒运动分析及稀相输送过程浓度检测[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6年03期
2 韩超一;吴文龙;陶蕾;李春义;;双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气固流动特性及接触效率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6年03期
3 陈岱琳;钟文琪;邵应娟;耿察民;金保异;;快速流化床气固流动结构及其转变[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4 张永俊;王嘉骏;顾雪萍;冯连芳;;气固搅拌流化床中压力脉动特性[J];化工学报;2016年02期
5 王子健;曹鑫;卢春喜;;Reasonable Aeration Tap Setting of Burned Oil Sand Particles in Standpipe of a Fluidized Bed[J];过程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6 李睿;张少峰;王德武;;出口结构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的约束影响[J];当代化工;2015年08期
7 周云龙;杨宁;彭颖;王吴天;;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垂直流化床气泡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年06期
8 董亚超;王泉海;董亚群;卢啸风;徐杰;宋德才;;60米高循环流化床内物料浓度分布的冷态试验[J];化工进展;2015年03期
9 吴文龙;韩超一;李春义;杨朝合;;变径提升管反应器扩径段内气固流动特性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年11期
10 崔刚;卢春喜;;流化床-提升管耦合流化床反应器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诚;湍动流化床过渡段的流体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蔡容容;流化床中重质大颗粒运动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祝晓琳;变径提升管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及应用探索[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张楚;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王圣典;密相输运床气固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田晨;炉膛结构对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正阳;回料流和二次风射流对循环流化床流动与燃烧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朱治平;加压循环流化床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9 马志刚;无烟煤循环流化床内流动、燃烧与磨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雷;输棉管籽棉流量光电检测模型建立与优化[D];石河子大学;2014年
2 彭颖;气固两相流参数图像法检测及气泡行为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4年
3 白嘎力;基于高速摄像的粮食颗粒流动特性测试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4 宋连壮;基于图像处理的气固稀相流场测量及气泡行为[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龙;范振儒;苏耀雷;;基于图像傅里叶变换纹理特征和概率神经网络的气固流化床流型识别[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年02期
2 林松;李良超;王嘉骏;顾雪萍;冯连芳;;鼓泡塔中气泡尺寸分布和局部气含率研究[J];化学工程;2008年02期
3 陶秀祥,赵跃民,丁玉,骆振福;高密度浓相流化床中气泡的兼并与分裂特性[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5年01期
4 罗娅,马增益,严建华,朱建新,林彬,王飞,岑可法;图像法用于气-固两相流化床中气泡行为的研究[J];热力发电;2005年01期
5 李水清,姚强,赵香龙;喷动床环隙区内颗粒流的数学模型和仿真[J];化工学报;2004年02期
6 陈永国,田子平,钟志强,缪正清,李俊,熊天柱;鼓泡流化床中气泡特性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3年S2期
7 赵树忠,郑义忠;改进电容测微仪稳定性的技术措施[J];中国测试技术;2003年05期
8 王勤辉,赵晓东,石惠娴,王灿星;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运动的PIV测试[J];热能动力工程;2003年04期
9 蔡毅,由长福,祁海鹰,徐旭常,山本富士夫;模糊逻辑方法用于气固两相流动PTV测量中的颗粒识别过程[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2年02期
10 程从礼,李静海,张忠东,袁捷;气固垂直并流向上两相流流体动力学模型[J];化工学报;200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莹;基于图像处理及光流法的气固两相流动参数检测[D];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徐蔚钦;基于分水岭分割的粘连颗粒图像分析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孟欣东;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特征参数三维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范振儒;基于气固两相流流型图像的多参数检测方法[D];东北电力大学;2010年
5 陈飞;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气液两相流流型智能识别方法[D];东北电力大学;2008年
6 黄志;分叉流道中气固两相流动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杨华东;颗粒测试的图像处理[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邵晓寅;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气液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亮功;;干气作提升管预提升介质的效果[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2年11期
2 钮根林,杨朝合,徐春明,山红红,张建芳;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内反应历程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王瑜,钮根林,杜峰,孙昱东,杨朝合,徐春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在线取样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刘会娥,杨艳辉,魏飞,金涌;提升管-下行床耦合反应器内颗粒混合行为[J];化工学报;2002年03期
5 杨开研,牛芬萍,赵永明;FCCU提升段操作对反应的影响[J];天然气与石油;2005年02期
6 蔡飞鹏,宋文惠,孙国刚,时铭显;提升管内多股交叉射流的数值模拟[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向辉;高士秋;宋文立;许友好;张久顺;;操作条件对双循环回路变径提升管压降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谭宏涛;董干国;魏耀东;时铭显;;γ射线衰减技术在提升管内颗粒浓度测量上的应用[J];过程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9 董艳红;;优化提升管剂油接触状态,达到最佳效果[J];应用能源技术;2008年05期
10 姚文涛;;双提升管工艺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J];山东化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海峰;杨朝合;徐令宝;刘熠斌;;新型变径提升管压力变换规律研究[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范怡平;时铭显;叶盛;卢春喜;孙国刚;;多股射流在提升管内的扩散与流动[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王向辉;高士秋;宋文立;许友好;张久顺;;双循环变径提升管内流动特性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王文婷;马达;;催化裂化装置两段提升管的技术改造[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范怡平;杨志义;许栋五;卢春喜;时铭显;徐春明;;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内油剂两相流动混合的优化及工业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雷世远;张振千;;新型RFCC进料段技术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减一线、常三线等进提升管回炼对催化产品的影响[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天津;陈凤;何学东;陈文胜;罗杰;黄志勇;;吸收球气力输送提升管固相附加压损试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9 阮宇军;卢春喜;时铭显;;不同粒度分布高硫焦颗粒在新型组合提升管燃烧器内流动特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彦涛;杨欣静;;小流量空气提升应用于料液输送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全国核化工学术交流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罗全;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管控水平[N];兵团日报(汉);2012年
2 本报记者 刘玉t,
本文编号:884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8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