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咪唑喹啉比率型pH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 比率型 pH荧光探针 苯并咪唑 喹啉 出处:《分析试验室》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Skraup-Doebner-Von Miller,Knoevenagel等反应合成了2-(4-羟基苯乙烯基)-8-(1H-苯并咪唑-2-基)喹啉(探针L),通过~1HNM R,~(13)CNM R,ESI-M 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探针L在pH 1.0~9.0范围内对H~+有响应,pKa为6.15;且在pH 4.5~6.0范围内其荧光强度比(I_(475nm)/I_(565nm))与pH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7。探针L对H~+响应不受其他阳离子的干扰且具有可逆性。上述结果表明2-(4-羟基苯乙烯基)-8-(1H-苯并咪唑)喹啉有望成为新型比率型pH荧光探针。
[Abstract]:Using o-aminobenzoic acid as raw material, The structure of 2-HNM (2-hydroxybenzimidazole-2-yl) quinolin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Knoevenagel reaction of Skraup-Doebner-Von Millerplate Knoevenagel et al.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be was characterized by 1HNM RNM RNM (13CNM) ESI-MS. The HKA of the probe L was 6.15 in the range of pH 1.09.0;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p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937. The H ~ response of probe L is not interfered by other cations and is reversible.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2-diphenyl 4-hydroxybenzenevinyl-8-1H-benzimidazole) quinoline may be a new ratio pH fluorescence probe.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2111) 三峡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015CX150)项目资助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哲,张晓林,何放;2-芳氧甲基和2-芳胺甲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6期
2 陈茹玉,刘天麟,左向日葵;某些1-酰基苯并咪唑及1-酰基咪唑衍生物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4年03期
3 刘继德,李良学,李琴;含氟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施秀芳,张明杰,杨启超,蔡桂梅,李靖;手性双苯并咪唑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2001年06期
5 许剑平;2-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J];化工时刊;2001年07期
6 路军,葛红光,白银娟;无溶剂微波照射下2-取代苯并咪唑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2年10期
7 张小英,曾和平,曾志,霍延平;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与C_(60)的Diels-Alder反应[J];化学试剂;2002年04期
8 夏敏;2,5′-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3年03期
9 宣贵达,钱卫星,李小敏,郑一凡;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的合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6期
10 刘志昌,刘静,李红,李娟,代群辉,王平;双苯并咪唑烷基胺类化合物的合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勇;李剑利;王军绪;白银娟;杨秉勤;史真;;苯并咪唑环蕃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志昌;周成合;白雪;;含硫苯并咪唑环番的合成和分子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师海雄;崔文辉;姚虹;张有明;魏太保;;超声辐射下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丙酰肼的合成[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周晓华;赵盼;吴海雷;;2取代苯并咪唑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孟江平;郑仕远;孙向卫;;酰胺类双苯并咪唑新型抗微生物化合物的合成研究[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周成合;刘志昌;宋九华;;新颖苯并咪唑环番的合成及荧光活性[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7 徐林飞;黄涵钊;白银娟;史真;;新型苯并咪唑-2-硫酮环蕃化合物的合成[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殷俊;刘梁;孟祥高;刘长林;;多苯并咪唑金属配合物——类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A];2011南湖学术论坛——生物无机化学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白银娟;徐林飞;张世平;王云侠;杨秉勤;史真;;新型苯并咪唑环蕃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常慧;宁满侠;;微波辐射无溶剂快速合成2-羟基苯并咪唑[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锋;巯基苯并咪唑类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可飞;新型苯并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庆文;脂肪酶催化拆分四氢苯并咪唑-5-羧酸酯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陆瑶;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反应及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覃事栋;多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6 张斌;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金属离子调控的发光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李剑利;苯并咪唑盐一碳单元转移反应及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付振海;基于荧光素分子骨架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9 樊丽;新型pH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4年
10 刘景;有机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生物传感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
本文编号:1497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49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