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SBTi复合铁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BFO-SBTi复合铁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r_2Bi_4Ti_5O_(18) BiFeO_3 固溶 多铁性
【摘要】:目前铋系层状铁电材料(BLSF)是铁电存储器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尤其是以Sr2Bi4Ti5O18(SBT15)为代表的SrmBi4Tim3O3m+3 (SBTim)铁电材料由于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较低的矫顽场强和漏电流等成为非易失铁电存储器(NVFRAM)研究的主要材料。但其较低的居里温度限制了高温下的使用,因此利用掺杂取代、固溶和共生等手段对SBTi5铁电材料进行改性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用固溶的方式将SBTi5与室温下多铁材料BiFeO3 (BFO)复合,制备出xBiFeO3-(1-x) Sr2Bi4Ti5O18 (SBFTi-x, x=0-0.9)系列陶瓷,发现随着BFO含量增加,相比SBTi陶瓷,A、B位的Bi3+和Fe3+共掺不仅增大了晶格畸变程度,还抑制了Ti4+变价和减少了Bi元素挥发,降低了氧空位浓度,使SBFTi-x陶瓷在室温下展现出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较低的漏电流密度,但当BFO组分较高时出现结构坍塌并伴随第二相含量的提高。此外,随着BFO含量的提高,氧空位浓度和内置电场的变化使得SBFTi-x陶瓷的漏电机制也由以空间限制电荷为主过渡到欧姆传导机制为主,而Fe3+的存在使其展现出较弱的铁磁性。SBFTi-x陶瓷室温下的介电常数受空间电荷极化影响较大,BFO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介电常数还有效降低了介电损耗,提高了频率稳定性。随BFO量的增加,引起SBFTi-x陶瓷中成分和结构的起伏变化,形成不同相变温度的极性微区,使其居里温度不断升高的同时介电峰逐渐宽化,表现出弥散铁电体特征。SBTi陶瓷和SBFTi陶瓷的宏观电阻都具有负温度系数特征,低温下SBFTi-x陶瓷中Fe3+等导电离子浓度较高从而使其宏观电阻有所降低,逐渐半导体化;高温下BFO作用减弱。SBFTi-x陶瓷的宏观电阻主要来源于晶粒的作用,并存在空间电荷极化和混合弛豫过程。在低温、高频下,SBTi和SBFTi-x陶瓷的交流电导率σac交流电导主要源于弱束缚电荷;而在高温、低频时的交流电导主要来源于漏导的迅速增加,交流电导随频率的变化与材料的极化机理有着密切关联。SBFTi-x陶瓷的电导机制随温度和组分有所变化:对于SBFTi-x (x=0.1-0.7)陶瓷以及高温段(430~480℃)的SBFTi-08和SBFTi-0.9陶瓷,电导主要是与氧空位的二级电离有关;而低温段(250~400℃)的SBFTi-0.8和SBFTi-0.9陶瓷电导激活能比传统铁电材料的要低,可能跟其中的Fe3+浓度高有关。综上所述,本论文过对SBFTi-x陶瓷的结构和一系列性能研究发现,该固溶体陶瓷不仅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优异的铁电性能,还发现了弱铁磁性以及弥散型铁电体特征,为SBFTi-x材料在信息存储和磁电器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Sr_2Bi_4Ti_5O_(18) BiFeO_3 固溶 多铁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引言11
- 1.2 铋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11-12
- 1.3 Sr_2Bi_4Ti_5O_(18)材料12-16
- 1.3.1 Sr_2Bi_4Ti_5O_(18)的晶体结构12-13
- 1.3.2 Sr_2Bi_4Ti_5O_(18)的性能及其优化13-16
- 1.4 BiFeO_3材料16-18
- 1.4.1 BiFeO_3的晶体结构16-17
- 1.4.2 BiFeO_3的性能及其优化17-18
- 1.5 本论文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18-21
- 1.5.1 研究对象18-19
- 1.5.2 主要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实验方法设计及结构和性能表征21-32
- 2.1 实验设计及设备21-22
- 2.1.1 实验原料21
- 2.1.2 实验设备21-22
- 2.2 实验技术路线22-24
- 2.2.1 前驱体粉体的制备22-23
- 2.2.2 粉体预烧及陶瓷烧结23-24
- 2.3 样品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24-32
- 2.3.1 X射线衍射(XRD)测试24-25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测试25
- 2.3.3 拉曼(Raman)光谱测试25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25-26
- 2.3.5 铁电性能测试26
- 2.3.6 介电性能测试26-29
- 2.3.7 交流阻抗测试29-32
- 第3章 SBFTi铁电陶瓷的制备与铁电性能研究32-44
- 3.1 SBFTi铁电陶瓷的结构表征32-37
- 3.1.1 SBFTi铁电陶瓷的晶体结构研究32-34
- 3.1.2 SBFTi铁电陶瓷的显微结构研究34-35
- 3.1.3 SBFTi铁电陶瓷的拉曼光谱研究35-37
- 3.2 SBFTi铁电陶瓷中的元素价态分析37-40
- 3.2.1 SBFTi铁电陶瓷XPS高分辨电子能谱分析38-40
- 3.3 SBFTi铁电陶瓷的铁电性能研究40-42
- 3.3.1 SBFTi铁电陶瓷的电滞回线40
- 3.3.2 SBFTi铁电陶瓷的漏电性能表征40-42
- 3.4 SBFTi铁电陶瓷的电磁性能42-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SBFTi铁电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44-63
- 4.1 SBFTi铁电陶瓷的介电特性44-49
- 4.1.1 SBFTi铁电陶瓷的常温介电特性44-45
- 4.1.2 SBFTi铁电陶瓷的介温谱特性45-49
- 4.2 SBFTi铁电陶瓷的交流阻抗研究49-58
- 4.3 SBFTi铁电陶瓷的交流电导率研究58-62
- 4.4 本章小结62-63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3-65
- 5.1 全文研究内容及结论63
-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63-64
- 5.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家揭秘铁电材料的光电机制[J];中国材料进展;2011年09期
2 冯杰;;倍受关注 西安交大铁电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J];科技资讯;2004年05期
3 徐嘉鹏;;我国铁电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J];功能材料信息;2004年01期
4 唐重林;柴常春;娄利飞;楼晓强;;铁电材料的核辐射效应[J];材料导报;2007年08期
5 殷江;袁国亮;刘治国;;铁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年03期
6 娄晓杰;;铁电材料的极化疲劳:基本机理和最新进展(英文)[J];中国材料进展;2013年06期
7 黄仲臧;;利用铁电材料进行热电能量转换——一种新型的固态热发电机[J];硅酸盐通报;1982年01期
8 鲍婕;黄春海;;用于纳米铁电材料介电性能测试的粉体电极[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9 符春林;潘复生;蔡苇;邓小玲;;铁电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李承恩,薛军民,倪焕尧,,殷之文;含铅弛豫铁电材料合成过程中的烧录石相[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岱宁;;铁电材料非线性电机械行为的分析[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贺岩松;范镜泓;;多晶铁电材料的非线性力电耦合性能描述[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松霞;包生祥;王志红;戴林杉;曾慧中;陈坤;;电畴的显微方法特点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张丽屏;余寿文;;循环电载引起的热效应对铁电材料断裂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王自强;刘峰;;铁电材料非线性本构行为[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丑修建;翟继卫;姚熹;;钛酸钡基铁电材料的介电非线性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丑修建;翟继卫;姚熹;;钛酸钡基铁电材料的介电非线性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余寿文;;铁电材料的在循环电载作用下的热效应与疲劳[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乔利杰;;电场-大气水吸附共同作用下铁电材料的断裂[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10 潘锴;刘运牙;李江宇;;铁电材料的压电力显微技术响应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屹;科学家揭秘铁电材料的光电机制[N];科技日报;2011年
2 辛 力;改进铁电材料手机省“芯”[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记者 张孺海 陈熹 通讯员 胡艳华;在“元”单位里探索[N];湖北日报;2004年
4 康文华 张黛微 记者 张哲浩;我学者发现40倍于普通压电效应的铁电材料[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曦;环境对铁电材料及石墨烯性能影响的第一原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浩森;铁电材料动态断裂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薄惠丰;光电晶体中压电力显微成像与畴区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蒋艳平;低维钛酸锶铅铁电材料的制备及电学与光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郭鸣;铋基类钙钛矿铁电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亮;基于钛酸铜钙、铌酸锂铁电材料的太赫兹波调制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贺岩松;铁电材料非线性力电耦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吕炜;铁电材料与形状记忆合金的宏细观本构研究[D];清华大学;1998年
9 郑克玉;两种铁电材料的超微粉及细晶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波;多畴低维铁电材料电热性能的调控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亢慧;铁电材料动态电—力学特性的相场数值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玉博;ABO_3型低维铁电材料在不同外场下的畴变观测[D];湘潭大学;2015年
3 刘曼;铁电材料电热效应的应变调控[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郭晓东;BFO-SBTi复合铁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5 李明宇;铁电材料可调率测量原理及装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伟超;掺杂铋层状无铅铁电材料的电学与光学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陈刚;铁电材料直流功放式测试硬件与软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田承越;钛酸铋钠基无铅铁电材料的电畴及疲劳性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传聪;钛酸铋基铁电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尹经敏;几种铁电材料的制备和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6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7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