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早龄期水泥基材水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1:03

  本文关键词:早龄期水泥基材水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泥基材料 水泥水化 化学收缩 自收缩 电阻率 界面过渡区


【摘要】:近年来,工程建筑水平的提高带动着混凝土材料向着高强、高性能方向发展,同时导致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屡见不鲜。裂缝的出现降低了混凝土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裂缝成因主要由收缩引起。为优化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提高其耐久性,需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电学性能是材料的基本属性,通过对水泥基材电学性能的研究,结合早期水泥基材电阻率和自收缩变化,可探讨采用电阻率法对早期自收缩性能进行预测的可行性。本文以电阻率法为基本研究方法,测试了不同水泥基材料在不同水灰比和不同骨料掺量条件下的收缩和电阻率发展曲线,讨论了各水化性能的内在机理并对不同水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测试了水灰比分别为0.3、0.35、0.4、0.45的四组水泥净浆试件在7d龄期内的化学收缩、自收缩和电阻率发展曲线。结果表明,水泥浆体单位水泥质量化学收缩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而浆体试件自收缩和电阻率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自收缩测试结果显示水灰比0.3和0.35的试件在7 d龄期内体积呈现收缩一致性,而水灰比0.4和0.45的试件分别在7.7 h和16.8 h内出现轻微膨胀;浆体早期体积变化主要由自收缩发展、强度发展(抑制收缩)和水化升温导致热胀三者耦合作用控制。P0.35试件电阻率微分曲线出现了三个峰值点,从左到右分别代表电阻率由降转升、AFt转化为AFm(水化产物包裹层破裂),以及水化高峰期结束三个典型水化过程。根据三个峰值点并结合水泥浆体电阻率曲线可以将水泥浆体早期水化过程分为溶解期、诱导期、水化加速期和水化减速期四个阶段。自收缩与化学收缩关系表明水泥浆体早期自收缩值与化学收缩值相差两个数量级,化学收缩造成的内部孔隙只有少部分能产生对浆体宏观体积有影响的自收缩;同时二者之比受龄期影响不大,受水灰比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小,自收缩与化学收缩比值越大。自收缩(ε)和电阻率(ρ)的数学关系ε=aebρ表明水泥浆体自收缩相对电阻率呈现指数函数变化,且随着水灰比的增大,系数a减小、b增大。表明采用电阻率法对水泥浆体早期自收缩进行定量预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测试了水灰比为0.4、骨料体积分数分别为0、10%、30%和50%的混凝土在7d龄期内的电阻率和自收缩变化。结果表明,骨料掺量的增加会增大混凝土电阻率;电阻率微分曲线显示骨料掺量大的混凝土电阻率在溶解期表现为较快的下降速率和后期较快的上升速率;7d龄期总电阻率与骨料掺量呈指数正相关。混凝土自收缩随骨料掺量增大而减小;骨料体积大于30%时对混凝土1d内的自收缩抑制作用明显。同一混凝土试件自收缩相对电阻率具有与水泥浆体一致的指数函数关系,且系数a、b均随骨料掺量增大而减小,论证了采用电阻率法预测早龄期水泥基材自收缩趋势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测试了骨料粒径范围分别为5-10mm和10-20mm、骨料体积分数分别为10%、30%、50%的混凝土7d龄期内的电阻率和自收缩发展曲线;采用显微硬度仪测试了骨料体积分数为30%时不同粒径骨料混凝土7天龄期的界面过渡区厚度并对试件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内单个骨料周围界面过渡区厚度均为0.05mm。骨料掺量相同时,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随骨料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同时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越大,混凝土电阻率越小,自收缩越大。而随着骨料掺量的增加,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差距减小,对混凝土水化性能的影响也减小。
【关键词】:水泥基材料 水泥水化 化学收缩 自收缩 电阻率 界面过渡区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2.1;TU52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9
  • 1.1 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现状13-14
  • 1.2 混凝土的收缩种类和收缩机理14-21
  • 1.2.1 化学收缩15-16
  • 1.2.2 自收缩16-19
  • 1.2.3 温度收缩19
  • 1.2.4 干燥收缩19-20
  • 1.2.5 碳化收缩20-21
  • 1.3 混凝土各组分对自收缩性能的影响21-24
  • 1.3.1 水泥21
  • 1.3.2 矿物掺合料21-23
  • 1.3.3 骨料23-24
  • 1.4 电学方法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24-26
  • 1.4.1 无电极电阻率测定仪24-25
  • 1.4.2 电阻率法的应用25-26
  • 1.5 本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26-27
  • 1.6 论文研究内容27-29
  • 第2章 原材料与测试方法29-33
  • 2.1 原材料29
  • 2.1.1 水泥29
  • 2.1.2 粗骨料29
  • 2.2 实验测试方法29-33
  • 2.2.1 凝结时间29
  • 2.2.2 化学收缩29-30
  • 2.2.3 自收缩30-31
  • 2.2.4 电阻率31
  • 2.2.5 界面过渡区31-33
  • 第3章 早龄期水泥浆体水化性能相关性研究33-43
  • 3.1 凝结时间33
  • 3.2 化学收缩33-34
  • 3.3 自收缩34-37
  • 3.4 电阻率37-39
  • 3.5 化学收缩和自收缩的定量关系39-40
  • 3.6 导电性能和自收缩相关性40-42
  • 3.7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骨料含量对混凝土水化性能影响43-51
  • 4.1 骨料掺量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43-46
  • 4.1.1 试验方法及配合比43-44
  •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44-46
  • 4.2 骨料掺量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46-47
  • 4.2.1 试验方法及配合比46
  •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46-47
  • 4.3 混凝土电阻率与自收缩相关性47-49
  • 4.4 本章小结49-51
  • 第5章 骨料粒径对混凝土水化性能的影响51-63
  • 5.1 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影响51-57
  • 5.1.1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体积的测定52
  • 5.1.2 试验结果与分析52-54
  • 5.1.3 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计算54-57
  • 5.2 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57-59
  • 5.3 骨料粒径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59-61
  • 5.4 本章小结61-63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3-65
  • 6.1 结论63-64
  • 6.2 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1-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小建;巴恒静;马保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强度与水泥水化率的关系[J];工业建筑;2006年02期

2 计亦奇;池建业;刘巽伯;;高强低自收缩复合骨料混凝土的自收缩——高强低自收缩复合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之二[J];混凝土;2006年05期

3 孔祥明;张珍林;;高吸水性树脂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的减缩机理[J];硅酸盐学报;2014年02期

4 郭毅霖;李悦;霍达;;骨料与纤维用量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影响效应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年03期

5 黄伟;林振荣;王浩;;水泥基胶凝材料早期自收缩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08年09期

6 高长海;;预湿陶粒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自收缩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5期

7 管娟,邓敏,沈洋;国内外高性能水泥浆体自收缩研究近况[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年05期

8 杨杨;江晨晖;何英;陈卫忠;汤凤仙;;干燥条件下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及其评价[J];施工技术;2005年S2期

9 谢丽;丁武洋;;混凝土早期自收缩与弹性模量的相关性试验研究[J];浙江建筑;2011年12期

10 高英力;龙杰;刘赫;李友云;;粉煤灰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及抗裂性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倩;孙伟;缪昌文;;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自收缩变形行为的研究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田倩;孙伟;缪昌文;;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自收缩变形行为的研究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田倩;孙伟;缪昌文;;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自收缩变形行为的研究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高小建;巴恒静;马保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强度与水泥水化率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5 杨杨;江晨晖;;干燥条件下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及其评价[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计亦奇;刘巽伯;池建业;;复合骨料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田倩;孙伟;缪昌文;;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自收缩变形行为的研究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田倩;刘加平;缪昌文;;水泥基材料自收缩机理研究进展及热力学讨论[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鹏;张同生;陈培鑫;韦江雄;余其俊;;波纹管法测量水泥基材料早期自收缩的改进与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蒋正武;孙振平;;高性能混凝土中自身相对湿度变化与自收缩的研究[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朋欢;几种盐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及抗裂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史文冲;早龄期水泥基材水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3 管娟;高性能水泥浆体早期自收缩[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易昌兴;水泥基材料自收缩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郭毅霖;水泥基胶凝材料自收缩性能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东亮;无机盐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娟;GF(3)上多位自收缩序列的模型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8 尹自立;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自收缩与开裂敏感性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钟佩华;高吸水性树脂(SAP)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9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79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