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空气海水电池_《中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铝—空气电池的基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4年
铝—空气电池的基础研究
熊亚琪
【摘要】:摘要:目前铝-空气电池的研究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是对铝-空气电池的电化学基础研究工作不足;第二是现有电池多为正负极一体化结构,这导致氧扩散对铝负极的影响难以消除;第三是铝-空气电池的电动势一直低于理论值,这个现象的原因未能解释清楚,还有铝-水体系中的铝负极放电理论也研究不足。为解决以上问题,今围绕着电化学基础研究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对空气正极的研究。首先,加入阴离子交换膜去改进空气正极的结构,结果显示,这样能防止空气正极的氧气扩散到铝负极从而产生干扰;其次,试验了三种不同材料作为空气正极的集流体,结果表明采用碳毡集流体效果最好;最后,比较了空气正极和铝负极电势各自偏离理论值的大小,结果表明铝-空气电池的实际电动势之所以远低于理论电动势的原因是铝负极的严重极化。 2)对铝负极的研究。首先,考察了除去铝负极表面氧化膜前后铝负极电势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电势变化不大,氧化膜不是导致铝负极发生极化的原因;其次,讨论了铝的电化学腐蚀对铝的电极电势的影响,提出了铝-水体系中铝的电化学腐蚀导致铝负极极化偏移理论,实验结果显示,极化偏移理论符合实际,控制实验环境在低氧状态下,氢离子去极化腐蚀是铝负极的严重极化的原因;最后,补充了中性电解质溶液中铝稳定电极电势的快速切入实验测定。 3)对组装而成的整体铝-空气电池的研究。组装完成了采用实用原型离子膜空气电极的铝-空气电池,其放电测试结果显示,在1mA恒流放电时电池的放电电势下降很快,可能的原因是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并没有得到充分激活,放电时电极极化较大,让电池放电半小时后放电容量达到0.502mAh,电池放电远没有达到放电极限,可见电池容量很大,符合理论计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1.41;O6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学佑;铝/空气电池的进展(下)[J];电池;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向晖;杜翠薇;李晓刚;;温度对Q235钢在大港土中腐蚀行为和机理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温静;陈华辉;杨恬;吴莹;;填料对无机硅酸锌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2年03期
3 余强;司云森;;铁基锌镀层的腐蚀电化学研究[J];表面技术;2009年01期
4 韩建伟;曹顺安;;十八胺在20G碳钢表面高温成膜条件研究[J];表面技术;2011年03期
5 郝丽敏;李宁;黎德育;;哈氏C-276合金与16MnR钢在盐酸中的电偶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11年01期
6 衣守志;马洪运;张琴;;螺纹钢水基防锈剂的制备及性能[J];材料保护;2012年01期
7 谭建红;张胜涛;曹阿林;朱庆军;侯保荣;;土壤环境中钢的杂散电流腐蚀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04期
8 聂向晖;李云龙;李记科;张鸿博;;Q235碳钢在滨海盐土中的腐蚀形貌、产物及机理分析[J];材料工程;2010年08期
9 黄俊;吴红艳;毕强;张平则;姜云东;;双辉等离子表面Ni-Cr合金渗层的组织及耐蚀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0年11期
10 聂向晖;李晓刚;杜翠薇;沈庆红;;Q235碳钢在滨海盐土中腐蚀的电极过程特点[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冰;颜灵光;陈彦;楼经纬;;Al-In-Ga-Zn-Bi合金阳极行为的研究[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2 刘楷周;朱权利;吴维冬;陈维平;;无铅易切削镁锑黄铜的脱锌腐蚀性能研究[A];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8年
3 刘洪福;战淑玲;张军;;石油化工缝隙腐蚀与防护[A];2011年石油和化学工业腐蚀与防护技术论文集[C];2011年
4 李富智;汪连环;郑建新;吴定新;;武钢四烧氨法烟气脱硫脱硫塔防腐失效原因分析及改进[A];2013年全国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芬;涉海抗菌耐蚀性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唤龙;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机理与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邢文静;耐磨钢在湿磨和空蚀条件下的腐蚀磨损性能与机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鞠虹;烟酸、吖啶、黄连素对热浸镀钢材的缓蚀作用及其量化构效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王剑莉;表面改性铁基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刘杰;Ni-Cr合金与陶瓷连接技术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彦;金属腐蚀研究中具有时间—空间分辨的电化学技术[D];厦门大学;2009年
8 程延海;改性换热表面污垢形成及凝结传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俊波;铝在碱性介质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赵茹;核电用不锈钢应力腐蚀电化学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园;缝隙和静水压力环境对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翟红波;奥氏体不锈钢螺栓断裂失效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常春芳;新型复配缓蚀剂对碳钢、铜的缓蚀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魏源;锌—铝机械镀过程铝粉活化作用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明明;电弧离子镀CrN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海亮;P110钢双相组织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揭松;Cu和Ag对TC4合金耐腐蚀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迹;LPC稀土对ZG25CrNiMo夹杂物改性及改性后耐H_2S均匀腐蚀性能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9 王丽华;钎料合金及其接头在模拟土壤盐溶液中的浸出行为[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冠宇;核级奥氏体钢加工过程中铁污染的产生及检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晋阳,郑海飞,曾贻善;高温高压下电解质溶液谱学研究的进展[J];光谱实验室;2002年02期
2 王卫东;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测定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张欣;;如何进行电解质溶液知识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4 武丽艳;郑文君;高建峰;尚贞锋;;交流频率对交流电桥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影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12期
5 付升;于养信;高光华;王晓琳;;纳滤膜对电解质溶液分离特性的理论研究(I):单一电解质溶液[J];化学学报;2006年22期
6 邵晓月;;电解质溶液教学体会浅谈[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2期
7 付升;于养信;王晓琳;;纳滤膜对电解质溶液分离特性的理论研究(Ⅱ):混合电解质溶液[J];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8 寇显登;;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正确比较[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9 许惠;丁越;曾小凉;;《电解质溶液》实验的准备[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年09期
10 刘枭辰;张恺;张昊;江洪建;王思慧;;电解质溶液的高频导电现象及理论修正[J];物理实验;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晴;赵孔双;;纳滤膜/电解质溶液体系的低频介电弛豫谱研究——极化机制和膜孔内电参数的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海军;周健;;电解质溶液界面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武丽艳;尚贞锋;;交流频率对交流电桥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思亭;刘耘;;石英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分子级机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5 杨雯;瞿立建;金熹高;廖琦;;棒状聚电解质溶液的溶液构象[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廖琦;Andrey V.Dobrynin;Michael Rubinstein;;聚电解质溶液的动力学行为[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7 韩梅;刘常青;陈启元;张平民;;利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探索求解电解质溶液活度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8 童朝晖;;聚电解质溶液中同号电荷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势[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罗根祥;王好平;;扩展的Langmuir法对球颗粒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潘聪;赵英鹤;胡中汉;;界面电解质溶液体系分子模拟的算法发展与JEMS软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苏 王邓卓;[N];电子报;2006年
2 黄丽雅;[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江苏无锡二中特级教师 诸松渊;[N];山西科技报;2002年
4 韩振奎;[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权宝;用于强水化和缔合相互作用电解质溶液的化学反应热力学模型的开发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2 王皓;电解质在电磁场作用下的流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东棉;一种新的电解质溶液理论模型[D];中南大学;2011年
2 徐显朕;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模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刘岩;用统计力学理论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4 田茹;电解质模型流体的Monte Carlo分子模拟和集团展开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5 方峪枫;不同功率下电解质溶液介电常数测量中的特殊现象研究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6 孙嘉;电解质溶液积分方程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刘坤;新型电解质锂盐双丙二酸硼酸锂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解质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8 蔡慧婷;水及电解质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郑伟伟;镁电极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电化学性能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李娴;高温高压碱土金属溶液活度系数新模型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铝—空气电池的基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