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炼铜烟灰制备硫酸锌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4:00

  本文关键词:炼铜烟灰制备硫酸锌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烟灰 浸出 铁盐法除砷 除镉 硫酸锌


【摘要】:自人类开展冶金活动以来,大部分的冶金活动都伴随着副产品的产出。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合理有效地处置这些冶金活动的副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冶炼烟灰作为火法冶炼工艺中一种普遍出现的副产品,其中含有多种有价金属,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将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以炼铜烟灰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烟灰浸出及溶液除杂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实验在热力学上的可行性。对该烟灰进行酸性条件下的浸出实验,结果显示:当浸出温度为25℃、液固比为2 m L/g、pH值为4.0、浸出时间为90 min时,Zn和As分别有93.92%和4.12%被浸出到溶液中。采用铁盐去除浸出液中的As。结果显示:在浸出液中的Fe~(2+)和AsO_2~-被双氧水氧化完全后,当铁砷比为1.2、反应pH值为5.0、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70℃时,99.5%的As和97.4%的Fe从溶液中沉淀到渣中。然而溶液中的Fe和As含量仍然分别高达42 mg/L和7.9 mg/L,为了进一步去除溶液中的Fe和As,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二次除杂,溶液中Fe和As含量降至0.5 mg/L和1.5 mg/L。在溶液去除As以后,再进行去除Cu、Cd的实验,结果显示:在锌与溶液中铜镉摩尔比1.4、30℃下反应30 min,溶液中99%以上的Cu和Cd被置换入渣中,溶液中的残余量仅有Cu 0.8 mg/L、Cd 1.2 mg/L。对净化液进行蒸发、结晶、烘干,对烘干后的试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最终样品纯度达到工业硫酸锌优级品标准。
【关键词】:烟灰 浸出 铁盐法除砷 除镉 硫酸锌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58;TQ13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4
  • 1.1 锌的性质与用途10-11
  • 1.1.1 锌的性质10
  • 1.1.2 锌的用途10-11
  • 1.2 锌的资源11-13
  • 1.3 锌的生产方法与流程13-16
  • 1.3.1 火法炼锌13-15
  • 1.3.2 湿法炼锌15-16
  • 1.4 含锌烟灰及处理现状16-22
  • 1.4.1 钢铁冶炼尘泥17-20
  • 1.4.2 有色冶炼含锌烟尘20-22
  • 1.5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2-23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第2章 实验设备、试剂及分析测试方法24-28
  • 2.1 实验设备及试剂24-25
  • 2.2 分析测试方法25-28
  • 2.2.1 锌的测试方法25-26
  • 2.2.2 三价砷的测试方法26-27
  • 2.2.3 其他元素的测试27-28
  • 第3章 热力学分析28-34
  • 3.1 浸出与脱砷过程的热力学28-31
  • 3.2 锌粉净化溶液过程的热力学31-34
  • 第4章 含锌烟灰浸出实验34-41
  • 4.1 实验原料及方法34-35
  • 4.1.1 实验原料34-35
  • 4.1.2 实验方法35
  • 4.2 实验结果及讨论35-40
  • 4.2.1 液固比对锌和砷浸出率的影响35-36
  • 4.2.2 浸出PH值对锌和砷浸出率的影响36-38
  • 4.2.3 浸出时间对锌砷浸出率的影响38
  • 4.2.4 浸出温度对锌砷浸出率的影响38-39
  • 4.2.5 综合实验39-40
  • 4.3 本章小结40-41
  • 第5章 浸出液除砷实验41-48
  • 5.1 实验原料及方法41-42
  • 5.1.1 实验原料41
  • 5.1.2 实验方法41-42
  • 5.2 实验结果及讨论42-46
  • 5.2.1 砷的氧化42
  • 5.2.2 溶液净化除砷42-45
  • 5.2.3 综合实验45-46
  • 5.2.4 二次除砷实验46
  • 5.3 本章小结46-48
  • 第6章 除砷后液除杂与结晶实验48-54
  • 6.1 实验原料及方法48-49
  • 6.1.1 实验原料48
  • 6.1.2 实验方法48-49
  • 6.2 除镉实验结果及讨论49-52
  • 6.2.1 锌粉用量比对除镉率的影响49
  • 6.2.2 反应温度对除镉效果的影响49-50
  • 6.2.3 反应时间对除镉效果的影响50-51
  • 6.2.4 综合实验51-52
  • 6.3 净化液结晶实验52-53
  • 6.4 本章小结53-54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7.1 结论54
  • 7.2 展望54-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对改善河北省土法炼铜的建议[J];河北冶金;1959年07期

2 袁翰青;;我国古代人民的炼铜技术[J];化学通报;1954年02期

3 王培;;谈谈酸法炼铜[J];化学通报;1959年05期

4 ;国外炼铜工业的主要技术指标[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64年05期

5 ;消除烟害的炼铜新工艺座谈会[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74年07期

6 ;关于连续炼铜问题[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74年10期

7 马立新;炼铜厂附近砷污染对人的影响[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6年06期

8 徐传华;;新炼铜法[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78年09期

9 肖安雄;70年代投产的炼铜设备[J];重有色冶炼;1980年Z1期

10 刘后金;;美国炼铜厂的烟尘排放标准[J];冶金安全;198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海;;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何海;;水口山炼铜法的应用[A];2002年全国铜冶炼生产技术及产品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知若;;在炼铜过程中次要元素的分布[A];中国首届熔池熔炼技术及装备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蒋继穆;;氧气底吹炉连续炼铜新工艺及装置简介[A];中国首届熔池熔炼技术及装备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善持;;水口山炼铜法[A];中国首届熔池熔炼技术及装备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阮仁满;衷水平;王淀佐;;生物提铜与火法炼铜过程生命周期评价[A];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发展研讨会——暨重冶学委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文海;;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8 王盛琪;舒旭波;;大冶冶炼厂炼铜炉窑与耐火材料[A];2002年全国铜冶炼生产技术及产品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姜元顺;王举良;;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炼铜烟气中的单体硫的产生及处理[A];第七届全国重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处理及低位热能回收、酸性废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周庆芳;;浅谈大型炼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棠;山东东营方圆铜业自主创新“无碳炼铜法”运行良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2 蒋昕捷;污染铜企,请学古人炼铜履责[N];南方周末;2011年

3 李守葆;智能数控绿色低耗炼铜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铜陵有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饶爱玲;蓝山:天蓝、地蓝、水蓝蓝[N];永州日报;2007年

5 杨进欣;一项炼铜新技术走出国门[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明峰;氧气底吹法:中国人研发的炼铜技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李春棠;方圆“氧气底吹炉”多金属综合回收新工艺是当今世界炼铜史上的又一重大创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8 记者 王绍雄;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炼铜“常温送风”[N];光明日报;2001年

9 刘杰;祥光一步炼铜工业试验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10 李延祥;炼铜技术的起源[N];中国冶金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金良;重金属短流程冶金炉渣活度研究与过程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鹤松;艾萨炼铜工艺物质流对能耗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杨蘖;炼铜烟灰制备硫酸锌的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3 许书理;炼铜技术对炼铁技术的影响(公元前8世纪~2世纪)[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波;艾萨炉水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6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36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