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无压烧结氮化硅陶瓷的相变及致密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温无压烧结氮化硅陶瓷的相变及致密化研究
【摘要】:采用氧化铝(Al_2O_3)和氧化钇(Y_2O_3)为烧结助剂,利用无压烧结工艺在低温下制备氮化硅陶瓷材料。利用XRD和SEM等着重研究了无压烧结氮化硅陶瓷低温阶段时的物相组成及其致密化。结果表明:当添加剂含量为10%,烧结温度高于1430℃时,α→β相转变较快;当烧结温度达到1510℃时,α相全部转变为β相。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氮化硅 无压烧结 相变 致密化
【分类号】:TQ174
【正文快照】: 1引言Si3N4陶瓷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氧化、较高的断裂韧性、抗弯强度以及优良的抗热震性等优点,是制备高温陶瓷部件最有前途的候选材料之一[1]。氮化硅为无机共价化合物,有两种晶型,α-Si3N4和β-Si3N4,二者均属六方晶系。制备氮化硅陶瓷常用的方法有: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蓬;杨植岗;吴振宁;王志头;于燕鹏;黄小峰;;氮化硅中超高氮的检测[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杨柳;李建保;杨晓战;;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程荫芊;黄林恒;汪复兴;;氮化硅陶瓷挺柱抗磨性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4 董英鸽;陈树江;张伟儒;;加入纳米氮化硅对氮化硅陶瓷性能与结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杨辉;葛曼珍;江仲华;阚红华;;层状复合增韧氮化硅陶瓷[A];94'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骆俊廷;张庆;张凯锋;;氮化硅陶瓷超塑拉深成形规律研究[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高冬云;王炳磊;苗燕;孙晓玮;;添加稀土氧化物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8 吕鑫;宁晓山;徐伟;陈克新;周和平;;放电等离子烧结氮化硅陶瓷的组织与性能[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王峰;;新颖形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彭萌萌;宁晓山;;氮化硅粉种类对氮化硅陶瓷烧结及热扩散率等性能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馨华;氮化硅基陶瓷材料前景看好[N];广东建设报;2000年
2 特约撰稿 张树云;碳化硅陶瓷的制作与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4年
3 罗海基;日开发耐高温加钌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宋辉;氮化硅基陶瓷材料前景看好[N];中国建设报;2001年
5 施萌;添加氧化镁及稀土氧化物的烧结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6 杨晓占 刘雅政;自增韧氮化硅及其陶瓷轧辊制备技术的研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7 王亚丽;氮化物产业借大飞机项目起飞[N];中国化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银宝;氮化硅基多孔透波材料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庞学满;氮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吴雪峰;激光加热辅助切削氮化硅陶瓷技术的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伟;基于单颗磨粒切削的氮化硅陶瓷精密磨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王百年;纳米氮化硅、氮化碳及碳材料的合成方法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光;氋性能氮化硅陶瓷粉体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官;氮化硅球表面类金刚石膜高温摩擦学性能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佳新;氮化硅陶瓷的电火花精加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孙涛;氮化硅陶瓷滚子的化学机械复合抛光技术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原玉;电介质材料的介电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徐颖;蛋白质发泡法制备氮化硅泡沫陶瓷及其导热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王雨菲;氮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许晓敏;稻壳氮化硅基多孔陶瓷的低温制备及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李果;孔道内壁伸展晶须超结构氮化硅过滤材料的新制备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冯厚坤;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56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5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