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及其传感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1 02:01

  本文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多孔半导体薄 光电晶体管 ‘给-受’共轭聚合物半导体 聚合物薄膜晶体管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以其多样的分子设计、轻质、机械柔性、与柔性基底良好的相容性、可溶液加工性等特点,使得基于聚合物半导体的场效应晶体管在电子皮肤、电子舌、电子鼻、光电晶体管等先进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研究了聚异靛蓝衍生物PBIBDF-BT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电学性能与传感特性等几个方面,主要内容与工作如下:(1)制备了一种氧敏感性的PBIBDF-BT聚合物薄膜晶体管。溶液法制备的器件真空中的电子迁移率最高可达1.80 cm2V-1s-1。器件表现出对不同氧环境变化的空穴和电子载流子双传输响应行为,P型沟道和N型沟道的迁移率、阈值电压、开关比和亚阈值摆幅都随着半导体层对氧的吸附、解吸附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实验进一步计算了陷阱密度的变化,分析了氧环境变化影响器件场效应性能的内在原因。此外,漏电流对不同气氛环境中的依赖性,表明此双极型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可应用至氧传感器中。(2)溶液法制备多孔PBIBDF-BT薄膜及其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将PBIBDF-BT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与高分子低聚物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按照一定比例共混后旋涂成膜,两相之间会发生相分离,使用丙酮将PBA组分除去后,可获得一种多孔结构的PBIBDF-BT薄膜,且PBA组分的含量可以调控多孔膜的形貌。基于多孔膜的底栅顶接触的传感器件表现出对NH3优异的选择性,且在10 ppm时灵敏度可高达800以上,响应速度也在几秒以内。此外,器件的P型沟道和N型沟道的迁移率、阈值电压、漏极电流等参数都随着NH3浓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3)制备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半导体PBIBDF-BT的光电晶体管。此器件展示出对入射光的空穴和电子载流子双传输响应,且具有小于14 ms的光转换速度。P型沟道的光电流开关比和光响应度的值最大分别可达4552和108.43 mAW-1,N型沟道两种参数最大可达1044和38.72 mAW-1。PBIBDF-BT薄膜表现出对红光更明显的选择性,且IDS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通过控制旋涂转速制备出不同迁移率的半导体薄膜器件,讨论了迁移率对光电晶体管光响应性能的影响。
[Abstract]:Polymer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diverse molecular design, light weight, mechanical flexibility,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flexible substrates and processability of solution. Make polymer semiconductor ba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in electronic skin, electronic tongue, electronic nose. Optoelectronic transistors and other advanced electronic fields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 (isoindigo) derivative PBIBDF-BT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is studie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contents and work are as follows:. An oxygen-sensitive PBIBDF-BT polymer thin film transistor was prepared. The electron mobility of the device prepared by solution method in vacuum is up to 1.80. Cm2V-1s-1. The device exhibits the double transport response behavior of holes and electron carriers under different oxygen conditions. The mobility, threshold voltage, switching ratio and sub-threshold swing of P-channel and N-channel vary with the adsorption of oxygen and the desorption process of semiconductor layer. The internal cause of the effect of oxygen environment on the field effect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is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dependence of leakage current on the field effect in different atmosphere is analyzed. It shows that this bipolar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device can be applied to oxygen sensor. The preparation of porous PBIBDF-BT thin films by solu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emical sensors. The PBIBDF-BT polymer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polymer oligomer poly (adipate) 1 were prepared. 4) butanediol ester (PBA) was prepared by spin-coating film after blending with a certain proportion. Phase separa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 two phases and the PBA component was removed by acetone. A porous PBIBDF-BT thin film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content of PBA can control the morphology of the porous film. The sensor device based on the bottom gate top contact of the porous film shows excellent selectivity to NH3. In addition, the mobility and threshold voltage of P-channel and N-channel of the device can reach more than 800 at 10 ppm, and the response speed is within a few seconds. The drain current and other parameters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NH3 concentration. A kind of phototransistor based on polymer semiconductor PBIBDF-BT has been fabricated. This device shows the double transmission response to the incident light in both hole and electron carrier. The photocurrent switching ratio and the optical responsivity of the channel with the optical conversion speed of less than 14 Ms can reach 4552 mAW-1 and 108.43 mAW-1 respectively, and the photocurrent switching ratio and the optical responsivity of the channel are up to 4552 and 108.43 mAW-1,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parameters of N-channel can reach 1044 and 38.72 mAW-1.PBIBDF-BT, which show a more obvious selectivity to red light. Moreover, the ID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In addition, different mobility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devices are fabricated by controlling spin coating speed, and the effect of mobility on photoresponse performance of phototransistors is discussed.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1;TN3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仓;王鹏;陈金伙;胡加兴;张福甲;;并三苯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年02期

2 吴铭;用分子束外延膜制造场效应晶体管[J];稀有金属;1979年01期

3 李先文,黄强;小檗碱敏感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与应用[J];分析化学;1997年11期

4 汤庆鑫;李荣金;汪海风;李洪祥;胡文平;;小分子场效应晶体管[J];化学进展;2006年11期

5 李荣金;李洪祥;周欣然;胡文平;;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材料及其器件[J];化学进展;2007年Z1期

6 刘雅玲;李洪祥;胡文平;朱道本;;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J];化学进展;2006年Z1期

7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年11期

8 宋静怡;江浪;董焕丽;胡文平;;有机微纳晶场效应晶体管[J];化学进展;2013年01期

9 线励华;;砷化镓场效应晶体管年产量增长三倍[J];轻金属;1985年05期

10 陈义;;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研究取得新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永真;;新型高耐压大功率场效应晶体管[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陶春兰;董茂军;张旭辉;张福甲;;并五苯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3 张亚杰;汤庆鑫;胡文平;李洪祥;;有机-无机复合单晶场效应晶体管[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黄学斌;朱春莉;郭云龙;张仕明;刘云圻;占肖卫;;卟啉-三并噻吩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场效应晶体管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赵广耀;董焕丽;江浪;赵华平;覃翔;胡文平;;并五苯类似物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在乙醇气体探测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8纳米晶体及其表征[C];2012年

6 张亚杰;董焕丽;胡文平;;基于酞菁铜有机单晶微纳米带的双极性场效应晶体管及化学传感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7 温雨耕;狄重安;吴卫平;郭云龙;孙向南;张磊;于贵;刘云圻;;硫醇修饰对N-型傒酰亚胺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影响[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刘南柳;周焱;彭俊彪;裴坚;王坚;;提拉法制备图案化有机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9 于海波;田孝军;于鹏;董再励;;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的自动化装配方法研究[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吕琨;狄重安;刘云圻;于贵;邱文丰;;基于并三噻吩共聚物的空气稳定的OFET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刘霞;美研制出新式超导场效应晶体管[N];科技日报;2011年

2 刘霞;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可为计算机节能99%[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杨保国;我科学家成功制备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N];科技日报;2014年

4 湖南 黄金贵 编译;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偏置点电路[N];电子报;2013年

5 成都 史为 编译;场效应晶体管和晶体三极管[N];电子报;2013年

6 张弛;芯片巨头合力研究“零待机”芯片[N];网络世界;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剑;双极型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燕少安;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电离辐射效应及加固技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肖永光;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保持性能与负电容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4 刘林盛;场效应晶体管的大信号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一阳;并五苯类有机小分子场效应晶体管材料的合成与器件制备[D];兰州大学;2010年

6 塔力哈尔·夏依木拉提;酞菁铜单晶微纳场效应晶体管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陶春兰;并五苯性质的研究及其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D];兰州大学;2009年

8 蔡彬;新型氧化锡微纳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设计及其在气体传感领域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伟;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发光和显示驱动[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焦广泛;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和InGaAs场效应晶体管的可靠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小婷;GaSb/InAs异质结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洪娟;锗锡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应变工程和异质结工程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谢辉;新型有机小分子场效应晶体管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葳;高开关电流比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机理与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庆贺;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及其传感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钟兴宏;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仿真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7 王东盛;并五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黄帅;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保持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史柯利;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以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陈小川;垂直构型有机光敏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7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477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