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阴离子识别的二茂铁基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英文)
本文选题:二茂铁 切入点:偶氮苯 出处:《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6年02期
【摘要】:目的:研究二茂铁基偶氮苯化合物的光电响应性能及离子识别性能,并研究取代基对其离子识别性能的影响。创新点:考察取代基对于二茂铁基偶氮苯化合物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机理。方法:循环伏安(CV)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法。结论:通过CV法和UV-vis法研究二茂铁基偶氮苯化合物的离子识别性能,发现硝基取代的化合物对于F~-和H_2PO_4~-具有选择性离子识别作用,而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则识别作用不明显。
[Abstract]:Objective: photoelectric response properties and ion recognition properties of two ferrocenyl azo compounds, and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ubstituents on the ion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Innovation: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on two ferrocenyl azo compound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UV Vis absorption method the spectrum (UV-vis) method. Conclusion: the ion recognition properties of CV method and UV-vis method of two ferrocenyl azo compounds, nitro substituted compounds that are selective ion recognition for F~- and H_2PO_4~-, while the amino substituted compounds the recognition effect is not obvious.
【作者单位】: The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s.21272210,21472168,21372200,and 21411130187)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No.2009DFR40640)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Zhejiang Province(Nos.2013C24001 and 2013C31146)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of Ningbo City(No.2011B82002),China
【分类号】:O627.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保国,边占喜,曹立志,赵蔚;二茂铁基-1,1’-二烷基二茂铁甲醇的合成与性质[J];应用化学;2001年11期
2 徐兆瑜;;二茂铁的合成与应用[J];杭州化工;2001年04期
3 王晓丽,王艳学,边占喜;(二茂铁基、乙基二茂铁基)甲基丁胺的合成与表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1期
4 任红艳,李广洲,宋心琦;二茂铁化学的半个世纪历程[J];大学化学;2003年06期
5 蒋虹,陈维一,张雅文,沈宗旋;二茂铁氨基化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4年02期
6 张首才,王丽影,刘士艳,孙雪梅;2-二茂铁基-2-丁醇的合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卓馨;;乙酰二茂铁的合成与性质测定[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景崤壁;徐峰;徐伟;颜朝国;;含二茂铁基树枝状化合物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7年04期
9 肖陆飞;;二茂铁的发现、制备及其应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叶红德;童怀多;邹如意;彭化南;郑大贵;肖依文;宋焕权;;氘代二茂铁炔酮的合成及其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凤兰;王春柳;王向宇;陶京朝;;新型含二茂铁基双亚胺钼(Ⅵ)催化剂的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樊佳;袁耀峰;王文峰;;4-二茂铁基-3,4-二氢-2(1H)-喹诺酮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边占喜;张晓涛;;含二茂铁仲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赵文献;刘澜涛;王敏灿;宋毛平;;含二茂铁基氮杂环丁基甲酸酯的高效制备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李树臣;白淑珍;李保国;;1′-烷基二茂铁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俞豪杰;王立;;新型二茂铁基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在离子识别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李高伟;周艳丽;刘念;刘冠军;郭保国;赵文献;;具有接枝位点的二茂铁基氮杂小环叔醇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刘伟;李霞;张碧;宋毛平;吴养洁;;二茂铁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宋毛平;刘伟;张本尚;郝新奇;张碧;吴养洁;;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10 刘建敏;李大成;王大奇;窦建民;;二茂铁单甲酸双核铒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琦;多二茂铁基吡啶和苯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4年
2 童荣柏;基于二茂铁/β-环糊精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双组分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戴力;新型二茂铁VA唑啉—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连小春;新型多二茂铁基取代吡啶盐的分子设计、合成、表征及光电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敬民;二茂铁基化合物和二茂铁基聚合物及其接枝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吴红飞;二茂铁苄基叔胺环金属化及在碳—碳偶联反应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7 柴凤兰;二茂铁基亚胺钼(Ⅵ)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环氧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8 杨亮茹;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赵雪梅;含杂环二茂铁亚胺异环环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D];郑州大学;2006年
10 王建军;新型二茂铁基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交联反应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涛;二茂铁氯代烃与伯胺反应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徐南南;3-二茂铁基环辛烯的活性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及其聚合物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张慧;碘促进的二茂铁联烯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滕强;新型二茂铁配体的合成与表征及α-芳硫基酯的合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曹爱娟;二茂铁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及色谱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王晨君;钯催化二茂铁联烯、芳香卤化物与醇和酚的三组分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朱学友;[3]二茂铁环蕃β-二酮配合物和含偶氮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邓磊;二茂铁腙与苄溴的偶联反应及含二茂铁基共轭聚合物的合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吴孔丽;二茂铁苯甲酰二肽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高召帅;含二茂铁取代基的脒基和茂基稀土二胺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异戊二烯的聚合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77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7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