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e-As系高温产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30 17:49
本文关键词:Fe-Ce-As系高温产物的研究
【摘要】:稀土元素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国内外缺乏对Ce-Fe-As系反应规律的研究,所以本文采用模拟的方法,将铈、铁和砷单质混合后,置于密闭容器内进行高温实验,来探索Ce-Fe-As系反应的产物和生成规律,对研究Ce-Fe-As三元系的作用规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中,将一定量的稀土铈和低熔点砷加入到自制的H08钢缸体中,升温至900℃,950℃和1000℃保温50小时。采用X射线衍射、SEM、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密闭容器中的铈铁砷相互作用规律。铈砷铁原子比为1:3:1时,在900℃生成物主要有CeAs,Ce12Fe57.5As41和少量Fe2As,随温度升高,CeAs生成量增加,Ce12Fe57.5As41生成量先增加再减少,并有FeAs2开始生成;铈砷铁原子比为1:4:1时,在900℃和950℃生成物主要有CeAs,Ce12Fe57.5As41和少量Fe2As,FeAs2;在1000℃生成物主要有CeAs和少量Ce12Fe57.5As41,Fe2As,FeAs2;铈砷铁原子比为1:5:1,在900℃,950℃生成物有CeAs,Ce12Fe57.5As41,Fe2As和FeAs2,在1000℃生成物有CeAs,Fe2As,FeAs2。当温度超过950℃不利于生成Ce12Fe57.5As41。铈砷铁原子比1:3:1(950℃保温50h)是生成Ce12Fe57.5As41的最优原子比,并且此三元化合物由CeAs与Fe2As合成。随着砷含量的增大,试样中会有一定的单质砷的剩余。FeAs2的生成是造成Ce12Fe57.5As41生成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RWK霍尼康;姚鸿年;;钢的结构、组织和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1983年01期
2 俞德刚;;纯铁γ-Fe到α-Fe和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与过渡相界铁原子个体有序位移机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年06期
3 В.Д.库罗奇金;Л.Ф.克拉夫琴科;鲁毅强;;提高光谱法测定钢中碳的灵敏度[J];光谱实验室;1987年01期
4 杨应昌,葛森林,张晓东,孔麟书,潘琪,杨继廉,张百生,丁永凡,叶春堂;新型金属间化合物R_2Fe_(17)N_(2.4)的结构与磁性[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0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艳玲;邱长军;于光远;徐斌;;纯铁表面裂隙自愈合现象及准有序结构[A];河北省2010年炼钢—连铸—轧钢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映璧;含铁特富龙材料首次制出[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维宇;Fe-Ce-As系高温产物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39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3994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