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五氧化二碘促进的自由基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4 21:15

  本文选题:三氟甲基化 + 自由基 ; 参考:《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有机分子引入三氟甲基的研究进展,随后详细阐述了我们研究发展的一种经五氧化二碘促进的安全绿色的自由基三氟甲基化策略,该方法可顺利地实现四类有机化合物的高效三氟甲基化。全文分为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了含氟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新型材料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并对近年来有机分子引入三氟甲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同时从反应机理出发,总结了这些三氟甲基化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了这些研究体系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我们发展的一种安全高效的烯烃三氟甲基碘化方法。该策略使用廉价安全的五氧化二碘作为单电子氧化试剂,氧化三氟亚磺酸钠成相应的CF3自由基,随后顺利地实现了各种活泼以及非活化的烯烃双官能团化。该方法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实用三氟碘甲烷这一有毒气体的不足。此外,我们运用自旋捕截技术以及电子自旋共振仪,对该反应的机理细节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有力地证实该过程经历自由基历程。第三部分细致描述了五氧化二碘单电子氧化三氟亚磺酸钠策略实现炔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运用同样的策略,在类似的反应条件下,一系列炔烃也能顺利地发生三氟甲基碘化反应,生成相应的三氟甲基碘代烯烃。碳碳双键的保留以及碘原子的引入为进一步的合成转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第四部分陈述了杂环类化合物在三氟亚磺酸钠和五氧化二碘的作用下,也能发生高区域选择性的芳环三氟甲基化。一系列杂环化合物如呋喃、噻吩、吡咯、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吲哚等均能高选择性地实现三氟甲基化。该方法为大量的含氟药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安全的方法。第五部分论述了在五氧化二碘与三氟亚磺酸钠的作用下,一系列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能发生自由基加成消除脱羧反应,双键顺反专一性地生成三氟甲基取代的苯乙烯类化合物。综上所述,我们以三氟亚磺酸钠作为三氟甲基源,廉价五氧化二碘作为单电子氧化剂,二氯甲烷与水作为混合溶剂,可实现烯烃、炔烃、杂环及肉桂酸等四大类有机化合物的高效三氟甲基化反应。该三氟甲基化策略使用的原料廉价易得、安全稳定,而且该方法操作简单,体系环境友好,预计将在有机合成尤其是含氟药物分子的合成中被广泛应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introducing trifluoromethyl into organic molecules is reviewed, and a safe and green free radical trifluoromethylation strategy promoted by iodine pentoxide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is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high efficiency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four kind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art, the applications of 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medicine, pesticide and new material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roducing trifluoromethyl into organic molecules in recent years is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rifluoromethylation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blems of these research systems are pointed out. In the second part, we developed a safe and efficient method of trifluoromethyl iodization of olefin. In this strategy, the cheap and safe iodine pentoxide was used as a single electron oxidation reagent to oxidize sodium trifluorosulfonate into corresponding CF3 free radicals, and then various active and non-activated olefin difunctional groups were successfully realized.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rifluoromethane, a toxic gas. In addition,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is studied in detail by using spin trapping technique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instrument.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process goes through the free radical process. In the third part, the difunctional reaction of alkynes is described. Using the same strategy, a series of alkynes can also be successfully reacted with trifluoromethyl iodization under the same reaction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the corresponding trifluoromethyl iodide alkenes. The retention of carbon and carbon double bond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iodine atoms provide more possibilities for further synthesis and conversion. In the fourth part, it is stated that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an also produce high region-selective aromatic trifluoromethyl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sodium trifluorosulfonate and iodine pentoxide. A series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such as furan, thiophene, pyrrole, benzofuran, benzothiophene and indole, can achieve highly selective trifluoromethylation. This method provides a green and saf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fluorine-containing drugs. In the fifth part, under the action of iodine pentoxide and sodium trifluorosulfonate, a series of cinnam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can occur free radical addition to eliminate decarboxylation, and double bond cis-anti-specific to form trifluoromethyl substituted styrene compounds. To sum up, we can realize alkenes and alkynes by using sodium trifluorosulfonate as trifluoromethyl source, cheap iodine pentoxide as single electron oxidant, dichloromethane and water as mixed solvents. High efficiency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heterocyclic and cinnamic acid compounds. The trifluoromethylation strategy uses cheap, safe and stable raw materials,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t is expected to be widely used in organic synthesis, especially in the synthesis of fluorine-containing drug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勋民,罗纯初;关于五氧化二碘的活化过程及其应用的讨论[J];湖南化工;1979年02期

2 陶本银;;使用粉剂五氧化二碘直接氧化微量一氧化碳[J];化肥工业;1985年04期

3 冯长贵;;浅议五氧化二碘制备[J];陕西化工;1989年02期

4 杨正钊;用氯气氧化碘制备五氧化二碘[J];化学教育;1980年05期

5 侯天成;马骏;;菲、蒽及咔唑混合物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J];染料工业;1993年04期

6 郑朝宁;龙庆文;刘桂兰;;色谱法分析微量乙炔、乙烯、乙烷[J];中氮肥;1986年03期

7 邹致君;红外线微量[CO+CO_2]分析中的转化单元——五氧化二碘效率的测定[J];化肥工业;1978年05期

8 李汝麟;;含三氟甲基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与应用[J];有机氟工业;1992年02期

9 刘长令 ,张国生;4-三氟甲基-3-VA二哇吡啶的合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14期

10 刘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J];农药;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余东海;;三氟甲基亚铜与碘苯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2 翁志强;袁耀锋;;三氟甲基铜(Ⅰ)和银(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质[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钟心懋;段建新;苏德宝;陈庆云;;~(19)FNMR在三氟甲基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张红林;管毓恒;谢劲;朱成建;;可见光促进的苯胺C-H自由基三氟甲基化[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5 李天任;肖文精;;通过[3+2]环加成\缩环反应序列快速构建含有三氟甲基的氧化吲哚螺环丙烷类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6 翁志强;袁耀锋;;铜(I)的含氟/三氟甲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杭照家;五氧化二碘促进的自由基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梁阿朋;芳环羧基化及N-杂芳环的三氟甲氧基化、三氟甲基化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许聪;苯基三氟甲基碘摀的原位形成及亲电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董金环;4-三氟甲基对醌醇的反应性及合成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5 刘应乐;α-三氟甲基胺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D];东华大学;2013年

6 程桂林;酶/金属催化合成手性α-三氟甲基胺的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刘霄;基于前、后修饰策略合成三氟甲基环戊二烯、富烯及芳硫醚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丽军;基于三氟甲基酮亚胺及三氟重氮乙烷的环化与加成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9 王耀锋;基于C-C键形成的氰化反应及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建华;间三氟甲基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磊;可见光诱导烯烃非末端C-H键的官能团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方程;新型含2,6-二苯基吡啶结构和三氟甲基的聚三唑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思东;三氟甲基吡啶类合成砌块的制备工艺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孙龙;3-三氟甲基吲唑的合成及一锅合成卤化2,3-二氢喹啉-4-酮的反应探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朱娜;铜催化的分子间联烯的三氟甲基叠氮化以及三氟甲基硫氰化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李晓媛;从三氟乙胺出发构筑手性α-三氟甲基胺的方法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冒其昆;4-三氟甲基烟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工艺[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别文丰;高价态的三氟甲基铜(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10 魏强;可见光促进的烯基腙和肟的三氟甲基化/环化串联反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98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798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c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