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铜基纳米晶体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01:30

  本文关键词:铜基纳米晶体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铜基纳米合金 晶体生长 平面四分支 超立方体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二氧化碳电还原


【摘要】:金和银金属纳米晶体在可见光区或近红外区会表现出明显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能,那么同样作为货币金属的铜,也可以在这些光区呈现出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此外,由于铜相比贵金属来说,价格相对低廉,因而,其各种形貌的纳米晶体在微电子和催化等领域也表现出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铜纳米晶体可被大量制备,形貌可控且均一性极高,这为其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其它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然而,当其暴露于空气中时,易被氧化,从而使它的合成变得复杂,进而限制了其应用。将另外一种或几种对空气表现惰性的金属(如,金、钯等)引入到铜纳米晶体的合成过程中,形成铜基纳米合金,常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贱金属铜的引入,不但可以降低贵金属的用量,从而减少花费,而且往往可以改变金属纳米晶体的电子状态,从而使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或特殊的性能。因而,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旨在合成一些铜基纳米合金,并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方法,精心设计合成了一些结构。例如,低对称性的平面四角叉结构、原子利用率较高的超立方体结构。一方面,这些结构的合成拓展了基础研究领域的设计思路;另一方面,它们也在光学、催化等领域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本论文共有四章,各章节内容简述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晶体生长理论及金属纳米晶体的几种合成路线,并通过实例说明一些实验参数对形貌调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效用去设计合成一些对基础理论研究有重要贡献的金属纳米晶体,或者根据一些高指数晶面或者分支结构在催化、光学等领域具有显著性能的特点来精心设计一些结构。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几种利于分支结构形成的因素。其中,重点分析了动力学调控和核壳之间晶格不匹配这两种因素在晶种诱导生长过程中对纳米晶体生长的影响,并结合以上两种调控方法成功制备了低对称性的Pd@AuCu核-壳平面四角叉结构。通过简单调节钯晶种的用量,使这种平面四角叉纳米晶体的尺寸从33 nm到70 nm可调,进而实现了其面内偶极振动峰从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区的范围内可调,并将其应用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面,获得了较高的增强因子。在第三章中,我们首先分析了框架结构形成过程中几种重要的影响因素。随后,我们描述了Pd@PdCu超立方体的制备过程,即首先利用晶种诱导法合成Pd@PdCu立方体,然后通过室温氧化刻蚀的方法得到了Pd@PdCu超立方体。我们详细分析了这种超立方体结构的构造、组成及在刻蚀前后金属表面的组成及价态变化,并探究了这种三维开放结构的纳米晶体在二氧化碳电还原方面的应用。在第四章中,我们展望了金属纳米晶体的应用前景,并从如何改进合成方法以及探究结构形成过程中各种形貌控制因素的作用机理方面,阐述了金属纳米晶体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机遇和挑战。
[Abstract]:On the other hand , the introduction of copper - based nano - crystals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noble metals , thus reducing the cost . In the second chapter , we introduce several kinds of metal nano - crystals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青,梁立红;纳米晶体的熔化与过热[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年06期

2 ;美研制出无闪烁新型纳米晶体[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3期

3 王引书;刘惠民;樊洁平;孙萍;;“纳米晶体性能”实验研究性教学[J];物理实验;2009年08期

4 陈达;纳米晶体的结构模型及性质研究[J];金属学报;1994年08期

5 王建波;具有室温超塑延展性的纳米晶体铜[J];物理;2000年11期

6 李桂梅,黄建平,王麓雅;简立方单原子纳米晶体颗粒的声子结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1年01期

7 曹淑芬;可制成纳米晶体的有效溶剂[J];世界科学;2002年08期

8 徐慧,李新梅,钟桂雄;纳米晶体热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2年10期

9 贺家宁,王国光,李跃;纳米晶体热容提高原因的研究[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2004年Z2期

10 殷海荣,武丽华,陈福;机械力化学合成纳米晶体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引书;孙平;王若桢;;非共振区纳米晶体的电光性能[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吕净宇;张秀娟;孙旭辉;;用同步辐射表征技术对有机纳米晶体结构和发光关系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熊瑞瑞;何彦;;水溶性核掺杂纳米晶体发光特性的研究及其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雷瑜;何恩节;张喜生;田宇;郑海荣;;基质变化对于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体荧光发射性质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郭佳;翁志焕;张鹏;汪长春;;纳米多孔共轭聚合物胶体的合成及其,

本文编号:1381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81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