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场诱导高分子非平衡结晶相变
本文选题:高分子 切入点:流动场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结晶性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研究其在流动场作用下的结晶行为对于聚合物工业加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高分子的长链特性,施加流动场易使分子链发生取向或拉伸,引起结晶动力学加快、新晶型产生以及晶体形态改变等现象,它们与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使用性能息息相关。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是一种典型的非平衡热力学相变,过去的研究因采用近平衡和粗粒化的描述方式很少触及其非平衡物理本质。一方面缺少与工业加工相匹配的高速、大应变远离平衡态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尚未在实验上构建出流动场诱导结晶的非平衡热力学相图,因此理论模型研究在指导实际生产方面出现瓶颈。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从工业加工需求的角度开展了流动场诱导高分子非平衡结晶相变的研究。为了在线跟踪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加工环境下的结构演变,研制了一台立式布局的小角X射线散射装置。针对使用最为广泛的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结晶性高分子材料,采用同步辐射超快X射线散射和拉伸流变技术联用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从无序熔体到有序晶体的动力学转变过程,实现在温度-流场强度二维参数空间上构建非平衡结构和形态相图。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制了一台立式布局的小角X射线散射装置。该装置可与大型的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联用,实现在线跟踪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加工环境下的结构演变过程。样品到探测器最大距离接近7m,对应实空间最大结构测试尺度420nm,满足从片晶到微孔的检测需求。结合纳米粒子乳胶液滴干燥实验,其优异的原位结构测试性能得到验证。(2)采用两步拉伸实验方案对流动场诱导等规聚丙烯结晶的早期阶段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样品结晶动力学、晶体取向和机械应力响应对两步拉伸间隔时间的依赖关系,成功区分了实验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链松弛、晶体成核和生长等过程,由此论证了链网络向晶体网络转变的不同阶段。(3)以交联聚乙烯为模型样品,将X射线散射观察到的结构信息与拉伸应力进行关联,在温度-应力参数空间上构建出流动场诱导聚乙烯的非平衡结晶和熔融相图。相图包含熔体、非晶δ相、六方晶和正交晶四个相区,描述了流动场诱导聚乙烯结晶丰富的动力学路径和多样化的终态结构。交联聚乙烯中构建的相图被证明完全可以描述通常的非交联样品,即具有普适性,对于精确调控聚乙烯材料的加工、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研究了聚1-丁烯熔体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结构与形态转变。比较了不同晶型之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竞争,发现非平衡流场在动力学上更倾向于生成具有高熵和低结构有序度的结构。再者,升高熔体温度会导致拉伸诱导的晶体形态从网络向shish转变。通过在温度和应变速率二维空间上分别构建非平衡结构和形态相图,论证了设计流动场参数调控聚1-丁烯晶体结构和形态的可行性。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自主研制了一台立式布局的小角X射线散射装置。以该装置为基础,可发展成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大型结构测试平台,实现在工业加工环境下在线研究高分子材料的非平衡物理过程。(2)设计了两步拉伸实验方案研究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早期阶段的结构演化,其优势在于利用第二步拉伸后的结晶行为可以反推第一步拉伸后难以直接探测的链构象或结构信息,为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3)构建了流动场诱导聚乙烯的非平衡结晶和熔融热力学相图,一方面采用非平衡处理方法突破了传统上对于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的理解,另一方面该相图实际上是一种加工相图,能够在温度-流场强度二维参数空间上指导聚乙烯材料工业加工。(4)采用高时间分辨X射线散射技术原位跟踪高分子材料在高速变形过程中的结构转变,可以捕捉到瞬态的中间结构或亚稳相,比如聚乙烯的δ相、聚1-丁烯的Form Ⅲ晶体等,这对于理解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的非平衡物理机制十分必要且关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3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介平;;高分子结构对高分子化学反应性的影响[J];化学通报;1980年11期
2 安智珠;;高分子的污染与防治[J];四川环境;1987年02期
3 赵芳;;高分子:微观世界的“巨人”[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3年08期
4 黄发荣;降解高分子的设计及其材料[J];化学世界;2000年S1期
5 罗娟;王立坚;罗祥林;;磷脂高分子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2期
6 沈瑜;张朝云;章林溪;;受限于平行界面之间高分子链力学行为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7年02期
7 李玲娜;;对高分子链模拟的数学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09期
8 温晓会;章林溪;;打结高分子链穿孔行为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9 滕超;薛奇;;高分子链的去拥挤转变及低温流动[J];高分子学报;2011年09期
10 周宏伟;梁恩湘;郑朝晖;丁小斌;彭宇行;;基于Belousov-Zhabotinsky自振荡反应的智能高分子[J];化学进展;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孙李真;罗孟波;;高分子链分离的模拟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2 顾芳;王海军;;高分子链通过薄膜上纳米孔隙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罗孟波;;高分子链穿越相互作用的小孔的自由能轮廓和动力学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吉青;杨小震;;高分子链在溶液与熔体中的构象态结构与构象态跃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雍怀松;罗开富;;高分子链穿越纳米长孔的输运动力学[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付翠柳;孙昭艳;安立佳;;高分子链静态和动态性质的受限程度依赖性[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付翠柳;孙昭艳;安立佳;;高分子链静态和动态性质的受限程度依赖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安全福;钱锦文;王猛;程昒时;;溶液中高分子链的叠加度[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杨小震;张竹青;;高分子链线团互穿程度的力学响应[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卢宇源;安立佳;王十庆;王振纲;;启动形变下高分子链构象与缠结点演化的动力学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常丽君;向高分子“交通网”学如何治堵[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冯海波;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昒时在高分子材料世界“遨游”[N];广东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震;流动场诱导高分子非平衡结晶相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马新;纳米粒子表面接枝高分子共混刷体系的相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栗娟;高分子链驱动变形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王超;高分子链通过管道输运的蒙特卡罗模拟[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李洪;基于Monte Carlo方法模拟自回避链的计算方法及并行优化[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生;智能高分子脂质囊泡纳米系统在肿瘤诊疗中的初步应用[D];天津大学;2015年
7 苏凤梅;同步辐射技术原位研究高分子结晶前预有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柴利国;不同界面对高分子单晶熔融行为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9 冒海燕;水性聚氨酯基高分子染料的合成及性能[D];江南大学;2017年
10 罗仲龙;溶剂与侧链对高分子单链弹性影响的单分子力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宏;部分带电高分子链通过小孔的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王利波;高分子链穿过纳米孔的计算机模拟[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春英;高分子链在狭窄管道内构象和扩散的蒙特卡罗模拟[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晓燕;探索计算机模拟在高分子的体积排除色谱表征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5 赵阳;紫外光诱导叠氮—炔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高分子[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6 周丽琴;受限于圆柱形纳米通道中的半刚性高分子链的逃逸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胡婷婷;聚氧化乙烯与碘化钠共混体系的流变和结晶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刘瑞清;含钆刺激响应性高分子微粒的制备及作为多功能诊疗试剂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6年
9 秦立云;线形高分子链共混熔体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10 许佳丽;高分子稀土复合物界面复合成膜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78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7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