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梭式窑炉优化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陶瓷梭式窑炉优化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梭式窑 优化控制 传热模型 遗传算法 模糊PID控制器
【摘要】:陶瓷梭式窑是陶瓷烧制的重要设备,它担任着烧制陶瓷并保证陶瓷烧成品质的重要任务。同其他工业窑炉一样,它也是具有高耗能、大滞后的设备。因此对其进行节能减耗、提高陶瓷烧成品质控制一直是陶瓷窑炉控制领域研究的重点。目前在陶瓷梭式窑控制领域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就是在生产的时候很难测量窑内陶瓷陶坯内部的温度场;第二是控制精度差、反应滞后、窑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第三是不能及时、准确地控制窑内温度而造成能耗过高和烧成品质差。本文以唐山某陶瓷厂的梭式窑为研究对象,就陶瓷坯料素烧过程的烧成曲线优化设定和窑炉炉温的优化控制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以解决梭式窑炉控制中的存在的上述问题。在烧成曲线优化设定方面,首先通过对陶瓷陶坯内部的传热过程进行机理分析,并与有限差分法相结合建立了陶瓷坯料的非稳态传热模型;然后以陶瓷烧制过程中各阶段燃气消耗和的最小值作为目标函数,各阶段的烧成时间和总的烧成时间作为非线性约束条件,把各阶段的升温速率进行编码,运用遗传算法对升温速率优化,得到最佳烧成曲线。在炉温优化控制方面,设计了一个模糊PID控制器对梭式窑炉温进行控制。以最佳烧成曲线为给定信号,以给定信号与炉温的差值和差值变化率为模糊推理机的两路输入信号,通过模糊推理计算出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dip、、(35)(35)(35)KKK,计算出控制量u,进而控制炉温。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文中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和常规的PID控制器对窑内温度的控制效果相比,能够使窑内温度更精确的跟随最佳烧成曲线,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提高了陶瓷品质。为了解决梭式窑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就脉冲燃烧控制做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梭式窑 优化控制 传热模型 遗传算法 模糊PID控制器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653.2;TP2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1章 文献综述9-19
- 1.1 陶瓷窑炉的简介9-13
- 1.1.1 陶瓷烧成工艺简介9-13
- 1.1.2 陶瓷窑炉的分类13
- 1.2 国内外陶瓷梭式窑炉优化控制现状及技术展望13-15
- 1.2.1 国内外陶瓷梭式窑炉优化控制现状13-15
- 1.2.2 陶瓷梭式窑炉优化控制的技术展望15
- 1.3 研究意义15-16
- 1.4 研究对象简介16-17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17-19
- 第2章 陶瓷陶坯传热模型19-31
- 2.1 传热学理论基础19-25
- 2.1.1 传热学相关知识19-20
- 2.1.2 传热方程的推导20-23
- 2.1.3 非稳态传热方程的定解条件23-25
- 2.2 陶瓷陶坯非稳态传热方程的建立25-27
- 2.3 数学模型的离散化27-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烧成曲线的优化31-44
- 3.1 遗传算法简介31-36
- 3.1.1 遗传算法的基本实现方法31-34
- 3.1.2 简单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34-35
- 3.1.3 约束优化35-36
- 3.2 遗传算法优化烧成曲线36-41
- 3.2.1 问题的初始化38
- 3.2.2 计算适应度值38-39
- 3.2.3 优胜劣汰操作39-41
- 3.3 烧成曲线的仿真41-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控制器的设计及应用44-60
- 4.1 模糊PID控制器44-52
- 4.1.1 模糊PID控制器的结构设计45
- 4.1.2 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45-47
- 4.1.3 模糊PID参数模糊调整规则47-49
- 4.1.4 模糊推理及去模糊化49-50
- 4.1.5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50-52
- 4.2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的引入52-54
- 4.2.1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的特点52-53
- 4.2.2 脉冲与比例燃烧控制技术的结合53-54
- 4.3 控制器的应用54-59
- 4.3.1 梭式窑的模型54
- 4.3.2 智能控制器在梭式窑上的应用54-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导师简介65-66
- 作者简介66-67
- 学位论文数据集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伟;;优化控制技术 提高清洁生产水平[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年12期
2 黄素行;过滤工况的优化控制[J];流体工程;1986年11期
3 胡泽新,邵惠鹤;过程系统计算机优化控制[J];化学世界;1993年07期
4 杨一兵,王树青,王骥程,陈冠胜,蔡伟;链霉素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4年05期
5 周青峰,林纬铁,姚汝华;发酵过程的计算机优化控制[J];酿酒;1997年02期
6 周青峰,林纬铁,姚汝华;发酵过程的计算机优化控制[J];食品科学;1997年03期
7 卢焕昌;;醋酸生产过程微机优化控制[J];江苏化工;1987年02期
8 鲍立威,何敏,申志强;大型焦炉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J];冶金自动化;1994年01期
9 宋弘,胥宗骥,陈玉宏;H_∞优化控制理论在振动控制系统中的仿真研究[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黄道;侍洪波;蒋慰孙;;合成氨厂二级计算机优化控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栋栋;;系统反应H_∞优化控制理论在结构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2 黄正良;吴坚;万百五;;具有输出关联约束的工业过程稳态优化控制新方法——双迭代法[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郑哲;钟鼎禹;;利用系统输出余弦管理法对产品质量进行优化控制[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于乃功;阮晓钢;;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问题及方法研究[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5 谢志华;郑应平;;基于再励学习的排队系统优化控制[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6 张砚春;石义彬;;大系统结构与优化控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冯明琴;张靖;孙政顺;;催化裂化过程稳态优化控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曹曙光;;多项式系统的优化控制[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冯玮;柳春图;;广义位置函数法在机敏梁振动优化控制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10 邵诚;;基于生产目标的复杂连续工业过程集成与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唐钢炼铁厂以降成本为中心的资源结构优化控制[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2 记者 杨扬;合成氨优化控制系统节能增效[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朱祖根;高化实施HSE闭环优化控制[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向忠宏 本报记者 秦宜德;优化控制方案实现主动节能[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朱祖根;HSE闭环“汤水不漏”[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 刘强;完善三大机制 落实“优化控制”目标[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戴光远;城市干线公交绿波优化控制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姚福来;机电设备的效率优化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顾佳晨;具有模糊参数的大工业过程稳态递阶优化控制[D];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
4 张立炎;结合逻辑与规则的工业过程建模和优化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杜玉晓;铅锌烧结过程智能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邓晓龙;内燃机主要部件结构噪声预测及优化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鲜芳;生化过程动态建模及优化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刚;基于DCS废气焚烧炉优化控制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2 祝恩宇;钨碱煮工艺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沈俊鹏;基于最优性条件的流程雁阵自主优化控制方法[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栾松鹏;恶劣工况下锅炉燃烧闭环优化控制与能效分析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迪;水泥工业远程优化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D];济南大学;2015年
6 刘志奇;作物生长可控环境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飞;海上石油平台协同优化控制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李晓晴;面向储能应用的双向DC-DC变换器优化控制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张也维;一类工业过程运行反馈优化控制方法[D];东北大学;2014年
10 叶雪峰;基于PMSM电机的低成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优化控制与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77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7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