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棒——从可控制备与修饰到纳米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应用
本文选题:金纳米棒 + 可控制备 ; 参考:《物理化学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金纳米棒因其独特的光学活性(纵向和横向两个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可调范围从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区)、长径比可调,表面易于修饰,生物相容性良好而使得其在纳米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金纳米棒的合成及表面修饰直接决定着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其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金纳米棒的可控制备方法(包括模板法、电化学法、光化学法和晶种法)、表面可控修饰方法及其在纳米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新进展,重点总结了金纳米棒的表面可控修饰及其在分子探针、生物传感、生物成像、药物载体、基因载体和光热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针对金纳米棒在生物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如:特异性识别能力需要增强和荧光量子产率尚待提高等)提出了将手性分子或智能聚合物引入到金纳米棒表面进行可控修饰,以期增强其特异性识别能力并提高荧光量子产率,为金纳米棒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Abstract]:Due to its unique optical activity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plasmon resonance absorption peaks, the gold nanorods range from visible to near infrared region, the aspect ratio is adjustable, and the surface is easy to modify. Because of its good biocompatibility,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anobiology and biomedicine. The synthesis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gold nanorods directly determine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n affect their biocompatibility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ine.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gold nanorods (including template metho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photochemical method and seed method), surface controlled modification method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nanobiology and biomedicine are reviewed. The surface controllable modification of gold nanorods and their recent advances in molecular probes, biosensors, biomedical imaging, drug carriers, gene carriers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were reviewed. Finally, aiming at some bottleneck problems in the biological application of gold nanorods (such as the enhancement of specific recognition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etc.), it is proposed to introduce chiral molecules or intelligent polymers into gold nanometers. The surface of the rod is chemically modified,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specific recogni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i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old nanorod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33007,51521001,21404083)资助项目~~
【分类号】:O614.123;TB3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龚德君;高冠斌;张明曦;孙涛垒;;手性金团簇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化学进展;2016年Z2期
2 刘媚;杨培慧;蔡继业;;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雪娇;高冠斌;张明曦;;金纳米棒——从可控制备与修饰到纳米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7年07期
2 孙冬冬;朱梦瑶;魏雨婷;王海军;汪维云;;姜黄素修饰的纳米金棒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3 甘浩;邓留;;四极子DNA修饰金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用于荧光光谱法测定铅(Ⅱ)[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年09期
4 杨阳;辛嘉英;林凯;王艳;;纳米金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5年01期
5 刘海英;郑允宝;;L型金纳米棒双体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研究[J];应用激光;2013年04期
6 刘海英;;金属双纳米棒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共振特性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刘海英;;贵金属纳米棒异质结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3年13期
8 郑允宝;刘海英;;表面等离子体耦合诱导的金银双纳米棒结构的光学性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9 刘海英;;金纳米棒熔化过程中折射率敏感度变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3年04期
10 刘海英;郑允宝;;T型排列的金纳米棒双聚体光学特性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能量转换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团队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2 段敬来;;重离子径迹模板中钯纳米线的结晶性可控制备(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9年00期
3 熊述元;;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实现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和组装[J];半导体信息;2006年05期
4 张雁;纪彦玲;王涛;靳彦欣;汪庐山;李再峰;;大尺度吸水膨胀微球的可控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5期
5 冯华君;唐芳琼;;新型纳米荧光及其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和表征[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6年06期
6 王玲燕;王春利;杜芳林;;二氧化硅/硅酸锰核壳微球的可控制备[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9期
7 吕志;段雪;;阴离子层状材料的可控制备[J];催化学报;2008年09期
8 ;过程工程所溶剂萃取反胶团法可控制备纳米氟化扢获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年05期
9 ;信息动态[J];炭素技术;2007年02期
10 封伟;;不同微结构聚二氧乙撑噻吩的可控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德;;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华锋;马全红;丁艺;夏强;郝晓帧;顾宁;;咪喹莫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可控制备及表征[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彭生杰;苟兴龙;张莉;陈军;;三元硫属化合物纳/微米结构的可控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辉;党文辉;彭海琳;刘忠范;;拓扑绝缘体纳米薄片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一杰;阎云;黄建滨;;金属-有机复合的一维半导体微纳材料可控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程方益;陶占良;梁静;陈军;;锰系氧化物微纳结构可控制备与相关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罗迪帆;黄旭;江绍基;;微纳结构薄膜可控制备与光学特性研究[A];“广东省光学学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暨“粤港台光学界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会议手册论文集[C];2013年
8 骆广生;兰文杰;徐建鸿;吕阳成;;粉体材料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乐;谭t,
本文编号:1874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7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