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石墨烯基多功纳米杂化材料的自组装构建及其生物检测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12 12:21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基多功纳米杂化材料的自组装构建及其生物检测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石墨烯 纳米粒子 多肽纳米纤维 自组装 生物传感器 SERS


【摘要】:基于生物检测及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多功能纳米杂化材料在检测技术、生物分子技术、电化学检测以及纳米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以石墨烯为基底的多功能纳米杂化材料被越来越多的探讨和研究。材料的宏观性能不仅仅与材料天然的内在性能有关也取决于材料的结构组成。本文以石墨烯为基底结合零维、一维构筑体从方法到机理探讨如何去构建二、三维纳米杂化材料,同时制备了新颖的多功能纳米杂化材料,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构建机理及材料性能进行研究,并实现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生物、食品的检测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三元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自组装设计。首先采用电极电解法制备具有高电催化性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 (OD);其次将GQDs通过π-π作用力吸附到生物多肽纳米线表面形成一维(1D)结构的GQDs纳米线。设计的新型多肽分子两端AEAKAEAK序列在乙醇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多肽纳米线,其中间YWYAF序列对GQDs和RGO都具有π-π作用力;最后将量子点纳米线杂化材料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吸附到石墨烯片层表面形成三元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特殊结构的杂化材料对过氧化氢(H_2O_2)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灵敏性、且检测限低和检测范围宽。该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精确构建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的方法同时也制备了具有优越性能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2.本论文中制备了大尺寸的二维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粒子(RGO/AgNP)杂化膜。以石墨烯表面的氧化基团作为生长点,将银纳米粒子(AgNP)均匀、密集的负载到石墨烯表面,同时石墨烯也被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最后在气液相界面自组装成膜制备得RGO/AgNP纳米杂化膜。基于银纳米粒子极强的等离子共振效应以及对部分有机分子有较强吸附性,能够极大的增强具有对称性结构的有机分子的Raman信号,因此实验中将RGO/AgNP纳米杂化膜作为拉曼增强(SERS)基底材料针对三聚氰胺(MA)和罗丹明R6G (R6G)分子进行超低浓度SERS检测。实验结果显示,RGO/AgNP纳米杂化膜对这两种分子有极强的Raman信号增强作用。对于R6G分子,其增强因子可达E=2.3×10~6,最低检测极限为1.0×10~(-12) M,而对于MA其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0×10~(-4)M。这为分子检测、食品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敏的检测基底,在检测技术和生物分子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论文中将NG/AgNP杂化体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得到3D电化学膜电极。实验中将大片层的石墨烯机械剪切成为尺寸500 nm的小尺寸纳米片层材料,然后再与银纳米粒子杂化得到具有高电催化性能的杂化体单元,最后将杂化体通过经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三维多孔的石墨烯基多功能纳米杂化膜电极材料。该方法可以直接制备高活性生物传感器的3D膜电极。由于石墨烯/纳米银杂化体均匀分散在整个电极材料中,提供了极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检测底物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同时其结构、功能、力学性能都能够很好的控制。另外纤维的形貌可以通过静电纺丝的条件来控制。电化学测试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灵敏性、极低的检测线和很宽的检测范围。这种方法为简单快速高效构建高活性电化学膜电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思路。
【关键词】:石墨烯 纳米粒子 多肽纳米纤维 自组装 生物传感器 SER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O657.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第一章 绪论17-27
  • 1.1 石墨烯简介17-18
  • 1.2 石墨烯制备18-20
  • 1.2.1 微机械剥离法18
  • 1.2.2 取向生长法18
  • 1.2.3 化学气相沉积法18-19
  • 1.2.4 Hummers氧化还原法19-20
  • 1.3 石墨烯研究进展20-24
  • 1.3.1 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20-22
  • 1.3.2 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在药物载释中的应用22
  • 1.3.3 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22-24
  • 1.3.4 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24
  •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24-27
  • 第二章 石墨烯量子点-多肽纳米线-石墨烯三元杂化体:设计、合成、组装机理及应用27-43
  • 2.1 引言27-28
  • 2.2 实验部分28-33
  •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28-29
  • 2.2.2 实验仪器29-30
  • 2.2.3 石墨烯量子点(GQDs)的制备30
  • 2.2.4 多肽纳米线(PNFs)的设计合成30
  • 2.2.5 二元GQD-PNF杂化体的制备30
  • 2.2.6 单层石墨烯的制备30-31
  • 2.2.7 三元GQD-PNF-GO杂化体的制备31
  • 2.2.8 PNF和GO基底的制备31
  • 2.2.9 GQDs和PNFs改性AFM针尖31-32
  • 2.2.10 GOD-PNF-GO改性电极的制备32
  • 2.2.11 样品表征32-33
  • 2.3 结果与讨论33-41
  • 2.3.1 GQDs的表征33-35
  • 2.3.2 多肽纳米线的表征35-36
  • 2.3.3 二元GQD-PNF和三元GQD-PNF-GO杂化体的表针36-37
  • 2.3.4 三元GQD-PNF-GO杂化体组装机里研究37-38
  • 2.3.5 电化学测试38-41
  • 2.4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二维RGO/AgNP纳米杂化膜的构建以及作为SERS基底在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43-59
  • 3.1 引言43-44
  • 3.2 实验部分44-47
  • 3.2.1 实验药品44-45
  • 3.2.2 实验设备45
  • 3.2.3 实验方法45-46
  • 3.2.3.1 石墨烯的制备45
  • 3.2.3.2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45-46
  • 3.2.3.3 RGO/AgNP纳米杂化膜的制备46
  • 3.2.4 样品表征46-47
  • 3.3 结果与讨论47-57
  • 3.3.1 石墨烯的表征47-48
  • 3.3.2 RGO/AgNP杂化体的表征48
  • 3.3.3 RGO/AgNP杂化膜的形貌表征48-51
  • 3.3.4 RGO/AgNP杂化膜的性能结构表征51-53
  • 3.3.5 RGO-AgNP杂化膜的SERS测试应用53-57
  • 3.4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三维多孔石墨烯杂化电极材料:精细设计、高效制备以及其生物检测应用59-73
  • 4.1 引言59-60
  • 4.2 实验部分60-63
  •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60-61
  • 4.2.2 实验仪器61
  • 4.2.3 单层石墨烯的制备61-62
  • 4.2.4 纳米尺寸单层石墨烯的制备62
  • 4.2.5 静电纺丝制备PVA,PVA-AgN P,PVA-NG和PVA-NG/AgNP纳米纤维62
  • 4.2.6 膜电极的制备62
  • 4.2.7 样品的表征62-63
  • 4.3 结果与讨论63-71
  • 4.3.1 单层石墨烯及纳米尺寸单层石墨烯的表征63-64
  • 4.3.2 NG/AgNP杂化体的表征64-65
  • 4.3.3 PVA,PVA-AgNP,PVA-NG和PVA-NG/AgNP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表征65-67
  • 4.3.4 PVA,PVA-AgNP,PVA-NG和PVA-NG/AgNP纳米纤维的结构表征67-68
  • 4.3.5 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表征68-71
  • 4.3.6 石墨烯及纳米粒子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71
  • 4.4 本章小结71-73
  • 第五章 结论73-75
  • 参考文献75-83
  • 致谢83-85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5-87
  • 作者和导师简介87-88
  • 附件88-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秀苇;李小红;徐翔民;张治军;李鹏洲;谭光营;杨金明;杨前华;;聚酰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3期

2 陈苏;;无机—有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构筑的研究[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3 廖明义;范诚;张晓娟;金美花;;聚丁二烯/烯丙基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形貌及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2011年05期

4 林金火,胡炳环;生漆/无机纳米杂化材料[J];中国生漆;2001年02期

5 王伟;刘立柱;杨阳;;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J];山东陶瓷;2005年05期

6 薛书凯;姜昱;;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5期

7 贾瑞杰;王培;郭睿倩;韦玮;韩建涛;彭波;黄维;;碲化镉/马来酰亚胺三嗪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性能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9期

8 高雅;廖明义;金美花;;烯丙基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丁二烯遥爪型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11年04期

9 钟爱民;周钰明;崔一平;张彤;;新型聚氨酯非线性光学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J];化工时刊;2006年11期

10 张道洪,吴璧耀,贾德民;纳米TiO_2杂化材料的光敏性及其含硫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光固化[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密;周莅霖;袁金颖;李兆陇;尹应武;;三价铕离子掺杂的磷酸镧纳米线-聚己内酯-维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陈苏;;多尺度下无机-有机聚合物基纳米杂化材料的构筑与设计[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张慧君;易涛;李富友;;Spiropyran-MnPS_3纳米杂化材料的光致变色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杨德宝;何静;;以剥离水滑石和猪胰脂肪酶制备生物-无机纳米杂化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熊焕明;;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张爱玲;金辉;李三喜;刘洋;邹惠榕;;液晶离聚物/膨润土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7 陈苏;;无机-有机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在微纳宏尺度下的组装[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薛书凯;张炜;;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9 王庚超;王琳;范晓青;苏静;;聚苯胺/五氧化二钒纳米杂化材料的化学与电化学表征[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海霞;苏志强;;氧化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守婷;配位键修饰的功能性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剑;聚合物分子刷纳米杂化材料[D];南开大学;2010年

3 薛裕华;POSS基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D];浙江大学;2010年

4 孔令涛;一维纳米杂化材料的光电传感性质及在环境检测中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李君;POSS纳米杂化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与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田国峰;具有存储功能的聚酰亚胺及聚酰亚胺/银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与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7 陆绍荣;环氧树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冬婉;催化裂解聚丙烯原位合成Si-C和C-C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薛琼;新型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检测蛋白质和黄酮类药物[D];山西大学;2015年

3 王金辉;以多肽纳米纤维为模板的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钟爱青;有机多孔聚合物及导电聚吡咯/金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申慧雁;多肽纳米线石墨烯量子点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李阳;石墨烯基多功纳米杂化材料的自组装构建及其生物检测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7 张小兵;表面改性二氧化硅/橡胶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8 王滕;锗酸锌基和氧化锰基无机—有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东华大学;2014年

9 李玉;高分子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郑晓莉;超临界CO_2辅助制备碳纳米管及石墨烯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8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18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