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研究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技术进展
本文关键词:多尺度研究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技术进展
【摘要】:油水乳状液在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乳状液的稳定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宏观相分离、介观液滴粒度及微观界面膜稳定性3个不同尺度对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研究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比较了同尺度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宏观尺度上,稳定性分析仪和低场核磁共振的引入使得乳状液相分离过程的表征更加准确便捷;介观尺度上,通过对分散相表征结果的拟合计算实现对乳状液液滴粒度的原位表征;微观尺度上,微量吸液管技术、显微观测等表征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使得界面膜的机械强度、厚度及形态结构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从而更加直接准确地表征界面膜的稳定性。此外,本文还重点对综合运用不同尺度研究方法全面深入探究乳状液稳定机制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原位表征技术是乳状液稳定性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乳液 稳定性 多尺度 相分离 液滴 界面膜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8325)
【分类号】:O648.23
【正文快照】: 表面活性剂开发和油田污染控制研究工作。E-mail hxf@tongji.edu.cn。联系人:彭开铭,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生物破乳技术的开发。E-mailkai878@sina.com。乳状液是由不相混溶的两相液体组成的混合分散体系,广泛存在于食品、医药、石化等行业。不同行业由于其生产目的的差异,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娜娜;邓平;王笃政;;石油破乳技术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年06期
2 夏庆中;陈波;;中子小角散射实验技术[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月;赵德智;戴咏川;宋官龙;李泽南;;大榭老化原油脱水工艺实验研究[J];应用化工;2015年07期
2 孙光爱;陈波;黄朝强;;中子衍射应力分析实验技术[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9年01期
3 王小琳;唐彬;高春宁;赵伟;任志鹏;罗运柏;;陕北长4+5层原油用破乳剂的应用性研究[J];油田化学;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庆中;TATB和镁、铝合金材料微观结构的小角散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2 郑淑华;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3 皮蕾;油田采出液乳状液稳定性机理的研究及破乳剂的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杨志勇;塔河油田劣化原油破乳脱水对策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德智,段晓东,徐衍岭,张丽,,李泰友,周定;乳化液膜的润湿聚结破乳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2 贾辉,戴素娟;氨为核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的制备与破乳性能[J];化学工程师;2004年02期
3 李翠勤,王俊,杨洪军,杨培法;树枝状大分子对原油的破乳与降粘作用[J];化学工程师;2005年09期
4 杨小刚;谭蔚;谭晓飞;;高含水原油的热化学破乳方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年03期
5 刘宏;电解质破乳特性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6 王俊,李杰,于翠艳,张淑芬,杨锦宗;星型聚合物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精细化工;2002年03期
7 李岿;清水型稠油破乳剂的研制与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4年09期
8 张付生;张雅琴;谢慧专;张怀斌;;聚合物型破乳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年12期
9 胡志杰;陈大钧;;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年02期
10 刘庆旺;伊然;贺梦琦;范振忠;;高效生物破乳剂PDR—1的室内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刚;稠油乳化降粘及破乳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孙立江;高频脉冲—离心场作用下乳状液聚结沉降规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芬芬;曾茂茂;何志勇;陈洁;;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稳定性的几种分析方法比较[J];食品科学;2012年17期
2 于洪喜;林立;刘敏;;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10期
3 罗伟;赵永鸿;林梅钦;郭继香;崔波;;固体颗粒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化工;2009年04期
4 崔波;罗伟;;原油组分对采出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年06期
5 马宝东;高宝玉;卢磊;张永强;;二元复合体系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实验[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年12期
6 刘沛妍,褚莹,吴子生,严忠,康万利;多重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11期
7 陈磊;冯崇;宁雯宇;张坤勋;;外部因素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当代化工;2014年05期
8 孙哲浩,赵谋明,彭志英;蛋白质与多糖类交互作用对食品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年02期
9 尚校森;蒲春生;刘静;吴飞鹏;;碱和盐存在时振动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5期
10 赵修太;白英睿;戚元久;宫汝祥;王增宝;尚校森;吴洁;;无机盐对乳状液稳定性和转相的影响[J];无机盐工业;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永健;康万利;于英俊;;红岗油田二元驱原油模拟乳状液稳定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程航;黄翔峰;刘佳;陆丽君;徐竟成;;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钟宝香;万东华;张福贵;赵剑曦;;载药量对乳状液稳定性及体外释放影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佳华;严峰;宋紫薇;杨茂帆;谢耀辉;;压裂助剂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5 熊全能;李传宪;袁同明;;东辛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郭黎明;康万利;于德水;;长春岭热采产出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及失稳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明进;李明远;吴肇亮;林梅钦;;沥青质和胶质的乳状液稳定性及其界面膜性质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立新;油水界面膜与乳状液稳定性关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文艳;固体颗粒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柳润泽;粘弹性颗粒驱乳状液稳定性规律及处理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李林御;基于光镊技术的O/W乳乳状液稳定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4 余权;乳化剂对酪蛋白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时浩;食品油脂O/W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孙志刚;三元复合体系乳化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7 窦明明;聚表二元驱配方的室内研究及其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7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0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