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工艺参数对某混合酸体系中镍电结晶组织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30 09:00

  本文关键词:工艺参数对某混合酸体系中镍电结晶组织结构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镍电结晶 组织结构 工艺参数 电子背散射衍射


【摘要】:由于镍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耐腐蚀性能,以及优异的塑性加工性能和焊接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元部件、石油化工行业、食品加工业、航空航天和军工业等领域。目前硫化镍阳极隔膜电解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生产镍的工艺,用该种方法生产的镍占其总产量的90%以上。由于电解体系和工艺参数的不同,所以镍电结晶组织结构就会不同。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p H值和镍离子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镍电结晶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并采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电沉积镍的晶粒择优取向、大小、结构参数和电结晶镍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阴极电流密度为190~310 A/m~2时,电结晶镍表现为沿(111)晶面择优生长。随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电结晶镍(220)晶面的织构系数呈增大趋势,同时晶粒尺寸也逐渐增大,表面颗粒尺寸也增大。当电解液温度为35℃时,电结晶镍沿(220)晶面择优取向;当电解液温度为45~75℃时,转变为(111)晶面择优取向,且织构系数在55℃时最大为63.2%;随着电解液温度的升高,电结晶镍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当电解液温度为45℃时,电结晶镍的表面形貌为细小均匀的截角八面体“金字塔”状团簇结构,在55℃时其转变为分布杂乱的针状,65℃以上时变为大小不均匀的交织胞状团簇结构。镍离子浓度增大,电结晶镍会由(200)晶面织构变为(111)晶面织构,晶粒尺寸减小,表面颗粒大小比较均匀。当电解液p H值为1.2~6.0时,电结晶镍的晶粒都表现为(111)晶面择优取向。随着p H值的增大,(111)晶面衍射峰的强度缓慢增大,晶粒尺寸为28~42 nm。当p H为1.2和2.4时,电结晶镍表面为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状;当p H增大到3.6和4.8后沉积层表面颗粒变得大小不均匀;p H为6.0时沉积层表面变得比较光滑,但会有裂纹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工艺参数的改变会导致晶格发生畸变,从而在沉积层内有应力存在。采用XRD和SEM方法研究了电沉积时间对电结晶镍的择优生长、晶粒大小、表面形貌和截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沉积时间的增加,电结晶镍的晶体生长方向会发生变化,由最初的(111)(200)晶面织构变为16 h后的(220)晶面织构;电结晶镍的表面形貌由棱锥状慢慢变为胞状,生长机制由开始时的螺旋位错生长变为累积长大机制。对电结晶镍的横截面组织观察表明沉积层的大部分晶粒呈柱状形式生长,并且垂直于始极片,晶粒大小沿沉积厚度方向呈阶梯状分布。最后,对工业生产的电解镍沉积层纵截面进行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表明:镍沉积层由细晶粒层和粗大晶粒区组成,粗大晶粒区为柱状晶并垂直于始极片,晶粒大小沿着沉积层的厚度呈阶梯状分布。晶界角与晶粒大小有关,而重合位置点阵与择优取向有关,因此电沉积镍中晶界错配角主要为15°以上的大角度晶界,重合位置点阵∑3出现的频率最高。
【关键词】:镍电结晶 组织结构 工艺参数 电子背散射衍射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8.1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6
  • 1.1 镍的概述11-13
  • 1.1.1 镍的性质11-12
  • 1.1.2 镍的用途12-13
  • 1.1.3 镍的制备13
  • 1.2 工艺参数对电结晶镍质量的影响13-21
  • 1.2.1 电解液组成14-15
  • 1.2.2 电解液温度15-17
  • 1.2.3 电解液pH值17-19
  • 1.2.4 阴极电流密度19-20
  • 1.2.5 其他工艺条件20-21
  • 1.3 电沉积镍机理的研究现状21-24
  •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24-26
  • 1.4.1 研究意义24-25
  • 1.4.2 研究内容25-26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26-31
  • 2.1 实验主要试剂与设备26
  • 2.2 实验装置及原料26-28
  • 2.3 电沉积镍的制备28-29
  • 2.4 电沉积镍组织结构的表征方法29-31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29
  • 2.4.2 X射线衍射仪分析29-30
  • 2.4.4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30-31
  • 第3章 工艺参数对电沉积镍组织结构的影响31-49
  • 3.1 阴极电流密度对电沉积镍组织结构的影响31-35
  • 3.1.1 织构31-32
  • 3.1.2 晶粒尺寸32-34
  • 3.1.3 结构参数34
  • 3.1.4 表面形貌34-35
  • 3.2 电解液pH值对电沉积镍组织结构的影响35-39
  • 3.2.1 织构35-37
  • 3.2.2 晶粒尺寸37
  • 3.2.3 电沉积镍结构参数的变化37-38
  • 3.2.4 表面形貌38-39
  • 3.3 电解液温度对电沉积镍组织结构的影响39-44
  • 3.3.1 织构39-40
  • 3.3.2 晶粒尺寸40-42
  • 3.3.3 结构参数42-43
  • 3.3.4 表面形貌43-44
  • 3.4 镍离子浓度对电沉积镍组织结构的影响44-47
  • 3.4.1 织构44-45
  • 3.4.2 晶粒尺寸45-46
  • 3.4.3 结构参数46
  • 3.4.4 表面形貌46-47
  • 3.5 本章小结47-49
  • 第4章 电沉积时间对电沉积镍组织结构的影响49-61
  • 4.1 择优取向49-50
  • 4.2 晶粒尺寸50-51
  • 4.3 表面形貌51-54
  • 4.4 工业电解镍组织结构54-59
  • 4.4.1 沉积层的组成54-57
  • 4.4.2 晶界特征分布57-59
  • 4.5 本章小结59-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72
  • 致谢72-73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天东;张晓宇;徐仰涛;丁万武;赵文军;;电沉积镍和轧制镍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对比[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11期

2 耿瑛;李菲晖;巩运兰;刘美华;;温度对钢基体上暗镍镀层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精饰;2015年04期

3 易光斌;杨湘杰;彭文屹;黄永发;王平;黎志勇;;铜离子浓度对电解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5年07期

4 易光斌;杨湘杰;彭文屹;黄永发;王平;;电流密度对电解铜箔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5年01期

5 吕镖;胡振峰;汪笑鹤;徐滨士;;相对运动速度对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结构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4年04期

6 吕镖;汪笑鹤;胡振峰;徐滨士;;不同电流密度下阴极移动对电镀镍层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3年10期

7 吕镖;胡振峰;汪笑鹤;徐滨士;;电流密度对镍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3年04期

8 裴和中;黄攀;史庆南;陆峰;张俊;张国亮;;添加剂和电流密度对镍钴合金电铸层组织结构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3年06期

9 孙冬来;陈吉;史艳华;梁平;;织构对纳米晶纯镍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金帅;潘庆松;卢磊;;电流密度对直流电解沉积纳米孪晶Cu微观结构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蒙斌;隔膜电解法从镍基合金废料中回收金属镍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2 宋利晓;纳米结构黑镍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相关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军;离子膜阴极电沉积镍板同时阳极电溶高冰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许姣姣;电沉积制备纳米晶镍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喻辉;电沉积纳米晶体镍的制备及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47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47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