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熔体铝与非金属基底润湿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0:27

  本文关键词:熔体铝与非金属基底润湿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铝熔体 润湿性 Zr镀层 座滴法


【摘要】:液固润湿是材料制备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物理化学现象。本文采用座滴法测试了铝熔体与石墨、镀钛石墨、镀锆石墨、镀锆氧化铝等在真空条件下的润湿性,主要研究了钛镀层及锆镀层厚度对铝熔体与氧化铝及石墨基底润湿行为的影响,分析了镀层对润湿行为的作用机理。铝熔体与纯锆、普通氧化铝及镀锆氧化铝基底700℃的润湿性测试结果表明,沉积在氧化铝基底上的锆膜改善了基底与铝熔体的润湿性,并促进了前驱膜的形成。随着锆膜厚度由160nm增加到670nm,终态接触角逐渐降低,铺展速率逐渐增加,前驱膜逐渐变宽和增厚。由于界面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表面张力梯度,会导致马兰戈尼流动,这是该润湿过程中形成该类前驱膜现象的主要原因。700℃和750℃下铝熔体与镀Zr石墨基底的润湿行为研究表明,石墨表面镀Zr能显著改善铝熔体与石墨基底的润湿性,750℃下铝熔体在580nm镀Zr石墨上在2分钟内即接近完全润湿。随着Zr镀层从170nm增加到580nm,终态接触角大幅减小,铺展速率显著增大,前驱膜显著变宽。润湿温度从700℃提高到750℃,可显著加速铺展,终态接触角也有一定程度减小。750℃与800℃下铝熔体与镀Ti石墨基底的润湿行为研究表明,石墨表面镀Ti能够明显改善铝熔体与石墨基底的润湿性,并有利于前驱膜的形成。Ti镀层厚度显著影响铝熔体与石墨基底的润湿性,随着镀层厚度从310nm增加到590nm,终态接触角从大幅减小,铺展速率明显增大。润湿温度的升高会明显提高铺展速率,降低终态接触角。
【关键词】:铝熔体 润湿性 Zr镀层 座滴法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7.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润湿行为的研究进展11-13
  • 1.1.1 润湿性的表征11-12
  • 1.1.2 铺展动力学12-13
  • 1.2 磁控溅射13-17
  • 1.2.1 磁控溅射原理13-14
  • 1.2.2 磁控溅射特征14-15
  • 1.2.3 射频磁控溅射15-17
  • 1.3 润湿行为的研究方法17-19
  • 1.3.1 毛细管法17-18
  • 1.3.2 垂直盘片法18-19
  • 1.3.3 座滴法19
  • 1.4 润湿行为的作用19-23
  • 1.5 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23-25
  • 第2章 实验方法25-30
  • 2.1 实验用品25
  • 2.2 实验设备25
  • 2.3 实验步骤25-30
  • 2.3.1 石墨片的制备25-26
  • 2.3.2 氧化铝片的制备26
  • 2.3.3 镀膜过程26-30
  • 第3章 熔体铝与沉积Zr镀层的α-Al2O3润湿行为研究30-44
  • 3.1 引言30-31
  • 3.2 实验材料及实验过程31-32
  • 3.3 实验结果32-35
  • 3.3.1 接触角变化与润湿性32
  • 3.3.2 前驱膜现象32-35
  • 3.4 实验结果分析35-41
  • 3.4.1 前驱膜形成与润湿性35-38
  • 3.4.2 界面反应与润湿性38-41
  • 3.5 结果讨论41-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熔体铝与沉积Zr镀层石墨片的润湿行为研究44-57
  • 4.1 引言44
  • 4.2 实验过程44-45
  • 4.3 实验结果45-49
  • 4.3.1 不同温度的润湿动力学曲线45-47
  • 4.3.2 表面形貌47-49
  • 4.4 实验结果分析49-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沉积Ti镀层的石墨片与熔体铝的润湿行为研究57-68
  • 5.1 引言57
  • 5.2 实验过程57-59
  • 5.3 实验结果59-62
  • 5.3.1 润湿铺展过程59-60
  • 5.3.2 润湿机制60-62
  • 5.4 结果分析62-67
  • 5.4.1 反应驱动润湿62-63
  • 5.4.2 前驱膜效应讨论63-67
  • 5.5 本章小结67-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菊;宫本奎;孙全胜;;金属/陶瓷的润湿性[J];山东冶金;2007年06期

2 达渔卫,罗泽平,张孝;涤棉混纺织物润湿性机理的探讨[J];纺织学报;1990年10期

3 陈广琪;;木材润湿性的测定及其应用[J];建筑人造板;1991年04期

4 何海峰,汪伟英;注入水对油藏岩石润湿性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8期

5 侯冠中;侯秀兰;康云;刘志波;;热引发的润湿性转换机理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08期

6 金家锋;王彦玲;蒋官澄;徐超;张坤;魏传荣;;气润湿性的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2年09期

7 李庆会;游艺;欧阳云丽;柯文丽;杨林江;;浅析影响煤岩润湿性的因素[J];石油化工应用;2013年01期

8 陈康华,包崇玺,刘红卫;金属/陶瓷润湿性(上)[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3期

9 李戈扬,汪磊,戴嘉维,中江秀雄,羽根哲哉;液态铝的润湿性测量[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9年05期

10 许春富;谢刚;阎江峰;李荣兴;张雄飞;;液态铝与陶瓷的润湿性改变机理[J];云南冶金;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卫东;姚同玉;肖汉敏;郑德温;杨烨;;润湿性反转剂的吸附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肖锋;野城清;;旨在观察熔融镍与固态多晶Al_2O_3润湿性的改良静滴方法评价[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辉;杨继生;;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硅胶粉体系润湿性改变及模拟油回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冒海燕;周定国;杨蕊;贾,

本文编号:1064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64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