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卤化物调控有机分子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卤化物调控有机分子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出处:《西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超卤化物 有机分子 氨基酸 OVGF方法 CCSD(T)方法 MP2方法
【摘要】:本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第二章介绍研究中主要使用的理论方法。最后是本论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即超卤化物对有机分子电子性质的调控。主要包括两部分:对烃类小分子的调控(第三章)和对氨基酸类分子的调控(第四章)。第一章的具体内容包括超卤化物的概念、发展及其潜在应用前景,超卤化物调控有机分子电子性质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二章的具体内容是本文所用到的从头算方法做了介绍,包括Hartree-Fock方法,耦合簇方法,微扰理论,OVGF方法。第三章主要介绍超卤化物对烃类分子电子性质的调控。本章采用高精度的ab initio方法计算了一系列由单核(MgF_3~-,MgCl_3~-)和双核超卤化物(Mg_2F_5~-, Mg_2Cl_5~-)取代基与烃类分子(乙烷,乙烯,苯)形成的22种复合结构的VDE值。CCSD(T)方法的结果显示,双核超卤化物复合结构比单核复合结构VDE值高,也就是说双核超卤化物Mg_2X_5~-(X=F, Cl)比单核超卤化物MgX_3~-具有更强的调控有机分子电子性质的能力。然而这种更强的调控不完全是由超卤化物自身性质的强弱所决定的,更与复合结构额外电子的分布有关。和高精度的CCSD(T)方法相比,MP2方法计算的VDE值相对趋势是一致的,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法。第四章主要介绍超卤化物对氨基酸类分子电子性质的调控。本章同样采用ab initio方法计算了一系列由单核(MgF_3~-)和双核超卤化物(Mg_2F_5~)取代基与氨基酸分子(巯基内氨酸Cys)形成的22种复合结构的VDE值。基于上一章的结论本章首先对比分析了这类体系的HOMO与额外电子密度,发现两者是一致的,意味着这类体系采用OVGF就应该能够得到足够准确的结果。以前的结果发现HF对VDE值的低估来自于对电子相关的忽略,而MP2方法可能高估电子相关,进而导致对VDE值的高估。因此MP2和HF方法得到的VDE值的平均值有可能接近高精度的方法。在这里本章也计算了这一平均值,其结果与OVGF非常接近。通过计算发现在OVGF方法下,双核超卤化物复合结构CysMg_2F_4~-比单核超卤化物复合结构CysMgF_2~-的VDE值高,说明双核超卤化物Mg_2F_5~-比单核超卤化物MgF3具有更强的调控氨基酸分子电子性质的能力。这种更强的的调控作用是由超卤化物自身的强弱所决定的,因为所有超卤化物复合结构的额外电子都分布在Cys分子上。
[Abstract]:In chapter 1 , we introduce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molecules . The results of this chapter include the concept ,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uperhalides , an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lectron properties of organic molecules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中亮,谢德民,苏忠民,王荣顺;多聚氰梯型结构及其电子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2 石中亮,姚淑华,申华,谢德民;聚并吡啶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唐典勇;黄雪娜;邹婷;金诚;胡建平;伏秦超;;金钯二元小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2期
4 石中亮,巫平松,王传胜;锂离子掺杂聚并吡啶对其电子性质的影响[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赵朋;张仲;李峰;任妙娟;李晓;;取代基对分子线电子性质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苏忠民,傅玉洁,王荣顺;聚甲亚胺类新导电高聚物的电子性质[J];科学通报;1992年17期
7 许桂花;周子彦;于先进;邹维;;1,3-二甲基-5-吡唑-2,4-二氯苯甲酸酯的电子性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许生林;魏成富;曹江;黄燕;郭建军;;镍团簇的结构与电子性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运超;温婧;刘进进;姜峰;李永舫;;半导体纳晶能级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电化学研究[J];化学进展;2011年11期
10 李爱玉;文玉华;朱梓忠;杨勇;;超细钛金属线的电子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波;魏俊发;郭强;石先莹;;一种新型的氮杂剟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王进莹;张树清;刘忠范;张锦;刘志荣;;sp-sp~2碳材料的制备、表征与电子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6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C];2014年
3 孙伟明;李莹;吴迪;李志儒;;理论研究Al_nBe(n=1-9)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桑园美;颜力楷;温世正;丛莎;关威;王建萍;苏忠民;;[M_(6-n)Mo_nO_(19)]~(q-)(M=W,Nb,Ta)的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孙丽莉;白梅林;李e,
本文编号:1363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6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