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苯甲酮衍生物的端羟基聚乳酸的双重发光性能
本文关键词: 二苯甲酮衍生物 端羟基聚乳酸 荧光 室温磷光 双重发光性能 出处:《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制备出2种含有单羟基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4-[(2-羟乙基)(甲基)氨苯基]苯甲酮(NBP)与(4-氯苯基)[4-(2-羟乙基)(甲基)氨基]苯甲酮(NBP-Cl),以此为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聚合制备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PLA),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光学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NBP和NBP-Cl仅具有荧光发射性能,而PLA表现出荧光和室温磷光双重发光性能;重原子效应导致聚合物室温磷光增强,但磷光寿命减少;随着PLA分子量的减小,聚合物磷光寿命先增加后减少.PLA的热重分析数据显示其具有优异的热学性能,大大拓宽了该双重发光材料的应用范围.
[Abstract]:Two kinds of benzophenone compounds containing monohydroxyl groups were prepared. [2-hydroxyethyl (methyl) aminophenyl] benzophenone (NBP) and 4-chlorophenyl). [4-oxy-2-hydroxyethyl (methyl) amino] benzoone (NBP-ClN) was used as initiator to initiate the polymerization of DGL-lactide to prepare polylactic acid (PLA)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The optic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NBP and NBP-Cl have only fluorescence emission propertie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LA exhibits both fluorescence and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The heavy atom effect leads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phosphorescence of the polymer at room temperature, but the phosphor lifetime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molecular weight of PLA, the phosphorescence lifetime of the polymer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ymer has excellent thermal properties, which greatly broadens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dual luminescent materia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2015AA033903)资助~~
【分类号】:O633.14
【正文快照】: 近年来,具有荧光和磷光的光致发光体由于其优异的发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传感器[1,2]、生物成像[3,4]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5~7]等领域.磷光应用到光学传感器上有很多优势[8],与荧光相比,磷光有更大的Stokes位移,不易受寿命较短的荧光影响[9,10].Lehner等[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祥威;汤明河;曾焕润;王振国;;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4-甲基二苯甲酮和二苯甲酮[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年08期
2 刘建英;;用三辛基氧膦和二苯甲酮萃取分离分光光度测定铀(Ⅵ)[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1年04期
3 吴世康;刘日新;朱琴琴;姜永才;;聚(乙烯基二苯甲酮)及其共聚物的磷光光谱和磷光淬灭[J];化学学报;1984年07期
4 徐承柏,佟振合;疏水作用对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的影响 Ⅻ.2-羟基-4-烷氧基二苯甲酮在不良溶剂中的簇集[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1年02期
5 孔晓红,李萍,臧阳陵,张天岳;气相色谱法测定4-甲基二苯甲酮[J];湖南化工;1998年04期
6 李剑峰,雷飞,夏炽中,陈良威;4—氯代二苯甲酮的合成及分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刘建生;彭亦如;黄丽珊;陈莉莉;阙寿林;;以二苯甲酮为端基的第一代树状取代酞菁锌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0年03期
8 周效贤,郑国康,颜肖慈;气液色谱法测定二苯甲酮与二苯胺的相互作用参数及二苯甲酮与某些芳烃的分子络合常数[J];色谱;1985年S1期
9 阮启蒙,伍杰,束怡,周广治,束家有;4,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年04期
10 聂崇实;姚蓓莉;;取代的2-羟基二苯甲酮肟类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及其反式异构体的铜络合物的红外光谱[J];化学学报;198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秦向东;彭静;吴季兰;金浩芳;姚思德;王文峰;;二苯甲酮在极性溶剂体系中的脉冲辐解研究[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女丹;谢亭;程志斌;王建超;李红茹;高放;;连接键对含有二苯甲酮片段的对硝基二苯乙烯染料的光物理影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光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洪福;羟基二苯甲酮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张东华;N-三氟乙基二苯甲酮亚胺的合成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6年
3 王春凤;含二苯甲酮片段染料分子光学性质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全军;微波法合成二苯甲酮亚胺甘氨酸酯及其不对称烷基化反应[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朱泉霏;金属有机骨架MIL-101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71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47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