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双核铂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3:28

  本文关键词:双核铂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3 5-二甲基吡唑 2-巯基吡啶 双核铂配合物 近红外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摘要】:近年来,近红外(NIR)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军事和能源等各个领域,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因其具有成本低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已成为当今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然而针对目前已报道的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种类少、发光效率低难以满足实用化技术要求等问题,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3,5-二甲基吡唑和2-巯基吡啶桥连的双核铂配合物,借助环金属配体和双核铂配合物离子之间的金属-金属-配体的电荷转移(MMLCT)效应,使配合物的发光延伸至近红外区域。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 MS)等手段表征了这些双核铂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PL)、循环伏安法(CV)、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电化学、热稳定性等性能。在此基础上,以这些双核铂配合物为客体,以聚乙烯咔唑和VA二唑衍生物为主体制备了其单发光层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设计合成了2-芘基吡啶(pypy)及其叔丁基衍生物(tBupypy)为环金属配体,分别以3,5-二甲基吡唑(dmpz)和2-巯基吡啶(pyt)为辅助配体的四种D-A型双核铂配合物(pypy)2Pt2(dmpz)2、(tBupypy)2Pt2(dmpz)2、(pypy)2Pt2(pyt)2和(tBupypy)2Pt2-(pyt)2。分别以这四种双核铂配合物作为客体掺杂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表现出相似的近红外电致发光(EL)光谱,峰值位于692 nm和753 nm(肩峰)。其中以(tBupypy)2Pt2(dmpz)2为掺杂的PLEDs器件实现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为0.15%,最大辐照度(Rmax)为19.10μw.cm-2;而以(tBupypy)2Pt2(pyt)2为掺杂的PLEDs器件实现的EQEmax为0.74%,Rmax为123.40μw.cm-2。2.设计合成了分别以萘酰亚胺吡啶(C8NIpy)、萘酰亚胺喹啉(C8NIiq)、萘酰亚胺吡啶三苯胺(C8NIpy TPA)和萘酰亚胺吡啶四苯乙烯(C8NIpy TPE)为环金属配体,以2-巯基吡啶(pyt)为辅助配体的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C8NIpy)2Pt2(pyt)2、(C8NIiq)2Pt2(pyt)2、(C8NIpy TPA)2Pt2(pyt)2和(C8NIpy TPE)2-Pt2(pyt)2。分别以这四种双核铂配合物为客体掺杂的PLEDs器件,在掺杂浓度为8 wt%时,分别实现了743 nm、810 nm、780 nm和784 nm的近红外发射。这充分说明在环金属配体上扩大其π共轭长度或引入给电子基团,均可实现更加红移的电致发光(EL)光谱。
【关键词】:3 5-二甲基吡唑 2-巯基吡啶 双核铂配合物 近红外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TQ4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31
  • 1.1 近红外发光材料概述8-10
  • 1.2 有机近红外电致荧光材料10-13
  • 1.2.1 有机小分子类近红外荧光材料11-12
  • 1.2.2 聚合物类近红外荧光材料12-13
  • 1.3 有机近红外电致磷光材料13-19
  • 1.3.1 有机环金属铂(Ⅱ)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14-17
  • 1.3.2 有机环金属铱(Ⅲ)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17-19
  • 1.4 调节配合物的发光光谱至近红外区域的方法19-20
  • 1.4.1 延长配体 π 共轭长度19
  • 1.4.2 增加分子内的D-A作用19
  • 1.4.3 增加分子内金属-金属作用19-20
  • 1.4.4 其他方法20
  • 1.5 论文的设计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20-22
  • 1.5.1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20
  •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0-22
  • 参考文献22-31
  • 第2章 基于 3,5-二甲基吡唑和 2-巯基吡啶桥连的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31-51
  • 2.1 引言31
  • 2.2 实验部分31-35
  • 2.2.1 原料与试剂31-32
  • 2.2.2 实验设备与仪器32-33
  • 2.2.3 实验合成路线图33
  • 2.2.4 中间体、配体及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33-35
  • 2.3 结果与讨论35-48
  • 2.3.1 配体及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35
  • 2.3.2 D-A型双核铂配合物(pypy)2Pt2(pyt)2 的晶体结构35-36
  • 2.3.3 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性能36-37
  • 2.3.4 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37-38
  • 2.3.5 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38-39
  • 2.3.6 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39-40
  • 2.3.7 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40-43
  • 2.3.8 D-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43-48
  • 2.4 本章小结48-49
  • 参考文献49-51
  • 第3章 基于 2-巯基吡啶桥连的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51-66
  • 3.1 引言51
  • 3.2 实验部分51-57
  • 3.2.1 原料与试剂51-52
  •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52-53
  • 3.2.3 合成路线图53
  • 3.2.4 中间体、配体及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53-57
  • 3.3 结果与讨论57-63
  • 3.3.1 配体及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57
  • 3.3.2 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57-58
  • 3.3.3 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58-59
  • 3.3.4 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59-60
  • 3.3.5 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60-61
  • 3.3.6 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61-63
  • 3.4 本章小结63-64
  • 参考文献64-66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4.1 结论66-67
  • 4.2 展望67-68
  • 致谢68-69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SCI论文及会议论文情况69-70
  • 附录B 主要中间体、配体及配合物核磁氢谱、质谱图70-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蓄能发光材料[J];技术与市场;2001年06期

2 孙立章;我国蓄能发光材料研究达世界领先水平[J];中国建设信息;2002年17期

3 石吾子;蓄光型发光材料[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9期

4 ;光激发环保蓄能发光材料通过鉴定[J];稀土信息;2004年09期

5 ;非放射性环保蓄能发光材料[J];科技资讯;2004年01期

6 方震;李瑞;;蓄能发光材料的新突破[J];中国涂料;2008年01期

7 ;钒酸镁红色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5期

8 于三义;;发光材料的原理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2011年11期

9 廖立兵;夏志国;;矿物发光材料研究的若干进展[J];矿物学报;2012年S1期

10 ;制备(埸致)发光材料常用的化合物及其性质[J];国外信息显示动态;197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君;;软化学方法制备多种形态结构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探索[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稀土蓄光发光材料低成本生产技术[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3 范志新;陈玖琳;;硅基发光材料铒掺杂最佳含量的一种计算方法[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4 林君;于敏;周永慧;王列松;权泽卫;王欢;林崔昆;;喷雾热解及表面涂覆法制备球形发光材料[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林君;;软化学方法制备多种新型发光材料及其性质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欢欢;王弋戈;;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发光材料[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泉明;;簇基发光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韩亚军;李明;常健;魏俊发;;一种新型有机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李焕荣;张昊慧;丁艳霞;曹朋朋;房毅;;新型稀土/L型沸石发光材料[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安众福;陈润峰;凌启淡;黄维;;基于1,1′-联-2-萘酚的手性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加顺;免耗电发光材料在莱州投产[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李斌;发光材料“龙头老大”遭遇三大“壁垒”[N];中华建筑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杨筱;发光材料叫板资本定力[N];中国经营报;2002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王志国;发光材料的本质特点是节能[N];中国建材报;2013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尉群;蓄能发光材料的前身今世[N];中国建材报;2013年

6 马筱芬;非放射性环保 蓄能发光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3年

7 杜小卫;蓄能发光材料市场前景不可限量[N];中国建材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健 吴雪帆;发光的产业[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记者任福海;新型发光材料找到用武之地[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10 记者 刘晓辰 通讯员 崔劲杨;彩虹集团发光材料业发展势头良好[N];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革;(近)紫外白光LED用几种氧化物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熊晓波;金属离子掺杂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辛双宇;几种LED用多色氧化物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发光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王倩;几种LED/FED用新型氧化物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王闯;(近)紫外白光LED用几种氮(氧)化物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李心悦;基于发光材料的温度探测新机制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罗岚;钆铝酸盐基发光材料的组合芯片法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李峰;六铝酸盐基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陆青山;基于介孔氧化硅的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尚春宇;电荷迁移激发下Eu~(3+)掺杂发光材料的纳米效应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宁;双核铂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2 王健媛;以缺陷及稀土离子为发光中心的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钰;稀土离子掺杂钨酸锶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管艳红;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的溶胶—凝胶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罗懿;两种矿物结构发光材料的基质调控及其荧光、长余辉发光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安志彬;稀土磷钒酸盐微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7 安琪;羧酸稀土铕、铽配合物插层蒙脱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赛娜;铕掺杂钛酸盐体系红色荧光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汪华月;固相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及碳酸钙基红色发光材料[D];广西大学;2015年

10 贾晓卉;稀土掺杂三偏磷酸镧和焦磷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3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13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