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和不对称氢膦化反应

发布时间:2017-10-18 21:46

  本文关键词: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和不对称氢膦化反应


  更多相关文章: 手性桥联芳氧烷氧 稀土金属配合物 a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不对称Michael加成 不对称氢膦化


【摘要】:本文合成及表征了一系列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在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丙二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亚磷酸酯的不对称氢膦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1.通过RE[N(Si Me3)2]3(RE=Yb,Y,Sc)与芳氧基功能化的脯氨醇类配体(H2L1,H2L2)按1:2的摩尔比在THF中室温下反应,以较高的产率获得了4个含有一个活泼羟基的均配型手性稀土金属配合物L1RE(L1H)(H2L1=(S)-2,4-di-tert-butyl-6-((2-(hydroxydiphenylmethyl)pyrrolidin-1-yl)methyl)phenol,RE=Yb(1),Y(2),Sc(3))和L2Sc(L2H)(4)(H2L2=(S)-2,4-di-dimethylbenzyl-6-((2-(hydroxy-diphenylmethyl)-pyrrolidin-1-yl)methyl)phenol))。2.通过活化的三氯化钪与当量的配体(H2L1)锂盐在THF中室温下反应4 h,经过后处理即可获得L1Sc Cl(THF)(5)。二、均配型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丙二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发现均配型手性稀土金属配合物L1RE(L1H)(RE=Yb(1),Y(2),Sc(3))和L2Sc(L2H)(4)可以在室温下,在不加入添加剂的情况下,以10 mol%的用量,高效地催化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和丙二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获得出色的化学选择性(80-99%),较好的对映选择性(77-90%)。该催化剂对于底物的适用性较好,特别是对于大位阻的反应底物也有一定的反应活性。这一结果很好地拓展了稀土金属催化剂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三、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氯化物催化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氢膦化反应我们考察了手性稀土氯化物L1Sc Cl(THF)(5)在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氢膦化反应中的应用,在以TMEDA作为添加剂的情况下,在0 o C下以乙二醇二甲醚作为溶剂,可以以出色的收率(99%)和中等的对映选择性(71%)获得加成产物,并且通过对加料顺序的研究,初步认识到TMEDA在催化体系中能起到类似助催化剂的作用,初步推定了该催化体系的催化循环过程。四、离子型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碱金属配合物催化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完善了离子型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碱金属配合物[RE(L1)2][{(THF)3Li}2(μ-Cl)](RE=Yb(6),Y(7),Sm(8),Nd(9))催化的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体系,拓展了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的查尔酮类底物,获得了中等的收率(60-79%)和出色的对映选择性(8099%),为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环氧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手性桥联芳氧烷氧 稀土金属配合物 a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不对称Michael加成 不对称氢膦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O621.25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9
  • 第一节 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丙二酸酯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背景11-19
  • 第二节 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 1,4-氢膦化反应研究背景19-26
  • 第三节 立题思想26-27
  • 参考文献27-29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9-39
  • 第一节 化学药品及试剂纯化29-31
  • 第二节 分析与测试31-33
  • 第三节 原料的制备33-36
  • 第四节 手性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性质36-38
  • 参考文献38-39
  • 第三章 均配型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a,β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丙二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39-60
  • 第一节 稀土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39-44
  • 第二节 均配型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丙二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44-59
  • 参考文献59-60
  • 第四章 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氯化物催化a,β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氢膦化反应60-68
  • 第一节 稀土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60-62
  • 第二节 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氯化物催化a,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氢膦化反应62-67
  • 参考文献67-68
  • 第五章 离子型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a,β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环氧反应68-72
  • 参考文献71-72
  • 全文总结72-73
  • 已发表论文73-74
  • 附录74-120
  • 致谢120-1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奎岭,林国强;催化不对称反应新进展—不对称活化[J];有机化学;2000年01期

2 李经纬,徐利文,夏春谷;脯氨酸催化剂在不对称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4年01期

3 陈茹玉,刘立建;硫代磷酰二氯不对称反应的探索[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12期

4 李卫星;周询钧;;在有机溶剂中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J];化学通报;1993年02期

5 张淅芸,陈庆华;5-(S)-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的串联不对称反应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6 艾林,肖季川,申秀民,张聪;手性二胺的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05年11期

7 吴毓林;何煦昌;;不对称有机反应[J];有机化学;1979年03期

8 晏日安;王明焱;;有机溶剂中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9 谢筱娟,杨高升,赵刚;Pauson-Khand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2年09期

10 张三奇;张生勇;;酒石酸及其衍生物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安;;基于糖结构的手性硫脲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反应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伟;刘小华;冯小明;;氮氧-钪(Ⅲ)催化α-重氮酯与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索净洁;赵谈封;冯秀林;张庆友;;脂肪酶催化不对称反应中伯醇产物的手性选择性预测[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单自兴;刘德军;褚运波;王铨;秦金贵;;螯合手性硼酸酯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游书力;康强;李公强;李毅;赵卓安;郑晓建;;手性磷酸或氮杂环卡宾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冯小明;;手性氮氧配体-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崔元臣;张和凤;邹君;;壳聚糖负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不对称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郭群胜;杜大明;;双轴手性有机磷酸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周永贵;;均相不对称氢化的一些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赵文善;吕彩霞;冀小东;崔元臣;;聚苯乙烯负载L-脯氨酸的制备及对不对称Aldol反应的催化性能[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大路;大连化物所不对称氢化研究取得新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海晓;方酰胺催化杂环亚胺的不对称反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仁超;手性硫脲催化的不对称硫杂Michael加成反应[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3 段志强;新型不对称安道尔脱羧系列反应及其在羟基吲哚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4 禚明华;双轴手性酰亚胺二磷酸催化不对称傅克反应合成三芳基甲烷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何可;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及不对称Baylis-Hillman反应[D];南开大学;2004年

6 刘德刚;天然产物Pederin右片段Pedamide及天然黄烷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赵谦益;轴手性膦-VA唑啉配体应用于银(Ⅰ)催化的不对称vinylogous Mannich反应以及叔胺(膦)催化的一些活化烯烃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邵成;手性双烯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在铑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兆敏;基于氢键活化的不对称有机催化的硫醚氧化和phospha-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李文军;新型不对称有机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串联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君;活性异硫氰酸酯参与的不对称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窦青云;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3 包礼渊;基于有机离子对的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孔德洁;3-苯基氧化吲哚的不对称亲电α-氰化反应[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马园园;酒石酸衍生的手性胍催化的3-取代羟吲哚的不对称氟化反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田昌可;有机添加剂在脯氨酸催化不对称反应中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7 涂兵;(R)-H_8-BINOL/Ti(O~iPr)_4催化吡啶铝与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8 钱琴琴;手性桥联芳氧烷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和不对称氢膦化反应[D];苏州大学;2016年

9 石常青;烯烃的不对称傅一克反应[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杨丽红;(S)-Ethyl 3-O-acetylniduloate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以及Coriandrone B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57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57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