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前角对单晶镍纳米加工影响的分子动力学仿真

发布时间:2018-04-12 15:39

  本文选题:分子动力学 + 单晶镍 ; 参考:《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0期


【摘要】:应用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了单晶镍的纳米加工过程.通过研究加工力的变化规律,发现加工初期加工力剧烈波动与工件中产生了较大体积的层错结构有关.采用不同前角的刀具进行了一系列加工仿真,结果表明:在刀具前角的增大过程中,加工力及前刀面与切屑之间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由于前角的增大使刀具对切屑的推挤作用与切屑的整体弯曲减弱,切屑高度增加及切屑中完好的FCC原子比也逐渐增加;工件亚表面的缺陷原子数目逐渐减少,损伤深度也呈减小趋势.采用负前角加工时,工件亚表面损伤较严重,出现了层错四面体结构和LC位错;工件内部高温原子数随刀具前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并且工件的温度分布以刀具圆角为中心向工件内部辐射.
[Abstract]:The process of nanocrystalline nickel fabrication was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By studying the changing law of machining force, it is found that the violent fluctuation of machining force at the beginning of processing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 volume stacking fault structure in the workpiece.A series of machining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tools with different front ang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hining force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cutting face and chip gradually decrease during the increase of the front angle of the cutting tool.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front angle, the squeezing effect of the cutting tool on chip and the overall bending of the chip are weakened, the chip height increases and the FCC atom ratio in the chip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number of defective atoms on the sub-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decreases gradually.The depth of damage also tended to decrease.When the negative front angle is used, the subsurface damage of the workpiece is more serious, the laminated tetrahedron structure and LC dislocation appear, and the number of atoms at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workpie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utting tool front angle.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kpiece radia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workpiece with the tool corner as the center.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082)
【分类号】:O614.813;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杰;张志萌;马爽;;低亚表面损伤的YCOB晶体超精密抛光[J];人工晶体学报;2013年06期

2 吴东江;曹先锁;王强国;王奔;高航;康仁科;;KDP晶体加工表面的亚表面损伤检测与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11期

3 龚新高,郑庆祺,何怡贞;硅原子集团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计算物理;1992年S2期

4 R.R.恩斯特;唐亚林;;在分子结构及动力学研究方面的NMR方法学新进展[J];化学通报;1993年08期

5 王三军;王雪青;饶凤飞;宋友林;李金铭;王飞;;纳米金球熔化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周晓平;田壮壮;忽晓伟;;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概述[J];硅谷;2012年23期

7 熊建银;陶文铨;何雅玲;;水的密度极值和相关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8 潘海波;石英-α型SiO_2高压相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矿物学报;2001年03期

9 潘海波,末松久幸,山内尚雄;金红石型氧化物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晓东,毛诗珍,沈联芳,吕正荣,卓仁禧;取代杂氮硅三环的核磁共振及分子动力学研究[J];化学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凤凤;苑世领;;泡沫破裂机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2 王子璐;何学浩;;磷脂小球在水中演化为囊泡的过程-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陈欣;吴韬;王琦;;变异蛋白功能差异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金钊;伏瑞敏;张继友;徐领娣;康仁科;;应用软磨料磨削的单晶硅超精密制造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徐红兰;王庆;缪强;顾全荣;;金属氧化物表面水局域结构的研究——红外光谱与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允辉;理论探索多孔碳纳米结构在储氢、离子电池和水脱盐方面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康正中;生物大分子在材料表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刘国魁;季铵盐对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王衍;几种重要蛋白结构特征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二正;有机物插层氧化石墨的分子动力学计算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芳;氢在石墨炔上的吸附及对其热导率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马艳辉;基于分子动力学的PTFE材料摩擦磨损分析及试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常红燕;单晶钨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吕玉华;大分子—溶剂间氢键作用对溶液浇铸共混物链缠结与分子动力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6 贺存学;分子动力学研究蛋白质的吸附行为[D];山东大学;2017年

7 李茂祥;硫化氢在水溶液中溶解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李雯洁;细胞因子白介素IL-21分子动力学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魏哲学;疏水和带电界面对多肽链聚集结构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贾敏;晶体缺陷对单晶铜强度的影响[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4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