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链大侧基聚苯乙烯衍生物——手性长程传递和自组装
本文关键词:螺旋链大侧基聚苯乙烯衍生物——手性长程传递和自组装
更多相关文章: 手性长程传递 螺旋链 光学活性 螺旋选择性自由基聚合 嵌段聚合物 自组装
【摘要】:设计、合成新型光学活性螺旋链聚合物是当今高分子科学领域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课题.光学活性乙烯基三联苯螺旋链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在手性识别、不对称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将系统介绍不同结构乙烯基三联苯类单体的螺旋选择性自由基聚合、共聚合过程中的手性长程传递规律以及相应两亲性刚柔嵌段共聚物在水气界面处和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归纳总结迄今已经取得的初步结果,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点拙见.
【作者单位】: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手性长程传递 螺旋链 光学活性 螺旋选择性自由基聚合 嵌段聚合物 自组装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1274003)资助项目
【分类号】:O631.5
【正文快照】: 螺旋链光学活性高分子是一类旋光活性主要来源于主链螺旋构象而非主链或侧基上手性原子不对称构型的功能高分子.自从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人们对生物大分子的构象手性与生物功能之间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并引起对人工合成螺旋链聚合物的浓厚兴趣[1,2].目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长海;曹美文;范海明;夏道宏;徐海;Lu Jian R;;氧化还原调控自组装短肽水凝胶的形成[J];科学通报;2012年32期
2 李添宝,黄克雄,蒋汉瀛,黎军,蔡志光;C_(60)自组装单层与多层膜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3 席海涛;孙小强;孟启;姜艳;潘毅;胡宏纹;;含有丙三醇单元的低聚酚醚链化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性能[J];应用化学;2008年07期
4 马洪芳;;铜表面自组装缓蚀功能膜的电化学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杨扬;吴立新;;有机阳离子-无机多阴离子复合物:高分子体系中的组装及其自组装[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2期
6 孙立国;赵冬梅;玄立春;张贞浴;栾羽佳;李佰林;;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自组装[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7 张炜程,黎淳昭,魏柳荷,周鹏,杜福胜,李子臣,李福绵;规整链球型含C_(60)聚苯乙烯的亲水化修饰及其在水中的自组装[J];高分子学报;2002年04期
8 林贤福,陈志春,吴忆南;聚丙烯自组装复合的界面层分子相互作用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5期
9 陈浩,刘小鹏,陈慧兰;肌红蛋白在硅基表面自组装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王宏;汪芳芳;唐海涛;张金叶;杨亚江;;亚苄基山梨醇衍生物在有机溶剂中的自组装及凝胶化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德岳;;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大分子自组装[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赵玉荣;陈晓;;基于离子自组装的星型荧光产物的制备和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朱永春;孟祥玉;匡亚文;计红果;;电化学诱导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及其电催化行为[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卢奎;汤丽娜;马丽;曹书霞;赵玉芬;;三氯氧磷辅助下亮氨酸寡肽的自组装合成及分离[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峻峰;王立;杨强;唐芊芊;何金峰;;经自组装制备仿生巨型囊泡[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吴磊;宋锐;唐志勇;;汞离子/半胱氨酸水溶液自组装以及组装体性质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暨2011绿色手性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姚勇;黄飞鹤;;两亲型柱芳烃的合成及其在水中自组装[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8 钟克利;陈召年;周雪;侯淑华;边延江;汤立军;;V形刚棒-线团分子的合成及水中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9 陈道勇;;粒子的柔性及其自组装[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哈伟;孟宪伟;彭树林;张晟;李帮经;;自组装的生物相容空心微球制备并应用于酶固定化[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大庆;中欧科学家在自组装分子机器研究方面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宇;具有共轭构筑单元的刚棒—线团液晶分子的合成及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2 聂波;两类六氮杂苯并菲衍生物的构筑及其自组装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吉傲;含氮手性杯[4]芳烃/2,3-二苯甲酰酒石酸自组装体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庞萍萍;表面活性剂对HPAM水相自组装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2年
5 李影;手性苯撑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自组装性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6 徐建明;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自组装及其原位改性PMMA[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永威;双亲聚合物自组装及其乳化性能[D];江南大学;2012年
8 张顺杰;一步法合成氮化硼超薄纳米片自组装的三维多级结构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葛慧华;类弹性蛋白多肽的制备及其自组装成微球载溶菌酶[D];华侨大学;2014年
10 朱争光;静电排斥和配位缔合构建聚合物单链胶束及其自组装[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95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9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