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二氧化钛及其表面改性材料在甲酸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8:42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钛及其表面改性材料在甲酸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燃料电池 TiO_2 载体 表面修饰 Pd基催化剂 甲酸氧化


【摘要】: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具有能量利用率高、比能量高、功率范围广、环境友好等特点。燃料电池常用燃料有H_2、 NH_3、CH_3OH、CH_3COOH等。与此同时,甲酸作为液体燃料,便于运输、储存,与氢-氧燃料电池比较,体积比能量高、使用过程安全可靠,DFAFC在便携式电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DFAFC常用催化剂有Pt基催化剂和Pd基催化剂,相比较而言,后者对甲酸的电催化性能更加优异。然而,要实现DFAFC的商品化,Pd基催化剂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催化剂载体对于改善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Ti02因其具有无毒、价廉、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光催化活性高等特点,成为光催化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Ti02在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应用也开始出现。本文主要从Pd基催化剂稳定性差、成本较高等因素入手,研究了以Ti02及其表面改性材料作为Pd基催化剂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以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Pd催化剂载体,制备了Pd/TiO_2-C复合催化剂,研究了其对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探讨了Ti02与XC-72炭黑在复合催化剂中的最佳比例。研究表明,以Ti02为催化剂载体有效地减小了Pd纳米粒子的粒径,Ti02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这种协同作用和Ti02自身的耐腐蚀性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当Ti02与C质量比为1:1时,催化剂性能最好。(2)使用阳离子聚合物PDDA对Ti02表面修饰,并制备了Pd/TiO_2(P)-C催化剂,研究了表面修饰对催化剂形貌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在经聚合物修饰后的Ti02表面的Pd纳米粒子在Ti02表面分布更均匀,团聚现象减少。经修饰后的催化剂的比质量活性和比表面活性均增大,这是由于金属表面对含氧基团吸附性降低,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得到释放。连续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测试表明,PDDA修饰后催化剂稳定性明显好于未经修饰制备的催化剂。(3)以阳离子聚合物PDDA对Ti02进行了表面修饰,并通过静电自组装制备了不同Pd.Cu质量比的PdCu/TiO_2(P)-C催化剂。通过XRD图谱、TEM和HRTEM图谱可知PdCu形成了合金结构,同时负载在经PDDA表面修饰的Ti02表面纳米颗粒分布比较均匀。通过TEM观察到,当Cu含量较高时,纳米颗粒有向纳米线转变的趋势。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dCu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基本都好于单金属Pd。PdCu/TiO_2(P)-C(1:1)、PdCu/TiO_2(P)-C(1:2)、PdCu/TiO_2(P)-C(1:3)三种催化剂活性最好的为PdCu/TiO_2(P)-C(1:2),这是由于这时PdCu之间的电子效应较显著,而且此时纳米颗粒还没有开始形成线状结构。
【关键词】:燃料电池 TiO_2 载体 表面修饰 Pd基催化剂 甲酸氧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M91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7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燃料电池概述12-15
  • 1.2.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13-14
  • 1.2.2 燃料电池的特点14-15
  • 1.2.3 燃料电池的分类15
  • 1.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简介15-20
  • 1.3.1 DFAFC的基本结构16-17
  • 1.3.2 甲酸电催化氧化机理17
  • 1.3.3 DFAFC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7-20
  • 1.4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应用20-21
  • 1.4.1 TiO_2纳米材料直接作为催化剂载体20-21
  • 1.4.2 TiO_2与C混合作为催化剂载体21
  • 1.5 无机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21-25
  • 1.5.1 无机纳米材料表面特性21-22
  • 1.5.2 无机纳米材料表面改性的目的22
  • 1.5.3 无机纳米材料表面改性方法22-25
  • 1.6 选题的意义与主要内容25-27
  • 第2章 Pd/TiO_2-C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27-38
  • 2.1 引言27-28
  • 2.2 实验部分28-29
  • 2.2.1 实验药品28
  • 2.2.2 实验仪器28
  • 2.2.3 Pd/TiO_2-C复合催化剂的制备28-29
  • 2.2.4 表面形貌与成分的表征29
  • 2.2.5 电化学测量29
  • 2.3 结果与讨论29-37
  • 2.3.1 催化剂表面形貌和组成分析29-31
  • 2.3.2 催化剂阻抗图谱分析31-32
  • 2.3.3 催化剂电催化活性表面积测试32-33
  • 2.3.4 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33-34
  • 2.3.5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34
  • 2.3.6 TiO_2与C的质量比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34-37
  • 2.4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Pd在聚合物修饰TiO_2表面的自组装及其在甲酸燃料电池中的应用38-45
  • 3.1 引言38
  • 3.2 实验部分38-39
  • 3.2.1 实验药品38
  • 3.2.2 实验仪器38
  • 3.2.3 催化剂的制备38-39
  • 3.2.4 表面形貌与成分的表征39
  • 3.2.5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39
  • 3.3 结果与讨论39-44
  • 3.3.1 催化剂形貌和组成的表征39-41
  • 3.3.2 催化剂电催化活性表面积测试41-42
  • 3.3.3 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42-43
  • 3.3.4 催化剂计时电流法测试43-44
  • 3.3.5 催化剂催化甲酸连续循环伏安测试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聚合物修饰TiO_2负载PdCu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45-53
  • 4.1 引言45
  • 4.2 实验部分45-46
  • 4.2.1 实验药品45
  • 4.2.2 实验仪器45
  • 4.2.3 催化剂的制备45-46
  • 4.2.4 表面形貌与成分的表征46
  • 4.2.5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46
  • 4.3 结果与讨论46-52
  • 4.3.1 催化剂形貌和组成的表征46-49
  • 4.3.2 催化剂电催化活性表面积测试49-50
  • 4.3.3 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50-51
  • 4.3.4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51-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2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直接使用甲烷的新燃料电池[J];现代化工;2000年01期

2 ;燃料电池[J];化学工程师;2000年02期

3 徐德新,诸亦新;燃料电池的开发现状与应用前景[J];江苏冶金;2000年02期

4 ;新型能源燃料电池[J];精细化工基地信息通讯;2000年06期

5 秦卫;;燃料电池的现状[J];轻型汽车技术;2000年06期

6 余亮;;燃料电池储氢新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2000年Z1期

7 丰洋;天然气膜法脱氮用于燃料电池[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1年02期

8 ;我研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J];稀有金属;2001年04期

9 ;形形色色的锂电池和燃料电池[J];福建轻纺;2001年06期

10 刘四华;国外燃料电池的开发与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家为燃料电池开发新催化剂[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郭晓汾;张毅;;燃料电池车辆及其新进展[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许谷;;燃料电池——改变未来世界的新科技——燃料电池系统中关键部分的研究[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宋二虎;;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的产业化之路[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于泽庭;韩吉田;;燃料电池在家庭中的应用[A];山东省第五届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陆天虹;张玲玲;唐亚文;高颖;;各种燃料电池在产业化概况[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宫振华;张存满;肖方f,

本文编号:955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55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