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异官能基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研究
本文选题:异官能基笼型倍半硅氧烷 切入点:Janus纳米粒子 出处:《有机化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设计合成确切结构的异官能基笼型倍半硅氧烷一直是国际性的研究热点问题.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以半笼型结构倍半硅氧烷为模板,成功地制备出具有Janus结构的四乙烯基四氨基苯基、四乙烯基四苯基异官能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并且,产物在一些极性溶剂(如四氢呋喃、氯仿及二甲基亚砜)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为其衍生化及应用提供了保证.对所制备的异官能基笼型倍半硅氧烷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分析,证明其具有Janus异官结构特征及完整的笼型结构.紫外可见及荧光发射光谱证实了倍半硅氧烷笼型结构的电子携带及传输作用,反过来证明其具有完整的笼型结构,同时也为其在有机光电材料中应用提供可能.提供了一类通用合成方法,拓宽了倍半硅氧烷功能单体的种类,并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Abstract]: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polysiloxane with exact structure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Using the "bottom-up" method, the semi-cage type silicoxane is used as a template. Tetravinyltetraaminophenyl tetravinyltetraphenyl isoflavone caged silsesquioxane with Janus structur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and the product was obtained in some polar solvents such as tetrahydrofuran, tetrahydrofuran, tetrahydrofuran, tetrahydrofuran, tetrahydrofuran, tetrahydrofuran, tetrahydrofuran, Chloroform and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have good solubility, which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ir derivation and application. It is proved tha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nus heteromorphic structure and complete cage structure. UV-Vis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confirm the electron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of the caged structure, which in turn prove that it has a complete cag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provides a kind of general synthesis method, which broadens the kinds of functional monomers of double semiclosiloxane and extends its application scop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416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6A030313162) 广州市科技计划(No.201505051006333)资助项目~~
【分类号】:O63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莉;宋江选;李齐方;;基于倍半硅氧烷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3年04期
2 段庆华,邓奎林,张韬毅,张晓静,谢萍,张榕本;反应性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合成方法的改进[J];高分子学报;2004年06期
3 张利利;刘安华;曾幸荣;;双环笼状取代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J];有机化学;2007年03期
4 ;用于制造烷氧基改性的倍半硅氧烷的方法[J];有机硅氟资讯;2009年03期
5 陈超;林谦;黄世强;;带功能基的笼形倍半硅氧烷合成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年01期
6 肖俊平;王欣;;单官能化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J];有机硅材料;2011年05期
7 贾英子;刘庆;马永梅;邹洪;曹新宇;;中和滴加法制备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J];塑料;2011年06期
8 肖俊平;王欣;;新型功能性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2年01期
9 李丽;赵欣;侯鲲;高焕萍;高子伟;;笼型倍半硅氧烷钛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孙复钱;曾国屏;邓朝阳;;由二氧化硅低温合成可聚合倍半硅氧烷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光军;徐婷;倪才华;;功能化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对环氧树脂改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谢萍;张晓静;申仲荣;江金强;李慧慧;韩志超;袁光萃;阎寿科;张韬毅;张忠兴;杜晨光;张榕本;;超分子受限聚合法合成结构完美的梯形聚有机倍半硅氧烷[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顾哲明;谷晓昱;张军营;;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的水解聚合及产物结构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欣;高子伟;;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钛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学建;高俊刚;王士臣;闰明涛;董喜华;;八聚体N-(β氨乙基)-r氨丙基倍半硅氧烷与双酚F的固化及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齐方;宋江选;张凯;朱瑜芳;;基于三维倍半硅氧烷结构的杂化聚合物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赵莉曼;多树旺;刘庭芝;张鑫;李美栓;;笼型倍半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曹新鑫;杜永刚;高俊刚;;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聚丙烯共混物的热性能及其动力学[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马驰;吴涵;胡敏标;王维;;多金属氧簇与倍半硅氧烷杂化哑铃两亲分子的溶液自组装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10 史波道;李齐方;耿海萍;;双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建坤;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表征及其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张秋红;新型苯胺甲基倍半硅氧烷的制备及其与聚氨酯的复合[D];南京大学;2012年
3 曾科;含氟丙基笼状倍半硅氧烷(POSS)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其自组装行为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玲;笼状倍半硅氧烷改性聚氨酯的分子模拟和性能预测[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达崴;钛杂化倍半硅氧烷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增平;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其杂化材料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士臣;笼形八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及与烯类单体的共聚热性能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李秀丽;立方倍半硅氧烷树枝状分子稳定的纳米金属簇的制备及催化加氢性能[D];苏州大学;2007年
6 陆召彬;梯形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郑传斌;多官能化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聚合物杂化材料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张卫海;主链含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结构聚芳醚砜杂化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磊;嵌段共聚物和倍半硅氧烷自组装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冷世伟;多官能团POSS基PMMA共聚物的合成与热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0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4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