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在蛋白质组学相对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定量蛋白质组学 +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 ; 参考:《分析化学》2016年03期
【摘要】:利用Triple TOF 5600高分辨质谱仪分析牛血清白蛋白等3种蛋白质标准品,研究了质谱离子强度与蛋白质样品相对含量的相关性。蛋白质标准品用胰酶酶切后,稀释成1~1024 fmol/7μL的系列溶液,考察在1~1024 fmol上样量情况下,肽段的前体离子计数(cps)、蛋白质全部肽段的离子计数之和以及被检出肽段数目与上样量的相关性,以及相同样品在3次平行实验之间这些数值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被检出肽段数目与上样量正相关,当cps超过1000时,所有肽段离子强度之和与上样量呈线性关系,但是用最灵敏肽段的离子强度表示更为准确。3次测量同一肽段的最高离子强度通常不会超过最低强度的1.5倍,提示当不同样品中同一蛋白的离子强度相差3倍以上是判断不同样品中相同蛋白质的含量具有差异的可靠阈值。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高分辨率和高扫描速度蛋白质组组学定性数据进行半定量分析的方法,简便、快速,可为相关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Three kinds of protein standard were analyzed by Triple TOF 5600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on strength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protein samples was studied. After digested with trypsin, the standard protein was diluted into a series of solution of 1t0 024 fmol/7 渭 L, and the sample amount of 1 1 024 fmol was investigated. The number of precursors of the peptide segment is counted by the number of CPS, the sum of the ion counts of the whole peptide segment of the prote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the detected peptide segments and the amount of the sample,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se values between the three parallel experiments of the same s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eptides detecte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sample. When cps exceeded 1000, the sum of ionic strength of all peptide segments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sample. But the ion strength of the most sensitive peptide segment is expressed more accurately by measuring the maximum ionic strength of the same peptide segment for more than 1.5 times the minimum intens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ionic strength of the same protein in different samples is more than 3 times, which is the reliable threshold to judge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ent of the same protein in different sampl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method of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high resolution and high scanning speed qualitative data of proteomics. It is simple and rapid and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related biolog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深圳市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深圳市科技项目(Nos.JSGG20140703163838793,20150006)资助
【分类号】:Q503;O657.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年06期
2 ;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成功召开[J];生命的化学;2011年04期
3 刘东;刘威;吴玉章;;研究生蛋白质组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03期
4 李林,吴家睿,李伯良;蛋白质组学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J];生命科学;1999年02期
5 金玉兰;邢刚;阮系真;;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J];浙江畜牧兽医;2014年01期
6 桑石磊;谭玉梅;刘永翔;刘作易;;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及应用[J];农技服务;2014年04期
7 陈龙;蛋白质组学[J];生物学教学;2000年11期
8 李林,sunm.shcnc.ac.cn;蛋白质组学的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年03期
9 王大东;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0年03期
10 葛学美,张慧,刘志民;蛋白质组学在受体及信号转导研究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世华;胡开辉;;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与发展趋势[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2 李克;苟黎明;邵小宝;朱慧;;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高丰度蛋白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郝佩;刘琪;黄音;林建;杨少友;李亦学;;整合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系统[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梁宋平;张丽军;柳亦松;曹锐;谢锦云;;细胞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与应用[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张学敏;;蛋白质组学研究面临的困惑与挑战[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6 杨礼富;;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以及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7 周函韬;高媛媛;叶帆;王三英;彭宣宪;;不同盐度下文昌鱼肌肉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8 王贤纯;段志贵;周红;何小珍;晏晓军;曹锐;熊继先;梁宋平;;间斑寇蛛(L.tredecimguttatus)毒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王静;王利红;高艳;王航雁;张成岗;;脑发育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王静;王利红;高艳;王航雁;张成岗;;小鼠脑发育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阳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吴志军 郝成涛;我科学家荣获首届“国际蛋白质组学成就奖”[N];科技日报;2009年
3 郝成涛;贺福初荣获国际蛋白质组学成就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蛋白质组学将造福人类[N];科技日报;2001年
5 吴志军 胥金章;我国启动重大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郝成涛;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势头强劲[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通讯员 郝成涛;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江苏召开[N];科技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莉;蛋白质组学的“北方阵地”[N];科技日报;2007年
9 吴志军 王东根;我国成立两个蛋白质组学委员会[N];科技日报;2003年
10 记者 项铮;蛋白质组学提供历史契机[N];科技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1822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2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