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基于氧化石墨烯新型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08:10

  本文关键词:基于氧化石墨烯新型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滤膜 氧化石墨烯 镁铝水滑石 二氧化钛 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界面聚合


【摘要】:界面聚合法以其操作简单和容易控制等优点已成为最有效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膜表面有一层致密的聚合物薄层即分离层,可以有效截留二价或多价盐,因而被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药物分离精致,食品浓缩等领域。然而界面聚合制备出来的传统复合纳滤膜往往存在通量低,抗污染能力不强的缺点,导致操作能耗增加,膜使用寿命降低。为此,本论文旨在将新型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引入到界面聚合形成的聚合物皮层中,进而实现对复合纳滤膜的改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EHT/GO复合材料及HT/GO杂化荷正电纳滤膜的制备采用改性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用尿素水解,均匀共沉淀方法制备高结晶度的镁铝水滑石(Mg/Al HT),再用硝酸根置换水滑石间层中的碳酸根,得到硝酸根型水滑石(NO3--HT),然后GO和NO3--HT的剥离液分别通过分散在水中超声和分散在甲酰胺中机械摇晃得到,在静电吸引的作用下,形成EHT/GO复合材料。以聚醚砜(PES)作为底膜,以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水相和油相单体,同时在水相中添加HT/GO复合材料,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HT/GO有机无机杂化荷正电纳滤膜。结果表明:PEI能够使絮状EHT/GO发生解凝,形成更小的团聚物,并且解凝后的EHT/GO可以很好的分散在PEI水溶液中;EHT/GO复合材料的添加有效提高了膜的水通量,在0.8Mpa下,达到26 L/(m2h);制备出来的纳滤膜表现出明显的荷正电性质,对无机盐的盐截顺序为Mg Cl2Na ClMg SO4Na2SO4,其中对Mg Cl2的截留率达到了97%,表现出较强的水软化能力。(2)GO-Ti O2复合材料及GO-Ti O2杂化荷负电纳滤膜的制备以GO片层为模板,通过Ti(SO4)2加热水解,在GO片层表面原位生成Ti O2颗粒,得到GO-Ti O2复合材料。以聚醚砜(PES)作为底膜,以哌嗪(PIP)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水相和油相单体,同时在水相中添加GO-Ti O2复合材料,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GO-Ti O2有机无机杂化荷负电纳滤膜。结果表明:当GO-Ti O2的添加量为0.2%时,在0.8MPa下,水通量达到42.71 L/(m2h);制备出来的纳滤膜表现出明显的荷负电性质,对Na2SO4的截留率保持在98.5%以上,而对Mg Cl2的截留率则在20%以下;膜的抗污能力得到提升,用牛血清蛋白(BSA)污染添加量为3%的GO-Ti O2荷负电纳滤膜时,一次污染通量恢复率在70%以上。(3)GO-ZIF复合材料及GO-ZIF抗菌纳滤膜的制备以GO片层为模板,通过Zn2+与GO表面上的氧原子配位,在GO片层表面原位生成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颗粒,得到GO-ZIF复合材料。将GO-ZIF复合材料分散到含PIP单体的水相溶液中,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GO-ZIF有机无机杂化抗菌纳滤膜。结果表明:尽管ZIF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256μg/ml,然而GO-ZIF展现出更强的抗菌能力,最小抑菌浓度达到128μg/ml;此外GO-ZIF的添加提高了膜的抗菌能力,当GO-ZIF添加量为3%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GO片层材料在聚合物表皮层中的存在形式对纳滤膜的渗透通量有较大影响,通过GO与无机纳米材料的复合,可以构建更多的传递通道,提高膜的渗透通量,并且膜同时综合GO和无机材料的优良性质,可以进一步提高膜的分离及抗污染性质。
【关键词】:纳滤膜 氧化石墨烯 镁铝水滑石 二氧化钛 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界面聚合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51.89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3
  • 1.1 研究背景10-16
  • 1.1.1 纳滤膜技术10-11
  • 1.1.2 纳滤膜的分类11-13
  • 1.1.3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13-15
  • 1.1.4 纳滤膜的应用15-16
  • 1.2 界面聚合法制备纳滤膜16-19
  • 1.2.1 界面聚合制备纳滤膜的反应原理16
  • 1.2.2 界面聚合制备纳滤膜的影响因素16-18
  • 1.2.3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面临的问题18-19
  • 1.3 石墨烯概述19-22
  • 1.3.1 石墨烯简介19
  • 1.3.2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19-20
  • 1.3.3 氧化石墨烯膜的发展状况20-22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22-23
  • 2 实验器材和方法23-30
  • 2.1 实验材料23-24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24
  • 2.3 实验方法与表征24-30
  • 2.3.1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征24-25
  • 2.3.2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25
  • 2.3.3 纳滤膜的结构及性能表征25-30
  • 3 水滑石/氧化石墨烯聚酰胺纳滤膜的研究30-46
  • 3.1 引言30-31
  • 3.2 实验部分31-33
  • 3.2.1 EHT/GO复合材料的制备31-33
  • 3.2.2 EHT/GO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33
  • 3.3 结果与讨论33-45
  • 3.3.1 EHT/GO杂化材料的表征33-36
  • 3.3.2 EHT/GO聚酰胺纳滤膜的的表征36-42
  • 3.3.3 EHT/GO聚酰胺纳滤膜的的性能研究42-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4 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聚酰胺纳滤膜的研究46-61
  • 4.1 引言46-47
  • 4.2 实验部分47-48
  • 4.3 结果与讨论48-60
  • 4.3.1 GO-TiO_2复合材料的表征48-50
  • 4.3.2 GO-TiO_2聚酰胺纳滤膜的的表征50-56
  • 4.3.3 GO-TiO_2聚酰胺纳滤膜的的性能研究56-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5 ZIF/氧化石墨烯聚酰胺纳滤膜的研究61-74
  • 5.1 引言61-62
  • 5.2 实验部分62
  • 5.2.1 GO-ZIF复合材料的制备62
  • 5.2.2 GO-ZIF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62
  • 5.3 结果与讨论62-73
  • 5.3.1 GO-ZIF复合材料的表征62-64
  • 5.3.2 GO-ZIF聚酰胺纳滤膜的的表征64-70
  • 5.3.3 GO-ZIF聚酰胺纳滤膜的的性能研究70-73
  • 5.4 本章小结73-74
  • 6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82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相关科研成果82-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三传,金可勇,潘巧明,高从X&;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研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2 秦文忠;纳滤膜的发展与应用[J];广西化工;2001年04期

3 聂锦旭,陈欣燕;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发电厂循环冷却水[J];环境技术;2002年03期

4 何毅,李光明,苏鹤祥,赵建夫;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过滤与分离;2003年03期

5 营爱玲;纳滤膜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年12期

6 马丽霞,赵仁兴,庞立涛,王亚卿,李杰妹;磁场对纳滤膜分离性能影响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5年01期

7 李怀江;姜智瑞;;纳滤膜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J];发酵科技通讯;2007年04期

8 张果;赵艳玲;;纳滤膜结构及其应用研究[J];天中学刊;2008年02期

9 袁亮;肖凯军;;纳滤膜的应用及过程中的污染控制[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08期

10 张立卿;王磊;王旭东;;纳滤膜物化特征对膜分离及膜污染影响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永宏;李东亮;侯雪燕;;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侯立安;;纳滤膜技术净化制药用水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聂锦旭;;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应用[A];2002热烈庆祝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成立四十周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郭豪;张宇峰;王刚;杜启云;刘恩华;;纳滤膜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冯;张玉忠;;应用于有机溶剂体系中有机纳滤膜的研究进展[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尚伟娟;王大新;王晓琳;;纳滤膜过程传递现象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7 李翔宇;颜涌捷;张素平;袁传敏;;纳滤分离木糖-盐水溶液的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新;;纳滤膜法净化雨水的研究[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彭亚辉;冯晖;姚红娟;王晓琳;;纳滤膜-间歇渗滤法进行染料脱盐与浓缩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宇峰;吴云;环国兰;曹东勋;徐丽丽;唐玉敏;;聚哌嗪酰胺分子结构模拟及其纳滤膜分离机理分析[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桂桃;南京高新企业成功为我国氯碱工业消除专利壁垒[N];江苏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飞;抗污染、强稳定性纳滤膜的仿生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程喜全;高通量耐污染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在抗生素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邓慧宇;低压荷电纳滤膜的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胡登;基于纳米材料和含氟单体纳滤膜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高复生;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及壳聚糖磷酸酯复合纳滤膜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颜春;季铵化聚芳醚砜酮纳滤膜及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苗晶;基于壳聚糖硫酸酯、羧甲基壳聚糖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纳滤膜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赵姗姗;用于高温凝结水回用的超滤和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邱长泉;紫外接枝制备亲水性纳滤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观姗姗;磺化杂萘联苯共聚芳醚砜复合纳滤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利;界面聚合法PI/PP复合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孔新;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在染料脱盐浓缩和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华彬;聚酰胺/聚四氟乙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吴哲峰;草甘膦生产线上副产固体盐精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元;水相添加剂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魏怡;自组装氧化石墨烯纳滤膜制备及其脱盐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邢雅南;荷负电PAN/PA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郝华伟;膜法分离提纯功能多糖和功能低聚糖试验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胥璐;国产纳滤膜在高氟苦咸水淡化脱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王元明;基于氧化石墨烯新型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4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04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d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