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羧酸和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02:14

  本文关键词:基于羧酸和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出处:《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配位化合物 羧基 吡啶基 单链磁体 自旋交叉


【摘要】:配位化合物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因其新颖的结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大量具有出色拓扑结构和特定性质(磁性、吸附性、光学性能)的配合物被不断报道。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主要由其结构决定,所以配体的选择和金属的配位构型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利用溶剂热合成法成功构筑了11例配位化合物,系统探究了它们的配位模式和拓扑结构,并选取部分配合物进行磁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4-吡啶-4基苯甲酸、4,4’-联苯二甲酸、2,2’-联吡啶-4,4’-二甲酸、苯基丁二酸等作为主配体,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作为自旋载体,合成了6个配位化合物(1-6)。其中1为具有弱铁磁性的单链磁体[Co_8(OMe)_6(HCO_2)_4(L~1)_6]_n,(L~1=4-(pyridin-4-yl)benz-olate)。该配合物基于[Co_8(OMe)_6(HCO_2)_4(isonic)6·H2O]n(1’)的Co~Ⅱ-甲酸磁性链,成功地替换了隔离配体,是目前罕见的两个具有相同构筑单元的单链磁体。通过对比两种配合物,发现随着配体空间构型的增大,链间距离增大,链间耦合减弱,有利于改善单链磁体的磁学性质。2、以4-苄基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主配体,硫氰酸钠或叠氮钠作为混配体,合成了5个以六配位的Fe为中心离子的配位化合物(7-11),并对7-10进行了磁性研究。其中7、9、10展现出单个Fe~Ⅱ的磁性行为,8表现出极弱的铁磁性。
[Abstract]:A kind of functional material as coordination compounds, because of their novel structur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topological structure and special properties (magnetic, adsorption,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lexes have been reported). The nature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its structure, so the choice of ligand and met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is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use spincrossover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11 cases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system and explore their coordination mode and topology, and select the part of the magnetic complexes. The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with -4 based 4- pyridine benzoic acid. 4,4 '- biphenyl two formic acid, 2,2' - bipyridine -4,4 '- two formic acid, phenyl succinic acid as the main ligand, transition metal and rare earth metal as a spin carrier, 6 coordination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1-6). 1 of them have weak ferromagnetism The single chain magnets [Co_8 (OMe) _6 (HCO_2) _4 (L~1) _6]_n (L~1=4- (pyridin-4-yl) benz-olate). The complexes based on [Co_8 (OMe) _6 (HCO_2) _4 (isonic) 6 - H2O]n (1 ") Co~ II - acid magnetic chain, successfully replace the isolated ligand, is two is rare with the same build single chain magnets unit. By comparing the two kinds of complexes,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ligand, increasing distance between chain, chain coupling weakened,.2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ingle chain magnets, 4- benzyl pyridine and its derivatives as the main ligand, sodium thiocyanate or stack nitrogen sodium as mixed ligands, 5 to six of the Fe coordination center ion coordination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on 7-10 (7-11),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7,9,10 showed the magnetic behavior of single Fe~ II, 8 showed very weak ferromagnetism.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峰,庞树峰,李永利,唐宗薰,史启祯;电荷转移型导电配位化合物[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年02期

2 才让卓玛;;浅谈配位化合物的藏文命名[J];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李松林,邵建辉,赵云中,王玉新;固态1,4-二-(4-羧基吡啶基)丁烷锰(Ⅱ)配位化合物中的二维互相穿插和三维互锁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10期

4 高峰;配位化合物及其在医学药学方面的应用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晓晖;杨宪立;肖田梅;张文韬;;电荷转移型导电配位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热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周明;费浩;刘扬;李宛飞;;金属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分析、成像以及染色方面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0年01期

7 杜红宾;游效曾;;光电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合成[J];化学通报;2011年11期

8 戴f 纳;罗立文;曹作刚;冯锡兰;崔敏;刘春英;;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配位化合物教学改革的模式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9 ;配位化合物相互作用力测量获新成果[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10 ;配位化合物相互作用力测量获新成果[J];分析测试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洪见;李端秀;戴铭;郎建平;;若干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固相合成、结构及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郑小燕;王学业;沈克琪;;1,3-杯[4]-冠-5-氮-杂冠-5与钾离子配位化合物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鲁艺;褚钱;孙为银;;由3,3’,4,4’-氧醚二苯二甲酸和含氮杂环配体构筑的新型钴配位化合物的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汉辉;叶钊;杨融生;何文询;蔡妙庄;陈维钧;;铜的脲素、羧酸混合配位化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5 石秀敏;陈雷;宋薇;王旭;阮伟东;赵冰;;4-巯基吡啶与钴(Ⅱ)、镍(Ⅱ)、铜(Ⅱ)配合物的光谱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朱旭祥;孙峥;;海洋药物的新兴领域——海洋配位化合物药物[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7 张国宝;曹健;刘清;王颖;邹卫华;杨瑞娜;赵根锁;;铜和二苯基膦及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配位化合物的IR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李永光;吴立新;任咏华;;对热和机械力响应的Pt(Ⅱ)配位化合物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亓海啸;任志刚;郎建平;;两种具有催化光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质的Au(Ⅰ)配位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10 曾云龙;唐春然;;电位法研究中药解汞毒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欣雨;过渡金属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金林;几类重要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及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宇;平面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石秀敏;几种过渡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淼;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施和平;硅取代和硅桥联金属有机锂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李方;黄酮类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生物构效和协同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鹏;基于弯折型配体及富烯配体的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胜利;功能配位化合物的构筑—金属合成子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10 许晓宇;含氮、氧、氯配体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蒙;新型含硫镍钼加氢催化剂前驱体系的合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朱丽华;培氟沙星、洛美沙星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王慧娜;几种含氧配体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表征[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隋晶晶;新型叠碳团簇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丁成;含羧酸配体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晴;均三苯胺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7 苏蕾;基于羧酸和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8 崔宏鹏;2-(4-吡啶基)苯并咪唑及其配位化合物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崔培培;基于多羧酸配体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及超分子异构[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唐爱斌;含硫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1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81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