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耐摩擦型全氟聚醚硅氧烷的制备与性能

发布时间:2018-06-25 19:48

  本文选题:全氟聚醚 + 硅氧烷 ; 参考:《精细化工》2017年07期


【摘要】:以K型全氟聚醚醇、K型三羟基全氟聚醚、双端Z型全氟聚醚醇、烯丙基氯和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制备了三类全氟聚醚硅氧烷。用FTIR、~1HNMR对K型全氟聚醚硅氧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接触角和耐摩擦实验对全氟聚醚硅氧烷的耐摩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全氟硅氧烷链结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和硅氧烷水解促进剂对涂层耐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的三类全氟聚醚硅氧烷涂层对水和正十六烷的接触角均分别高于113.1°和65.2°,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双端Z型全氟聚醚硅氧烷(Mn=2 500)的耐摩擦性能最好,在负载质量为1 035 g时,经钢丝绒循环摩擦2 500次后,水接触角仍可保持100°以上。在K型全氟聚醚三硅氧烷(Mn=2 800)喷涂液中,添加质量浓度为0.5 mg/L的乙酸和质量分数为0.5%的异丙醇混合硅氧烷水解促进剂,可将涂层的耐摩擦性能从1 000次提升到1 100次。
[Abstract]:Three kinds of perfluoropolyether siloxan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silylation with K type perfluoropolyether, double terminal Z type perfluoropolyether, allyl chloride and trimethoxysilane as raw materials and chloroplatinic acid as catalyst. The structure of K type perfluoropolyether siloxane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 NMR.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of perfluoropolyether siloxane was tested by contact angle and friction resistance test. The chain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perfluorosiloxane were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and siloxane hydrolysis accelerator on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act angles of three kinds of perfluoropolyether siloxane coatings with 0.1% mass fraction were higher than 113.1 掳and 65.2 掳for water and hexadecane, respectively, and had good hydrophobic and oil hydrophobic properties. The double end Z type perfluoropolyether siloxane (MNO 2 500) has the best friction resistance. When the loading mass is 1 035 g,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can still be kept above 100 掳after 2 500 times of circular friction of steel wire velvet. In K-type perfluoropolyether trisiloxane (MNO 2 800) spray solution, adding 0.5 mg / L acetic acid and 0.5% isopropanol mixed siloxane hydrolysis accelerator can improve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from 1 000 times to 1 100 times.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分类号】:O63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裕智;谢小娜;邢杰慧;唐旭东;;多硅氧烷改性全氟聚醚涂覆剂的制备与性能[J];有机硅材料;201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裕智;陈坤;唐旭东;;耐摩擦型全氟聚醚硅氧烷的制备与性能[J];精细化工;2017年07期

2 冯裕智;常金鑫;唐旭东;;单端Z型全氟聚醚硅氧烷的制备与性能[J];有机硅材料;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亮;刘彦军;;全氟聚醚三甲氧基硅烷的制备及性能[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郦伟章;;硅氧烷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今日科技;1986年12期

2 包素文,叶引梅;毛细管色谱法分析含氟硅氧烷[J];合成橡胶工业;1989年06期

3 ;用于胶带胶管和减振器的硅氧烷改性的橡胶胶料[J];橡胶参考资料;1989年08期

4 邬润德,童筱莉,周宇;聚钛硅氧烷与金属界面结合机理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5 许涌深,唐士立;反应性官能端基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J];化工进展;2001年01期

6 ;中国专利[J];有机硅材料;2001年03期

7 邱玮丽,马晓华,杨清河,付延鲍,宗祥福;聚甲氧基硅氧烷及其功能化产物研究 Ⅰ.制备[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3年04期

8 邱玮丽,马晓华,杨清河,付延鲍,宗祥福;聚甲氧基硅氧烷及其功能化产物研究 Ⅱ.分子结构表征[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3年04期

9 ;中国专利[J];有机硅材料;2006年03期

10 ;中国专利[J];有机硅材料;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淑坤;胡道道;宋少飞;;有机修饰硅氧烷水解过程中的簇集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琳;史亚利;刘楠楠;蔡亚岐;;我国普通人群血液和脂肪中甲基硅氧烷分布研究[A];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孟阳;储俊峰;张立群;;环氧化硅氧烷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4 方征平;付晓芸;羊海棠;佟立芳;许忠斌;;用于材料自修复的含乙烯基侧链硅氧烷大单体的合成[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5 范敬辉;胡文军;马艳;;环硅氧烷的开环聚合机理及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6 陈永良;宋义虎;郑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炭黑复合交联体系的阻温特性[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国永;杜志平;李秋小;张威;;N-氨丙基硅氧烷-N-糖酰胺的合成、表征与界面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春雨;汪洋;刘秀生;刘兰轩;;聚烷氧基硅氧烷的合成研究[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谢振斌;;硅氧烷低聚体在铁器文物封护保护中的应用研究[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晓梅;高书燕;邱雪鹏;姬相玲;高连勋;;手性联萘酚硅氧烷衍生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秀兰;三大有机硅中间体在加拿大受限[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新疆证券研究所 陈玉辉;相关公司受益几何[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危丽琼;环硅氧烷企业:我们被误解了[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方剑春;商务部对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反倾销调查[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宜班;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反倾销终裁公布[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卢铮;韩泰产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倾销[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许静;环氧硅氧烷与胶原多肽异相接枝反应及梯度膜的制备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2 赵洁;功能性聚(倍半)硅氧烷及其杂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基础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周安安;有水条件下环硅氧烷开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寅杰;功能糖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硅氧烷体系还原缩醛及羰基衍生物[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红英;POSS/环硅氧烷阴离子开环共聚直接合成交联聚硅氧烷及其微观结构表征和热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6 张伟;高性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宋少飞;有机酸与APTES超分子作用体系的水解缩合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林;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的聚合动力学及其流变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帅;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王艺;甲基硅氧烷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生物降解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德琪;硅氧烷混合环体制备多基团共改性硅油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刘海秋;甲基硅氧烷对水生生物富集效应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6 黄庆荣;微波法在聚醚改性硅氧烷合成与应用中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高健;聚甲基辛基硅氧烷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环峰;硅氧烷桥环糊精的合成、表征与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赵岩涛;五万吨有机硅装置脱除酸中硅氧烷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蒋洁;含烯丙基或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制备[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7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067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e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