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O,O-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锌制备及光谱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8 09:17

  本文关键词:O,O-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锌制备及光谱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O O-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锌 UV-Vis FTIR TG-DSC


【摘要】:采用二步法合成出O,O-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锌(ZBPD),通过UV-Vis,FTIR,TG-DSC对其进行检测和表征,揭示出ZBPD的微观结构和内在规律性。UV-Vis检测出了ZBPD在212.0和227.0nm有二个吸收峰,分别是n→σ*和π→π*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峰强度随ZBPD浓度呈规律性变化,为企业ZBPD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基础数据。FTIR揭示了ZBPD分子内部的各元素之间的化学键键型。TG-DSC检测出ZBPD的质量变化与热效应两种信息,ZBPD的DSC曲线很复杂,84.3℃存在一个很宽的吸收峰,245.0,344.3,476.1,518.7℃存在四个放热峰,和ZBPD分子结构和少量杂质有关,ZBPD分解温度偏高,为采用硫化仪研究ZBPD的橡胶硫化性能提供参考。本研究为企业选定工作标准品,对ZBPD工业化生产进行跟踪检测,评判ZBPD的产品性能指标,填报立项ZBPD化工行业标准的申报,撰写标准草案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作者单位】: 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鹤壁联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O O-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锌 UV-Vis FTIR TG-DSC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404217)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B530001)资助
【分类号】:O657.3;TE624.8
【正文快照】: 引言O,O-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锌(ZBPD)呈淡黄色油状液体,溶于苯、丙酮、二氯乙烷、二硫化碳、乙醇、乙醚和汽油,不溶于水,贮存稳定[1-2]。ZBPD最初作为一种多效添加剂,兼具抗氧化、抗磨损和防腐蚀性能,在石油产品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方面的应用很广[3-4]。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秉方;陈万义;;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Ⅲ.二硫代磷酸 O,O-二烃基酯乙基汞盐的合成[J];化学学报;1956年06期

2 冯玉杰,蔡伟民,胡燕;O,O-二异丙基二硫代磷酸的制备及分析方法[J];上海化工;2001年17期

3 张长荣,金聪玲;O,O′-二异丙基二硫代磷酸钠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J];陕西化工;1997年04期

4 程煜;谢斌;邹立科;王志刚;常秀丽;赖川;;二烃基二硫代磷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应用研究进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Н.Н.密尔尼各夫 ,吴国沛;有机磷化物杀虫剂(续完)[J];化学世界;1954年09期

6 ДЖАМАЛЬАЛЬ—ХАГИВ,朱瑞璋;在强酸介质中用联己环二硫代磷酸萃取光度测定铜(Ⅱ)[J];有色矿冶;1992年01期

7 谢斌,吴士业;(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双(O,O′-二(2-苯乙基)二硫代磷酸根)合铜(Ⅱ)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1997年04期

8 伍家忠,李克华,赵明奎,王涛;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减摩剂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1年04期

9 雷武;陈勇;夏明珠;王风云;;硫代磷酸三(4-氨基苯)酯的合成[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6期

10 王毓荣,崔树毅,吴振烈,李集田,宋振华;二硫代磷酸钼络合物的合成[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波水;董浚修;陈国需;;络合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钐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1993年

2 陈婷;贺红武;;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剂-O,O-二烷基α-氧代烃基膦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万大维;沈琪;孙秀丽;唐勇;;高活性含[P,O]配体的后过渡乙烯聚合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于敏娜;魏长平;吕志军;贾坤;;低聚N,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与性能[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齐长河;张所波;;高活性、高稳定性的[P,O]双齿配体钛、锆烯烃聚合催化剂[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硫代磷酸三(4-氨基苯)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祁飞飞;硫代磷酸类细胞保护剂的合成及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何精平;硫代磷酸苯酯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4 李刘艳;N,O-双齿导向基作用下铜催化的直接羟基化反应[D];郑州大学;2014年

5 钟超;N,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6 李本智;席夫碱环钯有机金属大环的自组装:O,O-螯合配体半活泼性证据[D];辽宁大学;2014年

7 兰梅英;含[N,O]配体的钴、镍、铜、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降冰片烯聚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超;钯催化的不对称偶联及N-酰基-N,O-缩醛的芳基化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杨新艳;N,O-双齿辅助的钯催化C(sp~3)-H键的直接芳基化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10 黄英堂;[N,O]两齿配体的合成、表征及其钯络合物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107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07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