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油酸为原料的新型生物基支链十七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及性质(英文)
本文选题:生物基表面活性剂 切入点:支链十七烷基苯磺酸钠 出处:《物理化学学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可再生资源和优异的表面/界面性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可再生的油酸为原料,通过四步反应,制备了新型生物基支链表面活性剂,并评价了其表/界面性质、润湿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该新型生物基支链表面活性剂为4-(1-十七烷基)苯磺酸钠(9ΦC17S),依次经过烷基化反应、脱羧反应、磺化反应和中和反应而制得。其化学结构已通过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得以确认。4-(1-十七烷基)苯磺酸钠展现出良好的表/界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17.5 mg?L~(-1),CMC处的表面张力为32.54 m N?m~(-1),当水溶液中碳酸钠浓度为8.48×104mg?L~(-1)、4-(1-十七烷基)苯磺酸钠浓度为8.36×104mg?L~(-1)时,油水的界面张力约为10-2m N?m~(-1)。此外,4-(1-十七烷基)苯磺酸钠在生物降解性和润湿性方面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性能,最终生物降解评分为2.99,0.500 g?L~(-1)9ΦC17S溶液的气液固接触角为63.08°。该新型生物基表面活性剂丰富了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多样性。
[Abstract]:Bio-based surfactant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excellent surface / interface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a novel bio-based branched surfactant was prepared by four-step reaction using renewable oleic acid as raw material. The surface / interface properties, wetta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were evaluated. The new biological branched chain surfactant was 4-1-17 alkyl) sodium benzenesulfonate 9 桅 C17SN, followed by alkylation reaction and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The chemical structure has been confirm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Sodium benzenesulfonate shows good surface / interfacial tension.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is 317.5mg? The surface tension of CMC is 32.54 m 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carbonate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8.48 脳 10 ~ 4 mg?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benzenesulfonate is 8.36 脳 10 ~ 4 mg?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of oil and water is about 10-2m N? In addition, sodium benzenesulfonate showed good biodegradability and wettability, with a final biodegradation score of 2.99 ~ 0.500g? The gas-liquid-solid contact angle of the solution is 63.08 掳. The new biosurfactant enriches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bio-based surfactants based on renewable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生物制造技术合作创新中心;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574125,21203063)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3AA064403) Found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or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y(WJ1514313)~~
【分类号】:O6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首条百万吨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将于2011年投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年04期
2 ;生物基聚氨酯进入保温领域[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8期
3 孔德森;韦华;李霞;;生物基多元醇的开发现状及展望[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8年06期
4 陈洪章;王岚;;生物基产品制备关键过程及其生态产业链集成的研究进展-生物基产品过程工程的提出[J];过程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5 钱伯章;;美国开发塑料混配新的生物基填充料[J];橡塑资源利用;2008年04期
6 钱;;美国生物基丙烯酸装置将于2013年投产[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0年04期
7 钱伯章;;生物基树脂将进入发展热潮[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0年10期
8 ;绿色与希望——生物基聚氨酯[J];聚氨酯;2010年11期
9 姜晓青;;朗盛将生产世界首款生物基三元乙丙橡胶[J];橡胶科技市场;2011年11期
10 ;我国生物基聚合物领域的发展现状[J];纺织导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清清;向慎思;葛华;贾彦波;王莉;陈方;宋海峰;;生物基质中多肽药物在线固相液质联用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玉忠;;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本质阻燃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姚春德;黄钰;周红秀;刘小平;;生物基汽油添加剂摩擦性能实验研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孔德森;韦华;;生物基多元醇的现状及展望[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四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锦;;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O:高分子与工业[C];2013年
6 张立群;;生物基橡胶研究的新进展[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迟明霞;生物基产品市场趋于成熟[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述冠;生物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3 本报记者 郑璐;生物基产品:突破产业化高成本桎梏[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图建平;生物基C_(4)化学品生产紧锣密鼓[N];中国化工报;2013年
5 蒋林;长春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将于2011年投产[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李琼;生物基树脂将进入发展热潮[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冯亚楠;专家解疑生物基并非可生物降解材料[N];中国包装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何鹏;化企抢滩生物基琥珀酸市场[N];中国化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张子瑞;中国迎来生物基市场发展契机[N];中国能源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李利军;国家推动生物基纤维战略发展[N];中国纺织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玉鹏;生物基多支化聚合物制备与表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2 吴楠;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中国的战略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莎;生物基有机酸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乔璐璐;适用于PVC材料的生物基增塑剂的合成与性能测定[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张星;一种基于两步非异氰酸酯路线的生物基聚氨酯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王欢;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多元醇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5 孙藜源;呋喃类生物基高分子的制备与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晨;生物基聚己二酸戊二胺聚合物与长丝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7 刘红飞;亲水抗静电生物基PDT纤维的开发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8 郭文珊;生物基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方博文;生物基聚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耐低温、耐油及热老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10 薛晓;新型生物基聚酰胺的制备、表征及可纺性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584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8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