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纳米簇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检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荧光纳米簇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检测研究
【摘要】:工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大批开发利用,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铅离子(Pb2+)、汞离子(Hg2+)为代表的重金属离子,是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人体产生很大的毒性。目前,对于重金属离子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大多存在着制样复杂,操作繁琐的困难。因此,研究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废水中的铅离子和汞离子浓度的方法对于防治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进行荧光纳米簇材料的制备,并开展其对Pb2+等重金属离子检测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在基于聚合物稳定的Ag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对Pb2+的检测实验中,首先制备了Ag-PAA荧光纳米簇,考察了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配比、溶液pH、紫外光照(光化学合成)反应时间对所制备的Ag纳米簇的荧光性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溶液的pH为5.5;反应物硝酸银AgNO3和聚丙烯酸PAA的物质配比为15:1;紫外光照射还原反应时间为1h。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所制备的荧光Ag纳米簇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获得了纳米尺寸小,粒径均匀,荧光性质优良的Ag纳米簇。其次,研究了荧光Ag纳米簇对铅离子的灵敏性检测,向Ag-PAA荧光纳米簇溶液中分别加入Ca2+、Mg2+、Na+、Zn2+、Cd2+、Co2+、Fe2+、K+、NH4+等离子溶液和Pb2+溶液,考察各离子溶液对Ag纳米簇的影响,发现Pb2+对于Ag纳米簇产生的荧光猝灭效应显著高于其他离子。最后,考察不同浓度的Pb2+溶液对Ag纳米簇产生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表明随着Pb2+溶液浓度的逐渐升高,其对纳米簇产生的荧光猝灭效应也显著提高。并在一定范围内,纳米簇荧光强度变化值与Pb2+溶液浓度的对数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制备的荧光纳米簇材料以及对重金属检测性能将在实际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32;O65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文娣;徐松林;张仁斌;;邻苯二甲醛荧光检测蛋白质的研究[J];分析化学;1987年01期
2 丁莹;郭祥峰;张宇;贾丽华;;表面活性剂增溶比率荧光Zn~(2+)检测方法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2年07期
3 曹渊;袁庆华;夏之宁;;简易多维固体荧光试样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4 戴德哉;张卉;王玉祖;路易丝·鲁米古努;;温度对荧光检测5-羟色胺及5-羟吲哚乙酸的影响[J];南京药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5 劳文剑,游静,尤进茂,王国俊,欧庆瑜;高效液相色谱荧光衍生法检测醇和酸的进展[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1年01期
6 刘俊;;新型荧光衍生化试剂用于脂肪酸的分析[J];化学传感器;2013年02期
7 张海峰;王影影;尤进茂;;荧光衍生中性糖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化学研究;2007年04期
8 劳文剑;宋翠华;尤进茂;欧庆瑜;;以1,4-二甲基咔唑-9-丙酸为荧光衍生化试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醇[J];化学研究;2013年01期
9 王卫东;柱后衍生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栗中的氨基酸[J];经济林研究;1991年02期
10 陈良格,林华水,胡维玲,郭祥群,林竹光,田昭武;用于荧光检测的现场聚焦电泳浓缩装置[J];分析仪器;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年才;苗保刚;李政;孙尧;;高灵敏荧光检测在生物检测仪器中的应用[A];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田丹;王官耀;常泽;阮文娟;李悦;卜显和;;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检测材料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3 易滨;刘军;王芳;涂显春;赵晓晓;赵江丽;;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与菌落数和血液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4 赵丽敏;黄勇;刘金文;李梅;褚志丹;金雪;赵书林;;基于核酸适体-分子信标均相生物传感荧光检测腺苷[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开宇;兰小鹏;;以Picogreen为信号分子的非标记型适配子荧光检测新方法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韩从会;黄克靖;;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尿样中巯基化合物[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谢华飞;曾钫;余昌敏;吴水珠;;基于亚硫酸根离子诱导聚赖氨酸基探针电荷产生并络合的荧光检测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8 李才;闫卫平;吕宏峰;;基于ARM的毛细管电泳芯片荧光检测系统设计[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9 任福荣;朱本占;;卤代苯醌/过氧化氢反应体系的羟基自由基的荧光检测,反应动力学及作用机理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杜小兰;王红;张华山;;荧光素-O-乙酰哌嗪新试剂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七种游离脂肪酸[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贺;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鹏;新型Fe~(3+)薄膜荧光传感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卢思宇;基于氨基酸分子制备聚合物碳点的荧光机理和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鲍成满;高压在线荧光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琳;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用新型铕配合物荧光标记物[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朱文平;基于氧化石墨烯的荧光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肖义;新荧光发色体系—含腈萘杂环:分子设计、合成、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慧;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3年
9 李宏林;基于罗丹明螺环隐色体的荧光增强型分子探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靖;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热循环系统及荧光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鹏阳;应用于自动化核酸分析检测工作站的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2 汪旭东;小分子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孙秀霞;胶原多肽的核磁和荧光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米雪;线扫描型共聚焦生物芯片荧光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杨清秀;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桃;智能便携式C-反应蛋白荧光检测系统[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葛洁洁;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及生物检测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张淑芳;基于刚性、柔性羧酸和咪唑类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和性能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9 毛珍贵;基于核酸稳定荧光铜纳米颗粒的生化分子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徐猛;基于对称金属包覆波导的有毒物质的荧光检测[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84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8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