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涂—刮涂法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隔膜
本文关键词:浸涂—刮涂法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隔膜
更多相关文章: 锂离子电池 复合隔膜 Al_2O_3/PVDF-HFP 烘干温度 SiO_2/Al_2O_3
【摘要】: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由于商业化的聚烯烃隔膜存在着热稳定性差、电解液润湿性差、孔隙率低等缺点,使得锂离子电池已经无法满足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要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无纺布隔膜具有高的孔隙率、电解液润湿性和高的熔点,被考虑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本文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无纺布隔膜大孔径及孔径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对其进行改性,并选用PP隔膜作对照。首先,利用浸涂-刮涂法在PET无纺布隔膜表面涂覆Al_2O_3/PVDF-HFP涂层,探究了不同比例的Al_2O_3/PVDF-HFP(比例分别为70/30,50/50,30/70,0/100,复合隔膜分别命名为P-7,P-5,P-3和P-0)对复合隔膜性能的影响。测试复合隔膜的SEM图像、透气性、孔隙率、电解液润湿性、离子电导率、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隔膜P-3和P-0具有优秀的理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P-3和P-0隔膜在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分别为1.098mS/cm和1.071mS/cm,远远的高于PP隔膜的0.654mS/cm。P-3和P-0复合隔膜组装电池具有优秀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其次,根据上述结果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P-0复合隔膜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烘干温度对复合隔膜性能的影响。本文探索了在50℃、80℃和110℃下烘干制备的复合隔膜,分别命名为P-0,P-1,P-2。测试复合隔膜的理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复合隔膜的涂层孔径变小,但也不能无限升高,当温度为110℃时,孔结构有塌陷之势。通过测试结果可知,复合隔膜P-1(即烘干温度为80℃)具有优秀的理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最后,在以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比例的SiO_2/Al_2O_3陶瓷颗粒,PVDF-HFP作为粘结剂,在PET隔膜表面涂覆。分别探究了SiO_2/Al_2O_3=0/1,3/7,1/1,7/3,1/0,复合隔膜命名为S-0,S-1,S-2,S-3,S-4。研究发现复合隔膜S-1表面具有良好的间质空隙,高的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润湿性。S-1隔膜组装电池表现出优秀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复合隔膜 Al_2O_3/PVDF-HFP 烘干温度 SiO_2/Al_2O_3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51.893;TM9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引言11-12
- 1.2 锂离子电池12-13
- 1.3 锂离子电池隔膜13-17
- 1.3.1 隔膜简介13
- 1.3.2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和要求13-14
- 1.3.3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14-17
- 1.4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17-18
- 1.4.1 聚烯烃的改性研究17
- 1.4.2 聚合物隔膜的改性研究17-18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18-20
-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8
-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实验部分20-28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20-21
- 2.2 复合隔膜的制备21-22
- 2.2.1 不同Al_2O_3/PVDF-HFP比例的复合隔膜的制备21-22
- 2.2.2 不同温度下烘干的复合隔膜22
- 2.2.3 SiO_2-Al_2O_3/PVDF-HFP混合涂覆制备复合隔膜22
- 2.3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22-25
- 2.3.1 正极极片的制备22-23
- 2.3.2 负极极片的制备23-24
- 2.3.3 组装2025型扣式电池24-25
- 2.4 测试方法与表征手段25-28
- 2.4.1 基础性能测试25-26
- 2.4.2 电化学性能测试26-28
- 第3章 不同Al_2O_3/PVDF-HFP比例的复合隔膜的制备28-45
- 3.1 复合隔膜的基础理化性能测试28-38
- 3.1.1 隔膜的厚度测试28
- 3.1.2 隔膜的表面形貌测试28-31
- 3.1.3 隔膜的孔径及分布31-34
- 3.1.4 隔膜的透气性及孔隙率34-35
- 3.1.5 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测试35-37
- 3.1.6 隔膜的热稳定性37-38
- 3.2 电化学性能测试38-44
- 3.2.1 离子电导率测试38
- 3.2.2 隔膜的电化学稳定窗口38-39
- 3.2.3 电池的自放电性能39-40
- 3.2.4 电池的循环性能40-42
- 3.2.5 电池的倍率性能42-43
- 3.2.6 电池的安全性能43-44
- 3.3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不同温度烘干的复合隔膜45-60
- 4.1 隔膜的基本理化性能测试45-54
- 4.1.1 隔膜的厚度45-46
- 4.1.2 隔膜的表面及截面形貌46-47
- 4.1.3 隔膜的孔径及孔径分布47-50
- 4.1.4 隔膜的透气性及孔隙率50-51
- 4.1.5 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51-52
- 4.1.6 隔膜的热稳定性52-54
- 4.2 电化学性能测试54-59
- 4.2.1 离子电导率54
- 4.2.2 电化学稳定窗口54-55
- 4.2.3 电池的自放电性能55-56
- 4.2.4 电池的循环性能56-58
- 4.2.5 电池的倍率性能58
- 4.2.6 电池的安全性能58-59
- 4.3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SiO_2-Al_2O_3/PVDF-HFP混合涂覆制备复合隔膜60-76
- 5.1 复合隔膜的基础理化性能测试60-70
- 5.1.1 隔膜的厚度60-61
- 5.1.2 复合隔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61-63
- 5.1.3 隔膜的孔径及孔径分布63-66
- 5.1.4 隔膜的透气性及孔隙率66-67
- 5.1.5 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67-69
- 5.1.6 隔膜的离子电导率69
- 5.1.7 隔膜的热稳定性69-70
- 5.2 隔膜的电化学性能70-74
- 5.2.1 电化学稳定窗口70
- 5.2.2 电池的自放电性能70-71
- 5.2.3 电池的循环性能71-73
- 5.2.4 电池的倍率性能73
- 5.2.5 电池的安全性能73-74
- 5.3 本章小结74-76
-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3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3-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锂离子电池[J];炭素技术;2002年03期
2 启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1期
3 周园 ,韩金铎;锂离子电池:机遇与挑战共存——参加“锂离子电池与电动车”研讨会有感[J];盐湖研究;2003年02期
4 侯转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状况与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07期
5 李洪枚,姜亢;废旧锂离子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6 于冶夫;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再生产[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4期
7 席国喜;焦玉字;路迈西;;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现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年01期
8 ;2009(第四届)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J];新材料产业;2009年06期
9 ;2009(第四届)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J];新材料产业;2009年08期
10 黄学杰;;车用和储能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名飞;郭永兴;李新海;吴显明;;锂离子电池气胀问题探析[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宏伟;邓爽;肖海清;王超;杨宗辉;施亚申;;锂离子电池误使用的安全检测与分析[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勇;盘毅;谢凯;芦伟;;锂离子电池的存储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俊乾;;锂离子电池中的扩散应力和破坏[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康慨;戴受惠;万玉华;王树安;;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张千玉;马晓华;;二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千玉;马晓华;;新型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静;于申军;陈志奎;何显能;周永超;李贺;;水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少华;杨晓民;;圆型锂离子电池渗液不良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李琳琳;王斌;吴宇平;T.van Ree;;甲基苯基二-(甲氧二乙基)硅烷用作锂离子电池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壮;新国标9月实施锂电池门槛加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刘碧玛;动力锂离子电池要抓住发展机遇[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颖;深圳锂电产量已占全国六成[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实习记者 徐恒邋记者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受关注 新材料研究是热点[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徐恒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备受关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李燕京;锂离子电池国标年内将出台[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冯健;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制约应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新材料在线首席研究员 李国强;锂离子电池产业:中日韩三分天下[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金信;全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在津建成[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黄新培;业内专家对生产企业提出三点建议[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龙;锂离子电池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刘玉荣;锰基混合型金属氧化物孪生微纳结构的制备、形成机理与储锂性能[D];山东大学;2015年
3 易金;锂离子电池钒基负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千玉;绿色能源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回收再利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袁庆丰;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和电池安全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明海;高容量或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相应全电池的组装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杨智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锗电极的设计与制备[D];兰州大学;2015年
8 董汉成;卫星电源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张涛;废弃锂离子电池破碎及富钴产物浮选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张立强;锂离子电池多物理模型参数辨识及健康特征提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失效锂离子电池破碎特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2 马宇宏;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白钢印;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镍猛酸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宋赢;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负极材料掺杂改性及电化学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安平;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6 景其鸣;锂离子电池高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富锂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潘佰韬;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SOC估算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纪继坤;实验室锂离子电池制作测试体系工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暖暖;基于UKF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SOC估算[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10 张卓识;锂离子电池建模与故障预测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8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0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