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液滴微流控系统在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1-31 00:43

  本文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液滴微流控芯片 基因检测 基因测序 评述 出处:《分析化学》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为代表的传统PCR技术相比,数字PCR技术显著提高了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数字PCR的快速发展与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数字PCR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的研究和商业化产品使用的是大规模集成流路微流控芯片,加工过程复杂且价格高昂。近年来,液滴微流控芯片被应用到数字PCR技术中,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102~107个微液滴,每一个微液滴都是最多只含有一个目的基因片段的PCR反应器。PCR扩增后,通过对单个微液滴的观察计数,就可以获得绝对定量的分析数据。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的液滴微流控系统在数字PCR技术中的应用,以及液滴数字PCR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Abstract]: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CR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Digital PCR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C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in digital PCR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Large scale integrated flow path microfluidic chips are used in commercial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 droplet microfluidic chips have been applied to digital PCR technology, which can produce 102 ~ 107 microdroplets in a short time. Each microdroplet was amplified from a PCR reactor containing at most one fragment of the target gene and counted by observation of a single microdrople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s of different droplet microfluidic systems in digital PCR technology and droplet digital PCR microfluidic chip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ar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other fields.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分类号】:O652.9
【正文快照】: 1引言早在1992年,已有学者提出了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igital PCR,d PCR)的概念[1],并且指出其在DNA的定量分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初期的d PCR技术发展十分缓慢,这是由于如果使用传统的96孔板或者384孔板进行PCR扩增,需要数个多孔板同时进行扩增,不仅操作复杂,且实验样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璐;石彦茹;闫宏涛;;“Y”型棉涤线微流控分析通道测定新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8期

2 蔡龙飞;徐春秀;;将微流控分析引入高校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J];大学化学;2012年02期

3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色谱;2008年02期

4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化学;2008年04期

5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6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化学;2008年05期

7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化学;2008年07期

8 赵苹;傅崇岗;王立新;;微流控非接触电导检测芯片的设计与模拟[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8期

9 甘俊;徐溢;倪雅楠;马亮波;彭金兰;王尧;;微流控二维芯片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1年05期

10 金杰;董玲;张克华;刘瑾;;微流控合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玲;马娇艳;南溪;党福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华国;梁好均;;流动聚焦型微流控体系中的液滴的图案化排列模式和转变[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3 刘菁;庄贵生;徐良基;贾春平;金庆辉;赵建龙;;微流控分析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和数据分析[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逯文晶;张翼;孙佳姝;蒋兴宇;;基于二维条形码的微流控自动分析系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5 刘爱林;何凤云;周霆;陆钰;夏兴华;;微流控分析系统中被动式微混合器的设计与快速制作方法[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杨明;席永清;陈晓;;离心式微流控固相萃取法测定水中磷酸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吴福祥;张东堂;于志辉;汪夏燕;;微流控法一步快速制备负载型Pt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8 李臻;唐艳艳;邬建敏;;多孔硅微流控生物传感芯片的构建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9 张涛;方群;方肇伦;;双光路同步调制提高微流控系统中基于发光二极管的荧光检测的信噪比[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沈超华;杜文斌;;基于微流控滑动芯片的微生物趋化定量分析和分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鲁芳;虹吸流动低成本微流控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聂君;液滴微流控及吸附功能材料用于水相液体样品处理[D];清华大学;2015年

3 孙蒙;基于取样探针的微流控试样引入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杜文斌;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吴锁柱;微流控液滴液/液萃取和电化学检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沈宏;基于液相传质的微流控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石晓彤;基于缺口管阵列技术的微流控非均相免疫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望秀丽;微流控液相色谱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蔡龙飞;基于流动注射梯度技术的液滴微流控系统及其在酶抑制剂筛选和酶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基于棉纤维微流控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李仲秋;微尺度下对流与扩散效应在多酶催化反应和粒子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3 李盼盼;微流控液液萃取—液液波导集成化分析系统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罗勇;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高性能、廉价平面微流控超滑平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宋宁宁;基于动电微流控技术的微粒操控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秀雁;基于液芯波导技术的微流控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7 唐帆;应用于环境检测的低成本微流控设备的构建[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8 方娟;微流控系统同时定量测定单细胞内多种重要金属离子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玄翠娟;新型纸基微流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10 李忠义;单细胞内多种活性小分子同时定量检测与微流控分析方法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77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477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