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嵌段共聚物的导向自组装

发布时间:2018-03-08 14:53

  本文选题:导向自组装 切入点:嵌段共聚物 出处:《化学进展》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嵌段共聚物由于其在纳米尺度的自组装能力,通过在薄膜中的自组装可以得到特征尺寸小于10nm的周期性图形结构,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导向自组装(Directed Self-Assembly,DSA)充分利用了嵌段共聚物在薄膜中进行自组装的优点,将"自下而上"的嵌段共聚物薄膜自组装技术和"自上而下"的光学光刻或电子束光刻等制备导向图形的技术结合起来。嵌段共聚物通过分子设计可得到层状、柱状、孔洞状等形貌多样的纳米结构。光刻模板表面的化学不均匀性使得嵌段共聚物和基底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控,从而引导嵌段共聚物薄膜在一定的空间取向上定向排列。目前在导向自组装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有直接在基底表面通过光刻制得前图形模板的制图外延法(几何控制)和基于对光刻模板表面进行化学修饰比如在模板表面接枝上一层中性层材料,从而通过化学诱导实现嵌段共聚物的定向自组装的化学外延法(化学控制)。导向自组装技术通过对微相结构的裁剪、表面修饰和尺寸控制,可以得到特征尺寸更小、密度更大、有序性更好的纳米图形,正逐渐成为最有前途的先进光刻技术方法之一。
[Abstract]:Because of its self-assembly ability at nanometer scale, block copolymers can obtain periodic graphic structures with characteristic size less than 10 nm by self-assembly in film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Directed Self-Assembled Self-Assembled DSAs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block copolymers for self-assembly in thin films. Combining "bottom-up" block copolymer film self-assembly technology with "top-down" optical lithography or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to prepare oriented patterns. Block copolymers can be layered and columnar by molecular design. The chemical inhomogeneity of the surface of the lithography template mak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lock copolymer and the substrate surface controllable. At present, two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directional self-assembly are the drawing epitaxy method (geometric control), which is used to fabricate the pre-pattern template directly on the substrate surface by photolithography. And based on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the surface of the lithography template, such as grafting a layer of neutral layer material on the surface of the template, Thus, the chemical epitaxy method of directional self-assembly of block copolymers by chemical induction (chemical control / self-assembly) can obtain smaller characteristic size and higher density by cutting the microphase structure, modifying the surface and controlling the size of the block copolymers. Nano-graphics with better order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dvanced lithography techniqu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分类号】:O6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吕qG,赵国良;嵌段共聚物微观分相理论[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2 罗筱烈,马德柱,蒋文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链化学结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3 许晓秋,黄树基,,李凤英,邢利燕,孙佳年,孙杨;乙丙嵌段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J];天津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4 李欣欣,林佳雄,吴平平,韩哲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含氟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J];化学世界;2000年S1期

5 李虹,张兆斌,胡春圃,应圣康;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水溶性含氟嵌段共聚物(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1年05期

6 梁晖,卢江,胡静,邓云祥;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2001年05期

7 常怀春,吕通建,郭文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2001年08期

8 李鲲,郭建华,李欣欣,吴平平,韩哲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两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2年02期

9 张爱英,冯增国,张勇,巴建华;聚乙二醇-b-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降解行为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欣欣,房冰,林珊,吴平平,韩哲文;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结构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建花;;双亲水嵌段共聚物存在下纳米球自聚集的计算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李一鸣;;嵌段共聚物与结构不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对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玉荣;陈天宇;王新平;;成膜条件对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表面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施泽华;闵博飞;吴斌;谌东中;;新型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液晶的设计合成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李学进;梁好均;;嵌段共聚物体系的多尺度分子模拟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李玉虎;宫玉梅;何天白;;溶剂择优亲和性对溶液浇铸嵌段共聚物薄膜相行为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于彬;李宝会;史安昌;;两嵌段共聚物在多种受限环境中的自组装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汪蓉;;嵌段共聚物薄膜相行为的理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魏朵;郭荣;;嵌段共聚物的亲疏链长度对亲水改性布洛芬/嵌段共聚物复合聚集体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王非;李春忠;;定向嵌段共聚物薄膜制备纳米孔阵列模板[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吴苡婷;在微观世界中精准重构[N];上海科技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广政;含多肽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D];复旦大学;2007年

2 刘美娇;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形成复杂结构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王亚芬;组装体的形貌、结构调控及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4 江志斌;高分子在受限条件下的构象和自组装的理论模拟[D];南京大学;2014年

5 马世营;不同拓扑结构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刘轩;螺旋聚异氰酸酯构筑新型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刘意;环境敏感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徐阳;含PEO的嵌段共聚物CO_2发泡行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吕娟;嵌段共聚物胶束基因载体在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方面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查利云;多组分高分子体系相变的分子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元中;双亲嵌段共聚物 PSt-b-P(St-alt-MA)-b-PAA的自组装行为和乳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晓玉;固体表面介导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和双亲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聚集体结构转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陈汀;嵌段共聚物PS-b-PLA薄膜自组装形貌和结构及应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德强;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线形和四臂星形聚合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马陈雷;共价键与多重氢键键合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溶液自组装[D];浙江大学;2015年

6 姜文博;复杂嵌段共聚物在球形空间受限情况下的自组装[D];温州大学;2015年

7 张晨;基于二噻吩并噻咯的荧光小分子和全共轭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高龙美;烯丙基镍配合物制备聚噻吩嵌段共聚物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郭晨忱;自掺杂型噻吩类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李婷;聚乙二醇/聚酯类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热致凝胶化类型转换及药物缓释性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84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84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