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轴手性配体的两个镧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性质(英文)
本文选题:配位聚合物 切入点:水热反应 出处:《无机化学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基于轴手性配体2,2′-dinitro-4,4′-biphenyldicarboxylic acid(H_2nbpdc)的配位聚合物[La(nbpdc)(phen)(FA)]n(1),[Eu(nbpdc)(phen)(FA)]n(2)(phen=菲咯啉,FA=甲酸根),并且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单晶X射线衍射、热重、荧光、CD谱及介电性质的研究。晶体结构测试表明,2个化合物结晶在正交晶系P2_12_12_1手性空间群,且具有相同的三维拓扑结构。荧光性质测定表明化合物1和2分别在606和615.5 nm处有强的发射光谱。与此同时,固体CD谱测试进一步证实2个化合物具有手性。
[Abstract]:By hydrothermal method, two coordination polymers [Lanbpdcfen), [Eunbpdcphenphen (FAA)] N2H2Nbpdc1, [Eunbpdcphenphenphen (FAA)] n2zepin = phenanthroline formate,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two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y, and IR,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y, and X-ray diffraction of the two compound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y, Studies on the CD spectra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two compounds show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wo compounds crystallized in the orthorhombic system P2S _ 12s _ 12s _ 12s _ 1 chiral space group.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compounds 1 and 2 have strong emission spectra at 606 nm and 615.5 nm,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solid state CD spectra further confirm that the two compounds have chiral properties.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67108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3124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No.2014-XCL-008) 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 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No.KYLX16-0508) 江苏教育厅基金(No.16KJB430011)资助
【分类号】:O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艳飞;万丽丽;马丽萍;孙烨;周向军;王永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手性配体交换法对游离亮氨酸异构体分离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10期
2 陈代谟,廖建,张毅立;新手性配体(1R,2S)和(1S,2R)-1,2-二对甲氧基苯基氨基乙醇[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3 何炳林;;手性配体高分子在光学异构体拆分中的应用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1991年06期
4 曾庆乐,崔欣,韩颖,蒋耀忠;9,10-二氢菲-9,10-二醇衍生的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制备和应用(英文)[J];合成化学;2002年02期
5 宁凤容;黄可龙;焦飞鹏;瞿龙;;手性配体立体选择性萃取拆分对映体动力学研究[J];化学通报;2006年05期
6 夏俊丽;;含磷手性配体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2013年18期
7 何炳林;手性配体高分子与光学拆分[J];科学通报;1989年17期
8 臧二乐,李萍;不对称催化中的手性配体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J];化学试剂;1996年02期
9 崔进;赵洪武;钟儒刚;;新型含氮联苯基手性配体的合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宗华;黄华银;边广岭;宋玲;冷一欣;;新型磺酰胺手性配体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雪;刘志康;李松;王敏灿;;通过“构象设计”的概念合成有机锌对醛加成的通用的高选择性的手性配体[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刘春梅;来兰梅;李国防;徐海云;张永新;冯翠兰;赵文献;;酰胺类手性配体的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启宾;周永贵;;新型手性配体2-吡啶基环己醇的合成及拆分[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德龙;赵晓虎;谢芳;张万斌;;面手性配体络合物中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杨文;杜大明;;模块化手性VA唑啉席夫碱配体和催化剂的构建及催化不对称Henry反应[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保国;赵强;张永新;刘新明;胡春华;李高伟;赵文献;;聚乙二醇负载二茂铁基手性配体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白晓莉;卞证;高连勋;;新型双联萘手性配体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袁直;何炳林;;手性识别能力的影响因素[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赵艳芳;柳春晖;张红丽;王霞;陈立仁;李永民;;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同时分离α-羟基酸的研究[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艳芳;柳春辉;陈立仁;李永民;;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研究进展[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灿;新颖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赵文献;新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丁醇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葛健锋;几类新型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3年
4 姜茹;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中可循环使用的催化体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齐莉;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方法发展及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程司X;潜手性烯烃催化不对称氨羟化反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7 徐洲;N,O-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华远照;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不对称聚合反应和Friedel-Crafts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9 黄汉民;基于糖的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10 韩美玲;基于Ugi's胺和α-苯乙胺的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敬;氮杂的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玺;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4-羟基香豆素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3 董雪;含有氮杂四元环氨基醇结构的手性配体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6年
4 来洪涛;新型二胺类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朱浩然;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6-甲基-4-羟基-2-吡喃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刘金梅;N-取代戊二醇类手性配体的合成与表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刘冠军;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和负载型手性配体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张瑜;VA唑啉吡啶类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胡元鑫;以蒎烯为手性源合成的手性配体[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建海;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在醛的不对称乙基化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7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587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