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咪唑羧酸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本文关键词:金属—咪唑羧酸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更多相关文章: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节点 咪唑羧酸配体 非均相催化 活性位点 脱氢交叉偶联反应
【摘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由有机配体桥联金属离子节点形成的一类多孔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MOFs在非均相催化领域的研究较为广泛。相对于其他的催化剂,MOFs具备更多优点: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可以解析出明确的晶体结构;通过结构设计及后修饰性易于调控催化活性位点的种类与分布;材料的多孔性可以提供合适的催化反应微环境;非均相催化特性,使得催化剂可以多次回收重复利用。本论文基于构筑的MOFs结构特点及活性位点的种类选择性地探究了它们的催化活性,主要工作包括:设计并合成了咪唑羧酸配体(5-咪唑基间苯二甲酸,H2L),选用过渡金属离子(Cu2+, Ni2+, Pb2+, Co2+, Zn2+, Mn24)为节点,通过调节溶剂种类及比例、温度、pH等晶体生长条件,以自组装方式成功合成出七个结构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多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比较了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及活性位点种类,我们对化合物1([Cu2L(H2O)]·2Cl·2DMF·4H2O)进行稳定性及吸附测试,确定化合物1具有稳定的结构及孔道,可以容纳底物分子进入,将其针对性地应用到催化脱氢交叉偶联反应,并与均相催化剂及HKUST-1相比较,化合物1具有更优越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节点 咪唑羧酸配体 非均相催化 活性位点 脱氢交叉偶联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研究背景10-48
- 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简介10
- 1.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功能应用的研究进展10-11
- 1.3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1-15
- 1.3.1 与催化相关联的金属-有机材料组装介绍11-13
- 1.3.2 MOFs作为非均相催化剂的表征方法13-15
- 1.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活性催化位点简介15-34
- 1.4.1 不饱和配位金属位点15-29
- 1.4.2 金属有机配体29-32
- 1.4.3 功能有机活性位点32-34
-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34-36
- 1.6 参考文献36-48
- 第2章 Cu~(2+)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合成及催化性质研究48-70
- 2.1 所需试剂及仪器48-50
- 2.1.1 实验所需试剂48-50
- 2.1.2 实验所用仪器型号及参数50
- 2.2 5-咪唑基间苯二甲酸配体(H_2L)的合成及结构表征50-52
- 2.3 [Cu_2L(H_2O)]·2Cl·2DMF·4H_20(化合物1)的合成及结构表征52-56
- 2.4 化合物1的催化性质研究56-68
- 2.4.1 催化剂的稳定性表征57-58
- 2.4.2 化合物1催化脱氢交叉偶联反应研究58-60
- 2.4.3 化合物1催化CDC反应的试验调控60-65
- 2.4.4 催化反应场所探究65-66
- 2.4.5 与HKUST-1催化活性比较66-67
- 2.4.6 循环再生实验67-68
- 2.5 本章小结68-69
- 2.6 参考文献69-70
- 第3章 Co~(2+)/Zn~(2+)/Ni~(2+)/Pb~(2+)/Mn~(2+)构筑的配位聚合物合成及结构表征70-90
- 3.1 所需试剂及仪器70-71
- 3.1.1 实验所需试剂70-71
- 3.1.2 实验所用仪器型号及参数71
- 3.2 基于H_2L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化合物2-7)合成及结构表征71-87
- 3.2.1 [CoL(H_2O)_2]·H_20(化合物2)的合成及结构表征71-73
- 3.2.2 [ZnL(H_2O)_2]·H_20(化合物3)的合成及结构表征73-75
- 3.2.3 [ZnL(H_2O)]·2H_20(化合物4)的合成及结构表征75-78
- 3.2.4 [MnL(H_2O)_2]·H_20(化合物5)的合成及结构表征78-79
- 3.2.5 [NiL(H_2O)·(HCOOH)]·(C_2H_7N)(化合物6)的合成及结构表征79-81
- 3.2.6 [Pb_6L_4(H_2O)_2·(HCOOH)]·3Cl(化合物7)的合成及结构表征81-87
- 3.3 本章小结87-89
- 3.4 参考文献89-90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90-91
- 4.1 总结90
- 4.2 展望90-91
- 第5章 附录91-100
- 第6章 硕士期间在校研究成果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白雪峰,刘宁生;超临界流体在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与粘合;2003年02期
2 吴卫霞,梅平,肖俊霞,涂阿朋;超临界流体技术在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4年03期
3 魏作君;黄勇;刘迎新;任其龙;;离子液体在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7年05期
4 章正瑾;;非均相催化合成双丙酮醇[J];陕西化工;1989年06期
5 郭绣薇;分数维几何在非均相催化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1993年04期
6 钟理;废水处理新技术:非均相催化氧化过程[J];广东化工;1999年05期
7 朱洪涛;;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活性艳红染料废水[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8 李伟善,,黄仲涛;NEMCA效应及其研究现状[J];工业催化;1994年04期
9 陈英,钟理;非均相催化氧化过程降解废水的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1999年05期
10 刘春生;周海霞;何淼;罗根祥;;活性炭固载三氯化铁非均相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J];化学试剂;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鸿锦;王鹤泉;孙素琴;邓力;;非均相催化过程的原位红外发射光谱研究[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2 李铁生;赵娜;翟珍;付志华;张娜;刘辉;许文俭;吴养洁;;纳米环钯自组装催化有序薄膜的制备及催化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3 范磊;易容;俞磊;陈天;郭荣;;铝箔负载的钯——一种新型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阳;多酸基非均相催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黄建林;高效非均相催化新材料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颖;Ni_2(bdc)_2(dabco)的合成及其在非均相催化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朱树兰;金属—咪唑羧酸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D];浙江大学;2016年
3 蔡美芳;非均相催化过—硫酸氢盐降解典型抗生素[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汪一帆;亚啶和异硫氰酸酯的(3+2)环加成非均相催化合成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5 王涛;芳香环钯催化剂聚合物薄膜及LB膜的非均相催化性质[D];郑州大学;2013年
6 伊玉;可回收磁性材料CoFe_2O_4/GO催化PMS降解染料废水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14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1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