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气液界面传质机理解析模型构建及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0:26

  本文关键词:气液界面传质机理解析模型构建及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界面传质 抵达频率密度 传质系数 VOF法


【摘要】:气液界面传质过程广泛存在于搅拌釜、鼓泡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精馏塔、萃取塔、撞击流反应器等单元设备中。理解气液界面传质过程对于设计和优化这些单元设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气液两相传质过程的理论尚不完善,现有的理论模型仍存在不足。例如,经典的传质模型(渗透理论模型、表面更新模型等)过于理想化、一些模型参数(如表面暴露时间)不能准确测量等。因此,这些模型在实际应用时常有较大局限性。本文围绕如何深入研究界面传质机理并建立合理的理论模型,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本文推导、构建了气液界面传质机理解析理论模型。使用特征线法,以二维非稳态对流扩散、传质方程为出发点,推导了一个新的传质系数模型。该模型在全能谱范围内考虑了不同尺度流体微元对传质速率的贡献,可用于预测湍流条件下液相侧传质系数。前人模型大都采用所有涡旋均可抵达气液界面的假定,但本文经过分析认为,该假定未考虑不同涡旋抵达界面概率的差异性,因而不合理。本文引入了涡旋抵达界面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可以不再采用上述假定。此外,本文还考虑了湍流中不同尺度涡旋数目密度、气泡尺寸、气泡表面变形与摆动对传质过程的影响。本文非稳态模型预测的平均传质系数与文献报道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然后,本文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液界面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气液两相三维对流、扩散方程着手,推导了一个新的描述气液界面传质过程的单流体浓度输运模型。为求解这个三维传质模型,本文使用了有限体积法来对其进行离散,并使用VOF法来跟踪气液界面。同时,本文使用开源软件OpenFoam为平台,开发了上述三维传质模型的求解器程序,并采用PIMPLE算法来求解速度与压力耦合方程。运用构建的求解器程序,对不同直径气泡在静止流体中上升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气泡上升的轨迹、速度、表面变形等对气液界面传质过程的影响,估计了液相侧的局部传质系数。本文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前人报道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界面传质 抵达频率密度 传质系数 VOF法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2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主要符号对照表9-13
  • 第1章 文献综述13-24
  • 1.1 气液界面传质的研究现状13-22
  • 1.1.1 传质理论研究现状13-17
  • 1.1.2 传质实验研究现状17-18
  • 1.1.3 传质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8-22
  • 1.2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22-23
  • 1.2.1 传质理论研究的不足22
  • 1.2.2 数值模拟研究的不足22-23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性23-24
  • 第2章 多尺度下非稳态传质解析模型的构建24-35
  • 2.1 模型基本简化与假设24
  • 2.2 液相侧传质系数的推导24-29
  • 2.3 气泡表面变形分析29-31
  • 2.4 旋涡抵达气泡表面的概率密度分布31-32
  • 2.5 湍流参数和涡旋数目密度32-33
  • 2.6 能谱函数33-35
  • 第3章 气液界面传质解析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讨论35-42
  • 3.1 稳态模型与非稳态模型的比较35-36
  • 3.2 积分限的影响36-37
  • 3.3 单涡传质系数和涡旋抵达气泡表面的概率密度分布37-39
  • 3.4 与其他模型预测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的对照39-41
  • 3.5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气液界面传质的数值模拟研究42-64
  • 4.1 控制方程42-46
  • 4.1.1 VOF模型控制方程42-43
  • 4.1.2 气液两相体系溶质浓度传递输运模型的推导43-46
  • 4.2 气液界面传质模型数值离散46-47
  • 4.3 速度压力耦合方法47
  • 4.4 传质模型求解器程序构建47-49
  • 4.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49-63
  • 4.5.1 气泡运动过程分析50-58
  • 4.5.2 气液两相传质过程分析58-63
  • 4.6 本章小结63-64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64
  • 5.2 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2
  • 致谢72-73
  • 附录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洲;萃取动力学研究中组分传质系数的确定[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2 王维德,余国琮;传质系数与浓度的关系[J];化工学报;2002年05期

3 王邵健;何松;叶桃红;张海峰;高大勇;何立群;;无界流场中单根纤维管膜外表面平均传质系数对流场的依赖性[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6期

4 吕建华;孙玉洁;李春利;;2-乙基-1,3-己二醇萃取硼酸的传质系数[J];化工学报;2012年S1期

5 苏元复,卢鸿业,毛之侯,陈同芸;滴外传质系数的研究[J];化工学报;1965年04期

6 М.В.Осмровский ,周友生;液液萃取过程中传质系数的计算[J];浙化科技通讯;1973年02期

7 任书泉,李联奎,袁子光;压裂酸化时氢离子有效传质系数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1983年03期

8 王琴书;Desalination文摘Vol.48 №3[J];水处理技术;1984年03期

9 徐孝民,沈复;蒸馏塔板上汽液传质系数的确定——非平衡池法(Ⅰ)模型的建立及求解[J];化工学报;1988年06期

10 徐孝民,沈复;蒸馏塔板上汽液传质系数的确定——非平衡池法(Ⅱ)实验数据处理[J];化工学报;198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威;李文秀;王晓兰;于三三;于萍;;第二液相强化气体吸收传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2 葛琪林;柳建华;陈新波;方志云;;逆流除湿塔中传质系数的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春光;李强;邹宗树;;液-液冶金反应器传质系数的模拟研究[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陆平;张广积;毛在砂;;静止单液滴Marangoni效应的产生及对传质系数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5 刘燕;张廷安;赵洪亮;王淑婵;豆志河;蒋孝丽;赫冀成;;CO_2微细气泡在NaOH溶液中吸收速率研究[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杨庆峰;Alexander Drak;Hasson David;Semiat Raphael;;AO42卷式反渗透膜器中浓度极化与反常的传质系数现象[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7 罗洋;盛宇星;曹宏斌;;响应面法优化高、低浓度硫化氢废气碳酸盐吸收处理的工艺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8 ;丹参不定根反应器的研究(英文)[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宝昌;旋转填充床中耦合吸收CO_2和NH_3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张秀莉;疏水性多孔膜和膜组件气体吸收传质性能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3 张军;旋转床内液体流动与传质的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

4 郭莹;气液系统移动界面传质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杨楠;改良氨法捕集烟气中CO_2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俊;新型表面吸气式搅拌器气液传质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傅锦;气液界面传质机理解析模型构建及数值模拟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曾映雪;水产养殖池塘底部微孔曝气增氧的机理试验[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宝昌;超重力环境下水耦合吸收NH_3和CO_2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5 周超凡;Marangoni效应与其他因素对传质系数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张富明;超重力机脱除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谢冠伦;新型结构旋转床吸收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孔滔;萃取过程中气液液流体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9 欧炜;炭粒富氧燃烧中传质系数的修正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张昕;三相搅拌反应器传质特性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82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982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