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及其近缘药用植物的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本文选题:砂仁 切入点:混伪品 出处:《中国药学杂志》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对砂仁及其近缘药用植物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以期解决砂仁的专属性鉴别,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控制相对湿度为67%,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3∶2∶2)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显色,于可见光下检视,薄层色谱图用Chromap 1.5色谱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由9个特征斑点构成的砂仁挥发油类成分的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并指认出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通过HPTLC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产地的砂仁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常见砂仁混伪品间质量差别显著;砂仁及姜科其他近缘种常用药用植物挥发油类成分的化学组成亦差异明显。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砂仁,并评价其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of Amomum villosum and its related medicinal plants by high performanc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HPLC) in order to solve the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Amomum villosum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its quality control. Control relative humidity of 67, cyclohexane-trichloromethane-ethyl acetate 13: 2: 2) as the developer of 5% vanillin sulphuric acid solution color, under visible light inspection, Thin-layer chromatogram was analyzed by Chromap 1.5 software. Results A high performance TLC fingerprint of volatile oils of Amomum villosum was established by 9 characteristic spots, and the main component was identified as borneol acetate. The HPTLC fingerprint was investigated. The quality of Amomum villosum in different storage time and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 was not uniform, and the quality of common Amomum villosum mixed with fak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volatile oils of Amomum villosum and other related species of curcuma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Amomum villosum and evaluate its quality.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1BAI01B01)
【分类号】:R284;O65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治疗癌症的药用植物[J];化学世界;1987年06期
2 吴民;;我国与阿拉伯国家药用植物交流面面观[J];阿拉伯世界;1992年01期
3 王冶钢,朱有昌;辽东半岛自然分布的亚热带药用植物[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年01期
4 郭希圣;东南亚和南亚六国药用植物生产研究简况[J];中药材科技;1983年06期
5 陈毓亨;;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与植物学理论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保护;1987年02期
6 张新国;肖培根;;法国药用植物开发的新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2期
7 徐庆,周宗运;凤阳地区外来药用植物生长状况的探讨[J];安徽农师院学报;1992年02期
8 姚振生;杨武亮;;江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04期
9 董绍军;;家庭小药圃,观赏实用两相宜[J];社区;2011年22期
10 ;药用植物[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晓明;;药用植物现代品种的选育[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裴盛基;;药用植物保护社区途径与方法研究——滇西北药用植物保护示范项目[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晓明;;药用植物现代品种的选育[A];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赖学文;姚振生;;江西药用植物分布新记录[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二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裴盛基;;大湄公河区域的药用植物与保护[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陈功锡;张永康;李辉;申绪湘;;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兼论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思路[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艾铁民;;药用植物学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谷中村;陈功锡;黄玉莲;张丽;;湘西药用植物名录[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李思锋;祁桦;;陕西药用植物及其分布特点[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贾晓光;李晓瑾;王果平;;新疆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明先;药用植物与绿化[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2 何小唐;药用植物绿化新概念[N];中国花卉报;2004年
3 朱惠英;药用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李舒 李自良;我国成为世界药用植物最大贸易国[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记者 齐联;中植协药用植物保育委员会成立[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姚;中国成为药用植物最大贸易国[N];国际商报;2000年
7 张敬然;印尼药用植物待开发[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8 赵征宇;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药用植物面临灭绝[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李卫东;新疆药用植物种植初具规模[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郭巧生;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潘争艳;辽宁药用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生防菌株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白贞芳;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赵珂;攀西地区药用植物内生及根际放线菌的多样性与抗菌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4 蒋科技;药用植物茉莉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张丽;三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金爽;固定化可食用菌生物转化四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彦;土家族药用植物民间利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常辉;河北省药用植物应用基础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于婷;临江地区38种特色药用植物的体外生物活性筛选[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崔晋亮;气候变化对三种常用药用植物分布的潜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桂凌健;桂林市临桂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谭晓蕾;外来药用植物的系统整理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7 王竹承;黄土高原三种药用植物的耗水和抗旱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金盘;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区系特点及利用现状和开发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常日辉;内蒙古100种药用植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10 范建华;福建省药用植物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06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0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