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S与PFHxS在PS粉中的吸附特性
本文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PFOS PS粉 PFHxS 出处:《食品工业》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的方法测定PFOS和PFHx S,并以此方法研究了PFOS和PFHx S对食品接触材料PS粉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FOS在PS粉上的吸附行为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PFHx S和PFOS在PS粉上的竞争吸附有共同的吸附位点,PFHx S的添加导致PFOS吸附量的下降,其下降程度与溶液中PFCs的浓度有关,说明PFCs的种类及浓度都是影响其在介质中迁移的因素。通过对PFOS在塑料接触材料上吸附机理研究,以期对食物中PFCs的来源和去向有更深入的了解。
[Abstract]:A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 MS)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FOS and PFHx S, and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FOS and PFHx S on PS powder of food contact material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PFOS on PS powder can be quasi-first-order kinetic. The mechanical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PFOS and PFHx on PS powder. The addition of PFHx S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PFOS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degree of decrease is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PFCs in the solu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of PFCs a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igration of PFOS in the medium.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PFOS on plastic contact material is studied. In order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and direction of PFCs in food.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
【基金】:贵州茶叶品质高质化技术与信息化合作研究(2015DFA41280) 贵州绿茶特征品质及茶叶安全评价研究-2(黔科合支撑[2016]2578-2号),黔科院J合字[2014]14号,黔科合外字G[2015]7001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科技发展专项,黔科中引地[2016]4001号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2016-21)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0DS700124-KF17081)
【分类号】:O657.63;TS206.4
【正文快照】: 聚合物作为包装材料的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包装中。为了改善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和使用性能,会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各种添加剂到聚合物中,各种聚合物包装材料都有各自的特性,其组成成分在某些条件(如高温、强光或辐照)下会发生降解而产生一些低分子量物质[1-2]。在与食品接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怡;杨勇;孙明星;林苗;;柱上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PFOS[J];印染;2012年07期
2 鲍玉峰;刘子忠;刘东升;葛湘巍;;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Linear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J];结构化学;2013年09期
3 高宏平;常薇;郁翠华;董祥芝;张磊;;分散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测定纺织品中的PFOS[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鲍玉峰;刘子忠;刘东升;葛湘巍;;全氟辛磺酸(PFOS)的结构、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年04期
5 温泉;王靖;施琦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中的全氟化合物(PFOS、PFOA)[J];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10期
6 钟军;陈剑君;胡伟;张庆华;吴周安;;氟聚合物中残留PFOA和PFOS含量分析方法研究[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年06期
7 刘恺逸;王昭群;;制备单分散PS纳米粒子的新方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王耀,傅娜,揣晓红,吕长利,崔占臣,张大明,衣茂斌,刘式墉,杨柏;可交联的PMMA型和PS型高热稳定性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吴保国,杨明非,刘贵生,潘雪峰,韩士杰;PS塑料燃烧烟雾的化学组成研究[J];色谱;1993年04期
10 杨建瑞;张国庆;解超;尹翠玉;张宇峰;解勤兴;;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聚苯乙烯(PS)中空微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Zongwei Cai;;Analytical method development for PFOSF[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8分会:质谱分析[C];2014年
2 王强;陈建定;吴秋芳;於定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及其与PS接枝[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莉;PFOS和PFOA的光谱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4年
2 陈剑君;氟聚合物中残留PFOA和PFOS的测定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3 谢漫媛;基于UPLC-MS/MS方法测定水性涂料与玩具塑料中PFOA和PFOS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马骁楠;Zn(II)、As(V)和PFOS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徐迪;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PS与稀土离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D];中北大学;2015年
6 韩晓乐;PS均聚物及PS/PS-b-PEO共混物LB膜的形态结构[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5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48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