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嵌段共聚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07:35

  本文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嵌段共聚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嵌段共聚酯


【摘要】:如今,昂贵且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掌控着当今化学化工业的命脉,而石油资源即将面临枯竭。在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科学工作者们提出了以生物质原料来替代石油资源,缓解世界石油资源日趋减少所带来的的压力[1]。合理开发与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也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焦点,来自生物质的2,5-呋喃二甲酸被美国化学会列为绿色原料,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合成与应用也日渐为人们所重视[2~20]。本文以生物基单体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采用熔融酯交换法以PEF聚酯部分取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备了系列PET-b-PEF嵌段共聚酯。用乌氏粘度计测量25oC下,测定PET-b-PEF嵌段共聚酯的特性黏数;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聚酯重均分子量。用核磁共振仪(NMR)对共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对共聚酯的相变温度、热稳定性、结晶度进行表征;洛氏硬度测试、维卡测试、拉伸实验等对PET-b-PEF嵌段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GPC结果表明,该系列聚酯具有较高分子量。DSC结果表明,该系列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5.8-80.3oC之间,且随着PEF链段含量的增加,PET-b-PEF嵌段共聚酯的Tg先降低后升高,结晶度和熔融温度逐渐降低。TGA结果显示该系列共聚酯起始分解温度在392.2-407.9oC之间,说明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与所制备的PET起始分解温度403.3oC相接近。且当共聚酯中PEF链段含量不超过15%时,起始分解温度均在407oC左右,优于PET的热稳定性。XRD结果表明,当PEF链段含量高于15%时,共聚酯没有结晶峰,与DSC研究结果一致。洛氏硬度测试、维卡测试、拉伸实验等结果表明该系列嵌段聚酯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3.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伟忠,王墨林;嵌段聚醚分子结构与表面性能的研究[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2 杨永成,王玉荣,顾明初;立构嵌段聚丁二烯的研制——Ⅲ.立构两嵌段聚丁二烯的结构与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1993年01期

3 修玉英,,罗钟瑜,王得宁,张志平,应圣康;嵌段聚氨酯脲的序列分布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6期

4 杨福良,冯新德;硬链段结晶性嵌段聚醚聚氨酯的合成研究[J];高分子通讯;1982年04期

5 王德充;;丁苯嵌段树脂的合成[J];合成树脂及塑料;1985年01期

6 朱伟忠,徐政权;嵌段聚醚酯化物的结构分析[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7 杨树良;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J];化工进展;1993年04期

8 张宝艳,谭惠民,田林祥,姚维尚,李晓萌;新型嵌段聚氨酯和聚氨酯脲的性质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6年07期

9 王益龙,庞德仁,黄葆同;烯烃序贯聚合中嵌段物的形成证明[J];高分子学报;1997年04期

10 ;萘在环氧乙烷-嵌段环氧丙烷-嵌段环氧乙烷共聚物水溶液中的溶解性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舟军;郭若海;陈艳凤;谢续明;;链端束缚对嵌段共聚物结晶嵌段受限结晶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赵成吉;李先锋;王哲;徐丹;那辉;;嵌段型磺化聚醚醚酮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邱枫;;复杂多嵌段高分子微相结构的理论预测[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4 史林启;张望清;高立超;安英丽;;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相互作用与有序聚集[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萍;杨光;高杰;于晶莹;;刚-柔嵌段高分子的三维空间相结构[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6 卞华锋;谌东中;;基于偶氮苯的两亲性三嵌段液晶共聚物的本体相结构及溶液组装行为研究[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7 贾璇;陈道勇;江明;;小分子二价盐诱导的嵌段共聚物胶束化及其聚集体的温度响应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姜伟;朱锦涛;于海州;杜红波;;嵌段聚合物胶束的亚稳态结构及其调控[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明明;宋妮佳;潘志成;李洁华;谭鸿;傅强;;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氧化还原敏感多嵌段聚氨酯胶束[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10 史林启;马如江;安英丽;吕娟;;嵌段共聚物胶束表面的再组装与功能构筑[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显坤;嵌段分子—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体系组装与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成吉;嵌段型磺化聚芳醚类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夏俊;复杂嵌段共聚物胶束体系的耗散粒子动力学及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4 宫厚健;不同结构嵌段聚醚的聚集行为及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孟诗云;含4-羟基苯乙烯基的嵌段共聚合物在二维有限界面的自组装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孙李真;嵌段高分子移位过程和分离的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李红波;两亲性齐聚苯撑乙烯-聚氧乙烯棒-线嵌段齐聚物的界面自组织[D];吉林大学;2005年

8 唐学智;嵌段、星形及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赵俊鹏;两亲/温敏性嵌段/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水溶液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邓联东;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载药胶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锋;以聚乳酸为硬段的ABA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芹芹;PCL-PEG基嵌段接枝共聚物胶束化、凝胶化及PMAA“点击”凝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智勇;含PEO嵌段极性化SBS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韩凯雪;液相色谱用于RAFT聚合过程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杨姗;两亲性高度支化嵌段聚醚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梁严;疏水微嵌段长度对微嵌段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互作用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付志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嵌段共聚酯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8 窦文龄;多枝状嵌段聚醚对碳纳米管的分散作用[D];山东大学;2009年

9 殷硕;多枝状嵌段聚醚的合成及破乳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孙仁生;含氟嵌段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202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02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a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