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催化有氧脱氢合成2,3-二氢-4-吡啶酮与4-喹诺酮(英文)
本文选题:可见光催化 切入点:DPZ 出处:《化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报道了一种可见光促进4-哌啶酮及2,3-二氢-4-喹诺酮的有氧脱氢化方法.研究中通过使用一种二腈基哌嗪化合物(dicyanopyrazine-derived chromophore,DPZ)为光催化剂,能够以令人满意的分离产率(最高75%)分别合成出2,3-二氢-4-吡啶酮与4-喹诺酮.本反应为这两类重要含氮杂环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可持续的以及高原子经济性的合成途径.
[Abstract]:A method of aerobic dehydrogenation of 4-piperidinone and 2-dihydro-4-quinolone by visible light was reported. A dicyanopyrazine-derived chromophoreDPZ was used as photocatalyst in this study. The two important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an be synthesized by a satisfactory separation yield (up to 75), respectively. This reaction provides a direct, sustainable and high atomic economy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se two important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s.21072044,21672052)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e(Nos.14IRTSTHN006,152300410057)
【分类号】:O643.36;O621.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立民;刘广生;石树文;;我国氟喹诺酮及其中间体的合成与进展[J];有机氟工业;1993年04期
2 刘开湘,郭慧元;7-[(1S,4S)-3,3-二甲基-2-氧杂-5-氮杂二环[2.2.1]庚烷-5-基]-喹诺酮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菌作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年06期
3 王国宏,王志刚,郑静,陈泳洲;N-嘧啶取代喹诺酮抗菌化合物的合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杨家强;车万莉;马俊;李明刚;;喹诺酮羧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精细化工;2014年04期
5 ;国内[J];中国处方药;2009年07期
6 李瑾;马颖;何艳玲;刘敏;宋红海;;肉类组织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检测[J];食品安全导刊;2008年02期
7 徐勇鹏;王媛;田家宇;王冬;崔鹏;陶辉;;水处理工艺中氟喹诺酮类物质分布的检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8 刘明亮;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及其合成方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年04期
9 宋健;林永成;陈荣礼;;取代3-羟基-喹诺酮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朱龙观,俞庆森,,林瑞森;氟喹诺酮类C—5位及C—7位衍生物抑菌活性的QSAR研究[J];科技通报;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颜会兰;刘月峰;;喹诺酮类的软骨毒性[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张鹏;宋西玉;李海霞;王文峰;;依诺沙星等氟代喹诺酮类衍生物激发三重态与氨基酸的反应[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钦光跃;;优化RTI治疗策略 合理使用喹诺酮[A];第三届江浙沪三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戴述诚;;新型喹诺酮抗菌药——T-3811[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健华;陈杖榴;;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新机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6 顾惠儿;张中岳;炼润梅;;新喹诺酮类化合物NMR研究[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7 陶均;韩娇;吴寒宇;胡新玲;米凯霞;;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机制的研究[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孙浩林;小种鸡慎用氟喹诺酮药[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许铁男;广谱抗菌新喹诺酮三思而行正确选用[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吴晶晶;国内首个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将上市[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麦迪信;结核病未确诊不宜使用氟喹诺酮[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郑屠;新氟喹诺酮获FDA批准[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健康网 周健;喹诺酮类低价徘徊反弹需时机[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S.E.Berning 吕文 编译;氟喹诺酮类抗结核病研究新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照真;氟喹诺酮类污染物对抗氧化酶的毒性效应、机理及其检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侯绪和;喹诺酮骨架化合物与含三氟甲基季碳手性中心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于慧杰;新型氟喹诺酮—VA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江南;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旭东;新型氟喹诺酮杂合体的设计、合成和抗菌活性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3 刘克建;氟哌酸及其衍生物7-位取代基的修饰[D];郑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78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67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