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环肽纳米管的合成及自组装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自组装 切入点:γ-环肽 出处:《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组装环肽纳米管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生物相容性以及性质可控性,因此,可以用于抗菌、生物传感器、光电材料、药物传递以及离子通道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对α-环肽、β-环肽、δ-环肽、α,γ-交替的环肽和α,ε-交替的环肽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管的研究都已有报道,但是关于γ-环肽分子组装成纳米管的研究却报道较少。因此对γ-氨基酸组成的γ-多肽、γ-环肽及γ-环肽纳米管性质的研究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对γ-环肽的合成、组装、表征以及通道性质进行了研究,为γ-环肽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结论如下:1、从3-环己烯甲酸出发,通过碘内酯化、脱碘、钯催化叠氮开环、选择性叠氮还原、氨基保护、手性拆分及氢化还原得到光学纯3-氨基环己基甲酸(γ-Ach),接着以其为原料首次合成得到系列具有刚性结构、生物相容性TEG侧链修饰的γ-多肽,并通过缩合试剂法进行多肽片段的缩合得到γ-环四肽21及γ-环六肽24,经过1H NMR、13C NMR、HRMS和MALDI-TOF-MS验证其结构。2、对合成得到的目标分子γ-环四肽21和γ-环六肽24环肽进行变温变浓核磁、变浓紫外、红外等发现氢键和π-π作用驱动着环肽自组装,并且以β-折叠形式组装。3、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对γ-环四肽21和γ-环六肽24组装形成的组装体结构进行微观形貌的观察发现同样的条件下γ-环六肽24易于形成单一的纤维状结构;在乙腈/水体系中,随着水含量的增加,γ-环四肽21和γ-环六肽24组装体的形貌从固体堆积到比较粗的纤维再到膜结构,证实了极性溶剂的加入可以影响环肽组装体的形貌,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4、通过γ-环四肽21和γ-环六肽24在水通道实验及离子(Cl-、H+、OH-)通道荧光实验中的数据发现γ-环四肽21仅可以进行OH-的跨膜运输,而γ-环六肽24则可以进行H2O及OH-的跨膜运输,二者都不能进行Cl-、H+与阳离子ACh+、Na+和K+的转运。
[Abstract]:Self-assembled cyclic peptide nanotubes can be used in antibacterial, biosensor,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drug delivery and ion channels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structure, biocompati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The studies on 伪 -cyclic peptide, 尾 -cyclic peptide, 未 -cyclic peptide, 伪, 纬 -alternating cyclic peptide and 伪, 蔚 -alternating cyclic peptide self-assembled nanotubes have been reported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assembly of 纬 -cyclic peptides into nanotubes. Therefore, the studies on the properties of 纬 -polypeptides, 纬 -cyclic peptides and 纬 -cyclic peptide nanotubes composed of 纬 -amino acids are in chemistry. Therefore, the synthesis, assembly, characterization and channel properties of 纬 -cyclic peptide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纬 -cyclic peptide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Starting from 3-cyclohexene formic acid, through iodization, deiodization, palladium catalyzed azide ring opening, selective azide reduction, amino protection, The optical pure 3-aminocyclohexyl formic acid (纬 -Achum) was synthesized by chiral resolution and hydrogenation. A series of 纬 -polypeptides with rigid structure and biocompatibility TEG side chain modification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纬 -cyclic tetrapeptide 21 and 纬 -cyclohexapeptide 24 were obtained by condensation of polypeptide fragments by condensation reagent. The structures of 纬 -cyclic tetrapeptide 21 and 纬 -cyclic hexapeptide 24 were confirmed by 1H NMR-13C NMR-HRMS and MALDI-TOF-MS. The synthesized target molecules, 纬 -cyclic tetrapeptide 21 and 纬 -cyclic hexapeptide 24 cyclic peptide, were densified by nuclear magnetic fiel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hydrogen bond and 蟺-蟺 interaction drive cyclic peptide self-assembly. The composition of 纬 -cyclic tetrapeptide 21 and 纬 -cyclohexapeptide 24 was observ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t is easy to form a single fibrous structure; In acetonitrile / water system,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e morphology of 纬 -cyclic tetrapeptide 21 and 纬 -cyclic hexapeptide 24 assembled from solid to coarse fiber to membrane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It was prov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olar solvent could affect the morphology of cyclic peptide assembly. Through the data of 纬 -cyclic tetrapeptide 21 and 纬 -cyclohexapeptide 24 in the water channel experiment and the fluorescence experiment in the ion channel, it was found that 纬 -cyclic tetrapeptide 21 could only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OH-. On the other hand, 纬 -cyclohexapeptide 24 can transport H _ 2O and OH- across the membrane, and neither of them can transport Cl-H with cationic ACh Na and K.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O62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晖;李建勋;李世荣;修志龙;西野宪和;;环肽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J];化学进展;2007年05期
2 ;植物环肽中国发现110多个[J];食品工业;2007年05期
3 孙雪文,邓洪渊,谭红;环肽的分析方法与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4期
4 杨晶;孔祥华;曹尔玲;;对环肽药物合成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5 王磊;丁骁;杨道茂;欧阳明安;;环肽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01期
6 赵丽新;;对环肽药物合成方法的简要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11年03期
7 熊霞辉,石文芳,张磊,李清芬,姜小丹,龚非力,李卓娅;利用噬菌体环肽库筛选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特异性结合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8 闫乾顺,李江,方X;环肽的设计与合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王德心;韩香;龚喜;冯鹤鹤;;环肽的合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8年04期
10 张瑞洁;钦传光;李洋;牛卫宁;尚晓娅;王莉衡;;环肽抗菌素的合成方法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宁华;;多种类型的新植物环肽结构与功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谭宁华;;植物中的环肽分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吴进龙;杨庭贤;何永炳;;阴离子荧光环肽的设计、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王涛;王晓燕;向清祥;张玉玺;余孝其;;含硫醚结构的环肽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晓晖;纪超凡;修志龙;;固相合成海洋抗肿瘤环肽Phakellistatin 13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谭宁华;王德祖;张宏杰;陈昌洋;周俊;赵守训;;用二维核磁共振研究两个新的植物环肽——太子参环肽A和B中氨基酸残基质子自旋体系和氨基酸顺序[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7 孟江平;徐强;宋仲容;何家洪;周成合;;环肽类药物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徐会敏;周文兵;易华;曾广智;张玉梅;徐强;陶君彦;谭宁华;;紫菀环肽及其他成分和活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涛;夏传琴;张玉玺;谢如刚;余孝其;;含双二硫键的环肽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韩香;顾军;邓桂茹;李蓉;;以OGP-5为先导结构的醚型环肽的合成研究[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崔利风;我国建立世界“植物环肽”化学研究坐标系[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马波;28种植物中发现79个新环肽[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云芬;我省植物环肽研究获重大突破[N];云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雅琴;整合素抑制剂RGD环肽的合成、筛选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陈键;自组装环肽纳米管介导的药物跨膜转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涛;含多胺、二硫键以及硫醚结构的环肽的设计合成及分子识别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诗淼;新型环肽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甄小丽;Sansalvamide A环五肽类似物的合成、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张庚;新SansalvamideA环肽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洋;亚麻籽环肽分离纯化及其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丁慧文;哥纳香环肽乙及其类似物的合成[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国强;海洋生境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药用活性与产生环肽之间的关系[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强;γ-环肽纳米管的合成及自组装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5 李建勋;环肽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贯;环肽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黄美玲;双环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黄小毅;含二硫键的环肽的合成与分子识别作用[D];四川大学;2004年
9 杨宁;环肽及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10 刘天亮;十二元环三肽的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6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6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