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渗透汽化强化油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发布时间:2017-11-06 22:31

  本文关键词:渗透汽化强化油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更多相关文章: 酯化反应 渗透汽化 耦合反应器 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摘要】: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步骤是降低原料酸值,本文以废弃油脂中常见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油酸为原料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并将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PV)与固定床反应器(fixed-bed reactor,FBR)耦合用于强化油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本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能谱(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SEM-EDS)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etry,XRD)研究NaA分子筛膜的形态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NaA分子筛膜结构为多孔的Al2O3支撑层表面附着一层厚度约15μm的致密分子筛层,在膜管基底表面涂覆的分子筛层晶体成分单一,无其它杂质,其合成原料为Na2SiO3和Al(OH)3。将膜用于乙醇/水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发现当混合物中乙醇含量低于90%时,膜的渗透通量最大为0.9 kg.m-2·h-1,分离因子约为16000,膜分离性能较稳定。研究酯化反应体系膜的分离性能发现,当反应进行8 h时,膜达到最大渗透通量为2.0 kg·m-2·h-1。在18 h时,膜对水/乙醇和水/油酸的分离因子分别达到16000和8000。并且升高温度能提高膜的渗透通量。分子筛膜重复使用9次后,酯化反应的油酸转化率仍能保持在85%以上,证明膜具有优良的分离稳定性。实验分别对与PV耦合的FBR和单纯的FBR中酯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比两反应结果,分析PV与FBR耦合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FBR中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温度80.0 oC,乙醇/油酸摩尔比15:1,催化床高度160mm,进料速率1.0 ml/min。与PV耦合的FBR中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温度80.0 oC,乙醇/油酸摩尔比15:1,催化床高度132 mm,进料速率1.0 ml/min,膜面积与反应液体积比3.74。在相同条件下两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PV强化的酯化反应比无PV辅助的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6 h。将树脂催化剂用于单程酯化反应并连续运行100 h后发现,催化剂仍具有优良的催化性和稳定性。本文还对PV与酯化反应耦联的膜反应器(membrane reactor,MR)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值,验证了所求模型的可靠性。另外,应用Fluent 14.5.0软件对MR中流场的分布进行模拟,预测MR中流体压力、流体粘度和流速的分布,从流体流动层面验证了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TE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宾兵,李继定,陈翠仙;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研究的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0年05期

2 蒋晓钧,施艳荞,陈观文;有机液优先透过渗透汽化膜[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2期

3 韩宾兵;“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专题“渗透汽化透水膜及其过程关键技术开发”通过验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2期

4 阎建民,陈观文;渗透汽化脱水技术及其在酯化工业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1年08期

5 阎建民,陈观文;渗透汽化-蒸馏-酯化反应耦合过程动力学[J];膜科学与技术;2002年05期

6 陈翠仙;李继定;潘健;张庆武;;我国渗透汽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7年05期

7 张晓颖;邓新华;孙元;;有机液优先透过渗透汽化膜的应用发展[J];材料导报;2007年10期

8 李增文;;优先透有机物渗透汽化膜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2期

9 由涛;陈龙祥;张庆文;张继民;洪厚胜;;渗透汽化方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10 罗建泉;伊守亮;苏仪;陈向荣;苏志国;万印华;;渗透汽化法从丙酮-丁醇-乙醇中分离浓缩丁醇[J];化学工程;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翠仙;李继定;潘健;林阳政;;渗透汽化研究的新进展[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继定;陈翠仙;张庆武;吴晨;;渗透汽化膜技术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A];第4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继定;陈剑;叶宏;王鼎;林阳政;陈翠仙;;渗透汽化节能膜技术及其在石化领域中应用[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马晓华;许振良;袁海宽;;渗透汽化耦合酯化反应精馏研究新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光;黄素哲;陈翠仙;李继定;;渗透汽化膜技术在我国的工业化应用[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宏;李继定;曾楚怡;陈剑;林阳政;陈翠仙;;渗透汽化膜技术及其在石化领域中应用[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继定;陈剑;林阳政;陈翠仙;;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应用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新磊;李砚硕;朱广奇;班宇杰;彭媛;金花;刘杰;杨维慎;;金属有机骨架渗透汽化膜[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白露;曲萍;高源;张力平;俞月;田维乾;;纳米纤维素改性渗透汽化膜材料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10 叶宏;冯旭东;梁海燕;王静;张晶晶;于群;;渗透汽化有机膜分离异构体混合物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舟;渗透汽化制膜技术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2 实习记者 胡齐明;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膜”界探寻[N];新清华;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宏乾;自主膜技术:挑战传统分离极限[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平;渗透汽化醇水分离膜的研制与过程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2 梁斌;脱盐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李杰;亲水/疏水分离膜的自组装及优先透醇膜的放大制备[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白云翔;共聚物渗透汽化膜的制备、结构及分离水中微量有机物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马晓华;催化与渗透汽化双功能膜制备及其反应精馏过程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林;烃(醚)—甲醇体系渗透汽化膜及其传质与集成分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李琴;天然高分子材料在渗透汽化膜分离己内酰胺—水体系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9年

8 曹绪芝;新型亲水性聚合物—陶瓷渗透汽化复合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琨;渗透汽化技术分离醋酸正丁酯粗产品中的微量水及其废水中的有机物[D];广西大学;2005年

10 董永全;醇脱水中空纤维渗透汽化膜及组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凌云;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ZSM-5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尹雪宇;基于渗透汽化膜的海水淡化膜组器的设计与制作[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胡佳煜;渗透汽化催化膜微反应器应用于乙酸丁酯合成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宋影;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渗透汽化膜的制备[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钱江;渗透汽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曹中琦;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膜劣化的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杜广庆;生物丁醇的制备及分离耦合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伟;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小分子与聚合物间的溶解扩散行为[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舒自学;中空纤维陶瓷基渗透汽化复合膜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10 胡玉霞;胶原蛋白渗透汽化膜的制备及在分离乙醇/水中的应用[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49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149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