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脉冲流下内置螺旋短纽带换热管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8:38

  本文关键词:脉冲流下内置螺旋短纽带换热管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置短纽带 脉冲流 流动传热 数值模拟 PIV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于管长一半的短纽带及脉冲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找出最有利于强化传热的具体参数。内置短纽带在内插纽带换热管强化传热技术中是一种主流趋势,因为它具有流阻低,耗材少,结构简单,容易转动等特点,然后通入脉冲流,研究在脉冲流的影响下内置短纽带管内流场的变化情况。从内插物结构和流体流动两方面展开,找到能够具体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对于内置螺旋纽带换热管的主要研究进展及现状,以及介绍脉冲流强化传热技术的主要原理。本文研究管内的流场特性及传热效果,取得以下主要的研究结果:结合以往学者研究成果,对脉冲流下内置短纽带换热管内流动及传热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论文理论部分通过研究管内速度流动的规律以及流动阻力,以场协同原理为基础,结合脉动流强化传热的机理,分析内置短纽带对管内流场的影响,并且从考虑速度场与热流场的协同程度出发,从优化设计的角度提高换热效率。论文数值模拟部分利用FLUENT软件建模分析计算,对脉冲流下内置短纽带换热管内的流场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得出管内流体的速度云图、压降云图及温度云图等,然后通过后处理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出含结构式的Nu传热系数关联式和含结构式的阻力系数关联式,得出扭转比Y对Nu传热系数影响近似可以忽略,发现扭转比Y=5时,纽带长度L从400mm增加到500mm,管内流动阻力反而减小;同时从数值模拟结果中发现,脉冲流的振幅是影响内置短纽带管强化传热的关键因素。论文实验部分利用粒子成像技术(PIV),搭建水循环系统,对脉冲流下内置短纽带管内速度场和涡量场进行PIV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短纽带扭转比Y=5、长度2/5m≤L≤1/2m时,管内流体流动效果最好,最有利于强化传热;增大脉冲流振幅也有明显能提高强化传热效果。
【关键词】:内置短纽带 脉冲流 流动传热 数值模拟 PIV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5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内置纽带管的研究现状12-13
  • 1.2.1 国内内置短纽带换热管强化传热特性研究12
  • 1.2.2 国外内置短纽带换热管强化传热特性研究12-13
  • 1.3 脉冲流强化传热技术13-14
  • 1.4 粒子成像技术(PIV)对流场的研究进展14-19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9-21
  • 第2章 内置短纽带管脉动流流动及传热理论研究21-33
  • 2.1 流体在内置纽带管中的运动分析21-22
  • 2.1.1 流体在纽带等宽内运动速度分析21
  • 2.1.2 流体在纽带边缘与管壁之间环向区域流动分析21-22
  • 2.2 场协同原理22-26
  • 2.3 纽带结构参数及流动阻力分析26-29
  • 2.3.1 纽带材料26-27
  • 2.3.2 纽带的结构参数27
  • 2.3.3 流动阻力分析27-29
  • 2.4 内置纽带管水力直径减小的影响29-31
  • 2.5 本章小结31-33
  • 第3章 脉冲流下内置短纽带管流动与换热数值模拟33-61
  • 3.1 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简介33-34
  • 3.2 FLUENT软件简介34
  • 3.3 计算模型34-36
  • 3.3.1 几何模型34-35
  • 3.3.2 模型简化与条件设定35-36
  • 3.4 控制方程36
  • 3.5 划分网格与区域离散化36-37
  • 3.6 湍流模型37-38
  • 3.7 边界条件38
  • 3.8 计算方法38
  • 3.9 UDF程序38-39
  • 3.10 数值模拟结果39-59
  • 3.10.1 流场特性分析39-40
  • 3.10.2 脉冲流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40-41
  • 3.10.3 不同长度的短纽带管在z=0 处截面处速度场41-44
  • 3.10.4 相同长度情况下不同扭转比的影响44-46
  • 3.10.5 各组内插短纽带管的Nu数关联式46-49
  • 3.10.6 变化为含结构式的Nu系数关联式49-50
  • 3.10.7 阻力特性分析50-58
  • 3.10.8 传热性能评价58-59
  • 3.11 本章小结59-61
  • 第4章 脉冲流下内置短纽带管内流场PIV实验研究61-79
  • 4.1 PIV实验平台61-66
  • 4.1.1 PIV测试系统组成62-64
  • 4.1.2 水循环系统64
  • 4.1.3 内置短纽带换热管部分64
  • 4.1.4 短纽带的选取64-65
  • 4.1.5 脉冲流发生器65-66
  • 4.2 PIV系统原理及测试步骤66-68
  • 4.2.1 PIV系统原理66
  • 4.2.2 PIV系统图像后处理66-67
  • 4.2.3 示踪粒子67
  • 4.2.4 PIV系统测试的标定67-68
  • 4.3 PIV实验内容68
  • 4.4 PIV实验结果68-77
  • 4.4.1 流体相关参数的定义68-69
  • 4.4.2 纵截面的流场特性69-77
  • 4.5 本章小结77-79
  • 第5章 结论79-81
  • 参考文献81-87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87-89
  • 致谢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中,李庆领;横掠滴形管的局部及平均换热[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王石晶,张德本;石化换热设备及市场[J];石油化工设备;2000年06期

3 童义;丁玉梅;杨卫民;;内置洁能芯换热管强化换热实验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04期

4 李志刚;尹侠;;椭圆形换热管安放形式对换热效率的影响[J];化工机械;2012年06期

5 汪祖洪;换热设备技术交流会在苏州举行[J];化工进展;1994年02期

6 吕敏珍,张欣;换热管总数计算方法及程序[J];医药工程设计;1998年04期

7 黄郑华,李建华;换热设备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对策[J];化工劳动保护;2001年03期

8 黄德斌;邓先和;朱冬生;欧阳惕;;气流横向冲刷圆壳管束换热试验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2006年02期

9 张长树;;冷凝器换热管泄漏原因及改进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8年06期

10 陈春雄;张光庆;;核级不锈钢换热管的国产化与标准[J];电站辅机;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明;路遥;;换热管的腐蚀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林洪亚;林榕端;;火用分析法在换热设备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3 武振锋;梅元贵;许建林;吴玲飞;;管形状对平片换热芯片传热性能影响的试验[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吴冬梅;贾力;;水平单管外混合气体对流冷凝换热的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孙艺;曾旭东;陈斯红;;换热工艺设计智能化技术[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林清宇;冯振飞;王军;林榕端;;换热管内自旋扭带转速的计算[A];安全与可靠性——2006流体机械与压力容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林清宇;郭方文;林宏亚;林榕端;;换热管内自旋纽带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林清宇;林靖宇;林榕端;;内置自旋扭带换热管流阻的计算[A];2007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宋灵涛;韩宝坤;鲍怀谦;武同华;;余热器换热管模态分析与实验研究[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Ⅱ)[C];2012年

10 张冠敏;林颐清;周守军;田茂诚;;换热设备动态特性仿真系统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张薇 记者/李铁刚;远大换热开发高端产品抢占市场[N];铁岭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姜小毛 通讯员 木水;在换热领域释放“正能量”[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记者 姜小毛 通讯员 杨湃;蒸发冷却技术改变传统换热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魏双林;“创新工程”成就石墨换热利器[N];中国建材报;2014年

5 王廷俊;换热设备:发展模型化和强化传热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李沐杨;大型高效换热设备为节能助力[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姜小毛 通讯员 杨湃;走研发与市场结合之路[N];中国化工报;2012年

8 ;河北沧州市万润工业不锈钢公司锐意向前[N];现代物流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杨娜 通讯员 木子;工业换热领域新增强大技术支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记者 崔博;换热设备博览会高峰论坛举行[N];铁岭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小莉;基于自然冷资源利用的降温加湿系统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孙方田;含油超临界CO_2冷却换热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龚嶷;石化、火电工业用换热管的腐蚀失效分析及其性能评价[D];复旦大学;2012年

4 胡海涛;R410A—润滑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和压降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艾青;热辐射与高速流耦合换热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强;换热管及内外流体多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王治云;开口腔内耦合换热的模拟及其解的非线性分析[D];上海理工大学;2011年

8 罗剑峰;镜漫反射下多层吸收散射性介质内的瞬态耦合换热[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年

9 王志成;复杂边界条件流动换热问题的有限元/光滑轮廓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王崧;纤毛状肋和插入物的传热强化研究[D];清华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伟;蒸发器内置毛细管开孔特性对蒸发器换热的影响[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李雄;汽车尾气余热脉动热水供暖系统设计与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雷舒蓉;汽车空调系统的仿真计算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赵锡锦;一种新型双温空调器的开发及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宜仔;换热管内插组合扭带强化传热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任岘乐;小型蓄冷空调系统末端换热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英鹏;炼化废液焚烧飞灰粒子沉积与分布特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胡建峰;热推力器层板换热芯流动与传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陈yN;CO_2近临界点冷却换热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张璐;贴附式毛细管网末端换热的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93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93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