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丙烷与O(~3P)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1:04

  本文关键词:丙烷与O(~3P)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反应机理 热速率常数 变分过渡态理论 同位素效应


【摘要】:本文采用从头算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C3H8+0(3P)的反应。本文对反应体系C3H8+0(3P)→C3H7+OH中所有驻点的电子结构计算都采用了双水平计算方法,得到了更为精确的能量值。文中用UMP2方法对反应体系进行了全面的结构优化,通过CCSD(T)方法,采用aug-cc-pVQZ的基组对反应体系进行了单点能校正计算,并得到了反应的三条通道以及三条通道相应的反应能垒,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计算确认了最低能量反应途径。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了丙烷和O(3P)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为C3H8+0(3P)→i-C3H7+OH。基于从头算的数据,我们又对该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我们采用传统过渡态理论和微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μ VT)的方法在298K-1000K的温度范围内,分别计算了主反应通道和次反应通道的反应速率常数,以及主要通道和次要通道的反应分支比(kp/ki)。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理论计算结果相比发现,我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一致。此外,本文还计算并讨论了C3H8+0(3P) → i-C3H7 + OH反应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本文的工作揭示了从丙烷分子中抽取氢的反应机理及反应通道的竞争关系,对理解丙烷的燃烧有很大的帮助,可为其他烃分子燃烧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
【关键词】:反应机理 热速率常数 变分过渡态理论 同位素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12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1 引言9-14
  • 1.1 反应速率常数10-11
  • 1.2 自由基反应11-12
  • 1.3 同位素效应12-13
  • 1.4 C_3H_8+O(~3P)抽氢反应的研究现状13-14
  • 2 理论方法14-37
  • 2.1 Hartree-Fock方法与自洽场理论15-19
  • 2.2 多体微扰理论19-22
  • 2.3 耦合簇方法22-25
  • 2.4 过渡态理论25-30
  • 2.5 微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30-31
  • 2.6 隧道效应校正31-34
  • 2.7 基组的选择34-37
  • 3 丙烷和O(~3P)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37-41
  • 3.1 引言37-39
  • 3.2 理论方法与计算细节39-41
  • 3.2.1 电子结构计算39
  • 3.2.2 动力学计算39-41
  • 4 结果与讨论41-53
  • 4.1 O(~3P)+C_3H_8抽氢反应主要通道的研究41-45
  • 4.2 O(~3P)+C_3H_8的反应机理的研究45-47
  • 4.3 C_3H_8+O(~3P)→C_3H_7+OH反应的热速率常数计算47-49
  • 4.4 C_3H_8+O(~3P)→C_3H_7+OH反应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49-53
  • 5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作者简历57-59
  • 学位论文数据集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先金,修乃云,程侣柏,黄德音;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质谱研究氰化反应机理[J];分析化学;2002年03期

2 张谋真,郭立民;化学结构和反应机理的计算机模拟技术[J];化学世界;2004年10期

3 王化国;;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机理[J];合成纤维工业;1981年05期

4 汤桂华;;对“关于土塔式制硫酸反应机理和生产问题”一文的商榷[J];化学通报;1959年12期

5 吴学周,朱晋,

本文编号:1070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70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