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对硼氮共掺杂碳点的荧光猝灭作用
本文选题:共掺杂碳点 + 荧光探针 ; 参考:《分析科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以尿素为氮源,柠檬酸为碳源,H_3BO_3为硼源,通过微波裂解法合成了硼氮共掺杂碳点(BN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合成的碳点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对硼氮共掺杂碳点的荧光猝灭作用,考察了碳点浓度、溶液pH值、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硼氮共掺杂碳点-槲皮素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构建了测定槲皮素含量的掺杂碳点荧光探针。同时,初步探讨了槲皮素与该掺杂碳点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
[Abstract]:Using urea as the source of nitrogen, citric acid as carbon source and H_3BO_3 as boron source, boron nitrogen Co doped carbon point (BNCDs) was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pyrolysi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Fu Liye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arbon points of the synthesized carbon. The co doping of quercetin to boron and nitrogen wa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The effects of carbon point concentration, pH value, reaction time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Co doped quercetin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The doping carbon point fluorescence prob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quercetin content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quercetin with the doped carbon point wa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601D011018) 山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No.03201514);山西医科大学科技创新基金(No.01201312) 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No.201510114006)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化军,栾新慧,赵毅民;3-O-甲基槲皮素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4年12期
2 尚永辉;李华;孙家娟;;双波长叠加法测定样品中槲皮素含量[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汪乃兴,俞棠棣;槲皮素的微分脉冲极谱行为及测定[J];分析测试通报;1990年01期
4 徐帅;卫茂超;段烁;徐晓萌;周长利;;以β-环糊精修饰碳糊电极测定槲皮素[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李婷;胡晓荣;郝阳;;槲皮素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年12期
6 周学酬;郑新宇;吕日新;王玉林;;槲皮素在聚谷氨酸修饰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检测[J];分析试验室;2012年05期
7 邰子厚,章敏;槲皮素修饰的双层脂膜的伏安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0年04期
8 顾玲;贺亚梅;张苗;袁苗苗;;二茂铁修饰碳糊电极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槲皮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3期
9 郭艳华;;槲皮素的化学改性及抑菌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酿造;2013年09期
10 刘东;;反相HPLC实验测定热淋清试剂中槲皮素的含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娟;侯健;张敏;杨建军;;水热法制备钼氮共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及其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2 李荣斌;;硼-氮原子共掺杂金刚石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沈少华;延卫;郭烈锦;;碳氮共掺杂二氧化钛的合成与制氢性能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艺聪;林月绪;林深;;氮硫共掺杂锡酸锌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司伟;翟玉春;丁超;;激活离子共掺杂纳米晶Y_2O_3:Eu~(3+)的荧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张玲;李玲;牟宗刚;;B、C、N共掺杂对TiO_2微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高X;傅敏;汤敏;;铁氮共掺杂纳米TiO_2的结构及光催化性活性[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亮;冯婧;邓瑞平;李晓娜;李希艳;张洪杰;;载流子平衡的改善和复合区间的加宽延缓了铕配合物共掺杂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衰减[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冯宁东;郑安民;王强;徐君;喻志武;邓风;;硼氮共掺杂TiO_2中硼结构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艺聪;林深;;氮、硫共掺杂锡酸锶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晨;应用电流体动力学方法制备槲皮素微/纳米给药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王广钊;密度泛函理论对掺杂及异质结构复合宽隙半导体光催化活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3 陈琦丽;N/F掺杂及N-F共掺杂TiO_2(101)表面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加军;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掺杂和耦合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梅兰;槲皮素铬(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任亮;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的槲皮素糖基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杨振荣;磷以及磷和铁/钴共掺杂碳材料作为氧气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付昊鑫;Mo/N共掺杂纳米TiO_2的电子结构与光催化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王家恒;N与过渡金属Ag、V共掺杂TiO_2光学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6 吴孔强;硅氟共掺杂二氧化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王槟强;银氮共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8 吴刚;双阴离子共掺杂铌酸钠光催化活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李泽演;碳与金属离子共掺杂Ti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方雅君;基于动物毛发的氮硫共掺杂多孔碳材料制备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59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5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