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界面调控组装苯并咪唑和卟啉衍生物超分子及性质
本文选题:胶体界面 切入点:可控超分子组装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胶体与界面体系的各种构筑手段,例如气/液界面组装和表面活性剂辅助的组装,作为实现有机功能材料可控构筑及性能调控的有效途径,引起了诸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上述方法为基本平台,分别系统地研究了苯并咪唑和卟啉衍生物在气/液界面以及油/水界面的有序超分子组装,并对聚集体的结构、性能及其规律展开了探究,主要工作如下:(1)我们采用气/液界面Langmuir-Blodgett(LB)膜技术,制备了2-萘-苯并咪唑(α-NpBz)分子的有序超分子薄膜。结果表明,其组装体的光学活性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也就是说左螺旋或者右螺旋的特征不明确。研究还发现手性分子L-或D-十八烷酰基-组氨酸甲酯(L-C18His或D-C18His)经气/液界面组装,稳定成Langmuir-Schaefer(LS)膜的原因和超分子光学活性产生的机理。此外,我们也制备出不同摩尔比下的C18His与α-NpBz的复合LS膜。研究发现,由非手性分子α-NpBz形成的LS膜光学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手性掺杂剂控制,即L-或D-C18His和α-NpBz的摩尔比为1:30时,混合体系表现出单一的圆二色性吸收,并且与手性分子的手性一致。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合理地解释了基于分子间氢键的手性与非手性组装机理,同时提出一种可以有效控制由非手性基元组装成的超分子光学活性的重要策略。(2)气/液界面组装的各种材料由于大量固体基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遍应用,因而如何可控构筑基于free-standing组装材料引起了相关催化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我们通过表面活性剂CTAB辅助的油/水体系实现了ZnTPyP纳米结构的可控构筑。研究发现,陈化15 min的锌卟啉纳米结构为表面光滑的纳米球,而陈化20 d时则形成一维棒状。有意思的是,在无其他底物的条件下,我们对一维棒状纳米结构在可见光环境中光照120 min后发现,一维棒状纳米结构实现了向一维纳米管状结构的转变。可见光催化降解中性红分子的结果表明,具有各向异性的一维纳米棒和纳米管结构的锌卟啉表现出更为优良的光催化性能。这些研究现象为实现卟啉纳米结构的可控构筑和高性能光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创新方向。
[Abstract]:Various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ystem, such as gas / liquid interface assembly and surfactant assisted assembly, are effective ways to realize controllable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control of orga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the ordered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benzimidazole and porphyrin derivatives at the gas / liquid interface and the oil / water interface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ased on the above methods.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1) the ordered supramolecular films of 伪 -NpBzole molecules were prepared by gas / liquid interface Langmuir-Blodgetttt-LB film technique. The optical activity of the assembly is random, t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ft helix or right helix are not clea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hiral molecule L- or D- octadecanoacyl-histidine methyl ester L-C18His or D-C18Hisis is assembled through the air-liquid interface. The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of Langmuir-Schaeferian LSfilm and the mechanism of supramolecular optical activity. In addition, we also prepared the composite LS films of C18His and 伪 -NpBz at different molar ratios. The optical activity of LS film formed by non-chiral molecule 伪 -NpBz can be controlled by chiral dopant to some extent, that is,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L- or D-C18His and 伪 -NpBz is 1:30, the mixed system exhibits a single circular dichroism absorption. And the chirality of chiral molecule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chiral molecul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we reasonably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chiral and non-chiral groups based on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At the same tim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ontrolling the optical activity of supramolecular molecules assembled by non-chiral units is proposed. The gas / liquid interface assembly of various kinds of materials is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due to the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solid substrates. Therefore, the controllable construction of ZnTPyP nanostructures based on free-standing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We have realized the controllable construction of ZnTPyP nanostructures by surfactant CTAB assisted oil / water system. The zinc porphyrin nanostructures aged for 15 min are nanospheres with smooth surface, and after 20 days of aging, they form one-dimensional rod shape. Interestingly, without other substrates, We found that the one-dimensional rod-like nanostructures were transformed to one-dimensional nanotubes after illumination in visible light for 120 min. The results of visibl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neutral red molecules showed that, Zinc porphyrins with anisotropic one-dimensional nanorods and nanotube structures exhibit better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which provide an innovative direction for the controllable construction of porphyrin nanostruct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photocatalysts.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6;O6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成飞;超分子材料的发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10期
2 郭剑峰;;卫敏:无处不在的超分子[J];科技潮;2009年05期
3 陈强,谭民裕,刘伟生;超分子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的研究方法概述[J];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4 李长顺;;超分子材料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6年09期
5 詹海莺;刘海洋;胡军;江焕峰;;卟啉超分子的组装合成及其应用新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3期
6 Э.П.Высоцкая;倪宜平;;聚酯长丝的染料得色量与其超分子结构的关系[J];国外纺织技术(化纤、染整、三废治理分册);1980年12期
7 咸文淑;纤维的超分子结构与力学性质[J];合成纤维;1981年04期
8 刘汉兴,兰兴文;高模量维纶湿法长丝超分子结构和力学性能[J];合成纤维;1981年06期
9 许长安;;煤的超分子结构与煤尘致病作用的特点[J];铁道劳动卫生通讯;1983年01期
10 梁伯润;;热致性羟丙基纤维素液晶的超分子结构[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成勇;;金属-有机超分子与环境能源材料[A];2012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苏成勇;;金属-有机超分子结构、组装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苏成勇;;金属-有机超分子材料与能源环境[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6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技术、应用与产品[C];2013年
5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6 王宪龙;梁昌萍;周成合;;磺胺双三唑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银超分子抗菌药物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张锋;陈慧兰;;芳香碘基在新型配位超分子构筑中的应用[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大会报告[C];2013年
9 孙炎;王宏;方铭清;肖萧;杨亚江;;圆二色谱研究具有手性结构的超分子凝胶的相转变行为[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崔艳杰;刘丽;孟河;庞文琴;;一个新颖的具有超分子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超艾;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记者:游雪晴 实习生:姜靖;超分子:探索在化学学科前沿阵地[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新贤;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超分子凝胶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亚男;芳香磺酸有机超分子晶态网络结构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李杰伟;氟/氰基取代对超分子弱作用及其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丁雪华;基于氢键构筑的含氮杂环超分子晶体结构及其理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谭丽丽;基于柱芳烃的有机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6 周琼波;葫芦脲与多位点杂环客体的超分子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李学召;含Ir(Ⅲ)配合物金属—有机超分子的可控构筑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闫毅;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动态自组装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任玲玲;超分子结构层柱型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插层组装[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10 马栋;功能化超分子水凝胶的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洁;加压热水中废纸纤维超分子结构对其制取5-羟甲基糠醛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伟莹;基于手性配体与含氮辅助配体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丛;哑铃型和V型刚—柔分子自组装及超分子手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徐丞龙;多配位三联吡啶配体与Fe~(2+)自组装成超分子的核磁共振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向菲菲;表面化学反应诱导的超分子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王宁;苯并三氮唑/β-环糊精系超分子缓蚀剂的制备及其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郭晋升;插层结构紫外阻隔材料的限域组装及其超分子作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刘苗青;杯形大环分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敏;以砷钨为构筑基元的无机—有机杂化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硕;以{BW_(12)}为建筑块的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70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7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